略论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它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顺乎国情、顺乎民意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但是,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犯罪案件增多,不良道德行为加剧,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这都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某些方面的滞后。造成这种滞后的原因,是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着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为了贯彻落实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很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澄清在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上的模糊认识。
一、真假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
我们有些干部之所以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上没有处理好,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从思想认识上来说,还是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至少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片面性,没有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除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外,还必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摆脱了受奴役的状态,进而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社会文化思想进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从观念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这部分内容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是根本不同的,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重要表现之一。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2〕如果我们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失掉了这些优势,丢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基本特征,那就和资本主义没有多少区别了,我们的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社会了。
正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一项根本任务。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时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起并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因为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乃至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没有人的精神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仅仅靠物质条件是不可能向共产主义前进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四有”新人,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这是个政治问题。我们考核干部的政绩,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既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所以,是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真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检验各级干部是否真干社会主义的试金石。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建设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的干部才是真干社会主义的好干部。
二、不抓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
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种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又互相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共产主义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可以激发人们从事物质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舆论环境、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第三,物质文明建设、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不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证明,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深圳特区,如果没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如果不抓教育和科技、不吸纳全国各地的科技人才,就不可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出现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再如,江苏省的张家港市,之所以能在十年之内从一个“沙土之洲”的破旧小镇变成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雏形,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建文明城,做文明人”,两个文明一起抓,用精神文明建设来促物质文明建设。湖北省第二个亿元村——武穴市二里半村,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深感精神文明的重要。他们决心增强经济大发展、再腾跃的动力,今年七八月间一次性从全国15所大中专院校接纳了92名毕业生,为加快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生力军。
与此相反,我国贫困地区之所以经济不发达,除了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局限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教育落后,缺文化,缺科技,缺人才,显现出精神文明建设落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制约作用。有些地区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如果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退一步说,即使靠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4〕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是搞不好的。“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不可能胜利。”〔5〕这个被历史事实和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结论, 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三、走出思想误区,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不能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或一手硬一手软,这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
误区之一:片面地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主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主要矛盾而确立的。除了主要矛盾,还有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不解决,单一地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难以解决的。此其一。其二,解决我国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个主要矛盾,当然主要靠发展生产力,靠发展经济,但也还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其三,如前所述,经济建设本身就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抓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也抓不上去。我们不能把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割裂开来,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误区之二:误认“软”和“硬”。
物质文明建设,比如一个建设项目或一项建筑工程的定量定质定期完工,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产值、利润、税收指标的定期实现,等等,确实是硬指标、硬任务。但是,一些人只把物质文明建设看成是硬任务,而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软任务,那就不对了。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建设方面,教育和科技都是实实在在的任务,都有硬指标。例如,拿教育来说,国家“九五”计划规定:“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个任务很艰巨,这项指标一点也不软。科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九五”计划中都有硬任务硬指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给各地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们上了一堂课,深感教育和科技正日益成为他们的硬任务。
其次,被一些人视为“软任务”的思想道德建设,虽然不能像物质文明建设那样完全具体化和量化为硬指标,但是,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思想道德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更大更强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先进的思想理论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最好证明。党的十四大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原因和根据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没有搞好,那么,大则可以酿成动乱,小则可以导致局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腐败变质,这都会严重影响、破坏经济建设。从微观的角度看,一个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很低、管理很差的企业,绝不可能生产出高、精、尖的优质产品,绝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不讲道德良心,靠坑蒙拐骗、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赚钱的地区或单位,绝不可能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永久繁荣。
误区之三:“自然论”和“先后论”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会上去;或先集中精力搞物质文明建设,以后再腾出手来抓精神文明建设。这种“自然论”和“先后论”也是当前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理论根据”。其实,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精神文明源于物质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物质文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强调: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抓好经济建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抓好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了。因为,精神文明虽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但它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会自然而然地跟着物质文明一起进步。如今,就物质文明来说已进步到电子时代、信息社会,而产生于铁器时代、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思想仍然阴魂不散,残存于思想道德领域,并没有因物质文明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由于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致使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扩大,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而有所增加。“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导致犯罪率上升,道德水平在某些方面下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甚至解放后早已绝迹的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大量事实说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抓不得了,不仅不会自然而然地上去,而且稍一放松就会掉下来。事实教育了人们,全社会都在呼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要把它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两个文明建设既然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那么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单独进行,不可能一个先抓一个后抓,而应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先后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硬要分先后的话,鉴于上述我国当前体制转换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状况,应该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它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要响应中央的号召, 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日常工作中,要坚决克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抓紧抓好。
注释:
〔1〕〔2〕〔3〕〔4〕〔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 页、第167页、第208页;第3卷,第154页、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