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8月,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2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2组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急诊危重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抢救中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可缩短抢救的时间,意义重大。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老年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是对危重症疾病患者抢救的的主要场所,急诊科护理的质量直接对患者的抢救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本文主要对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8月,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50例为一组。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28/22,年龄范围为60岁-82岁,年龄均值为(67.85±3.45)岁;其中外伤患者7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4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4例,其他疾病患者4例。
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范围为60岁-81岁,年龄均值为(67.59±3.44)岁;其中外伤患者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5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4例,其他疾病患者3例。
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按照常规的流程给予患者抢救干预,实施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适当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等。
实验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即具体措施为:
1.2.1 急救准备:120车辆到达医院后,立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干预,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相关急救药物,若患者存在外伤,则快速对其伤口实施止血、包扎以及固定处理[2]。
1.2.2 快速分诊: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实施分诊,在运转时,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积极对运转的急救用药和药品进行准备,并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抢救干预,将其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1.2.3 标准化护理分工:护理组长及时确定各项护理工作均已经快速到位,合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工,即静脉管理的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并与患者监测结果相结合,适当调节输液的速度;监护护理人员则负责对急救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其正常运行进行确保,密切监护其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情况,并给予患者吸氧、伤口包扎、固定等干预[3]。
1.2.4 交接班: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被送至病区后,护理人员之间应做好患者的抢救药品、病情等的交接工作,使得病区护理人员能够对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治疗情况进行了解。
1.3 观察指标
对2组老年急诊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抢救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性,以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抢救成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2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其抢救成功率为94.00%(47例);对照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其抢救成功率为90.00%(45例)。2组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疾病较为严重,且其疾病进展较快,需要为其实施及时和有效的抢救来保证其生命安全。大量研究显示,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加强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促进其抢救成功率的提高,缩短抢救的时间。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验组老年急诊危重,其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应用,可以缩短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且可以保证其抢救的成功率。标准化急救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特别是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其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能够使得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可以更加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将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使得急救护理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缩短患者抢救的时间[4-5]。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应用,还可以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对护理工作的规范实施进行保证,且可以将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经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其抢救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较为复杂,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干预以及护理干预,则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标准化急救护理应用于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够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进行保证,且可缩短其抢救的时间,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对改善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平.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798-3800.
[2]黄亚娟,张宏宇,张霞明等.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0):1264-1266.
[3]刘佳翠,张丹.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急救效果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636-1637.
[4]邱善晓.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160-161.
[5]化幸存,陈宏梅,王静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2015,36(23):3229-3231.
[6]田琴.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8,8(3):310.
论文作者:欧,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老年论文; 危重症论文; 成功率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