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滕卓然

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滕卓然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河北,高碑店,074000)

【摘 要】为了保证路桥的建设质量,首先需对路基进行处理,尤其是软土地基。若不注重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路桥路基可能会出现抗压强度或者是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路桥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本文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然后详细阐述了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碎石桩;强夯法;灌浆

一、概述

道路桥梁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就是软土地基,它的危害较大,需要给予恰当的处理,否则很容易造成地面凹陷甚至道路破损不堪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更好地应当软地基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材料支撑,但是不容忽略的是施工队在实际工作中要积累经验,小心谨慎,多加尝试,对地质条件的检验和预测要尽量准确,这样才能做出完美而合理的方案,尽量减小或者消除不必要的损失,用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

二、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

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运用换土、夯实、挤密等方法来对地基实行加固,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减小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的透水性、改良特殊土的不良特性,从而使道路的承载能力得以长期稳固。

(二)不同地基状况的分析

软土地基的土质状况和地基组成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软土地基的土质都是有很大粘性的,这时,就需要对软土地基压实,在处理这类情况时,应尽可能防止对地基的干扰,否则会使强度过多的降低。在软土地基的土质是砂性的状况下,就要运用挤实砂桩的方法来改良土质,对这类土质改良时也要防止对地基过大的干扰; 软土地基在地基组成方面也有不同,对软土层比较浅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仅需要对地基的表层进行处理,具体是对组成物进行开挖换填; 比较厚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对其表层处理时要运用适宜的方法,处理的过程中应对软土地基的组成部分进行充分了解,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对此类软土地基处理时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三)不同等级道路要求的道路性质

道路施工时,道路的等级越高,其相应的平整度的要求也会越高。在对这样的软土地基处理时,要运用地基下沉的处理方法。道路等级低的施工项目,要先简单的铺填地面,待地面下沉后再对路面进行施工,这样做可以节省施工的费用。

道路形状也是影响道路施工的重要因素,其中在对路堤的宽度和高度设计进行处理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用换土法对路堤进行处理时,会对宽又低的路堤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具体是指路面的局部会被损坏;对于路堤设计时出现的不稳定情况,可运用压重法来进行处理; 排水凝固法可以处理沿海地区含水量多且比较软的地基;小工 程且具有粘性的软土地基,可运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为了使路堤形状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在对路堤设计时,必须对其设计图进行仔细的讨论研究。

(四)道路施工的环境

道路工程在施工时会对四周的环境造成影响,在对地基处理时,有时会使地基产生震荡的现象,也时常有噪声,这种现象不仅会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还会发生泥水洒落的现象,因此,在道路进行施工时,必须要选取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对比较高的地基处理时,地基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沉的现象,这时要对下沉量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要控制剪切变形的情况,以此来减轻对地基四周民房和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

(一)碎石桩处理技术

碎石桩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出现时间较早,处理效果好,是软土路基处理方面常见的一种处理手段。碎石桩处理技术主要是振冲,也就是通过振动以及冲击技术的有效应用,将软土路基表面冲击出各个孔径,再通过注入的方式把经过处理的碎石放进孔径中,通过粘合剂的粘结作用,使碎石粘结在一起,碎石在凝固之后可以做成碎石桩,起到与软土路基共同承载负荷的作用。一般来说,碎石桩的密度大小以及放置位置,需基于软土路基的面积以及实际性质确定。由于碎石桩主要是由碎石构成,而碎石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可以免受软土环境的腐蚀及侵害。

另外由于软土路基内部往往会含有大量的地下水,通过碎石桩的科学使用,可减缓软土地基下沉情况。从成本角度上来看,由于碎石桩处理技术的主要材料是碎石以及粘合剂,所以其成本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其性能较为稳定,同时处理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所以其已成为软土路基的主要处理手段。

(二)抛石挤淤技术

抛石挤淤技术常用于常年积水洼地以及鱼塘处理方面,具体来说也就是厚度小于 4m,表面没有硬壳的软土区域,以确保片石可以顺利的沉入泥沼中。抛石挤淤技术主要是通过向软土路基内抛入大量的片状石块,从而促使淤泥由软土路基中挤出,达到增强软土路基强度的目的。

(三)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的作用主要是促使软土路基排水,因此在使用砂垫层法处理软土路基时,应使用粗砂,并将粗砂的水含量控制在15% 之内,砂粒径控制在 0.074 mm 之内。为了确保路基沉降完毕后路基的宽度符合规定要求,需控制好施工的初步宽度,同时将盛满沙子等材料的编织袋按顺序摆放在路基沿线,以形成挡砂堤,另外需根据砂垫层的高度确定挡砂堤的高度。另外还需对砂垫层的厚度以及松铺系数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来说砂垫层的松铺系数需保持在 1.10 左右。

(四)强夯法

强夯法,利用各种动力原理给予地基以强有力的压实,巩固低级的密实程度,对空隙较大,颗粒较粗、饱和度不够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减小孔隙的方法使地基坚硬度得到提高,并有效加强低级的承载力和稳固性。在使用夯实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地质检测结果以及对地质形貌的充分了解确定需要进行的次数。由于可能会遇到水分饱和的地质,那就要增多夯实次数,是其中水分能够得到很好的排除,以免影响日后道桥建设。如果地质情况还不算太差,在成分夯实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对于更好地提升地基稳固具有很大帮助。

2、考虑到夯实的间隔时间也很重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一次夯实之后具体观察效果在确定以后的力度和所要重点夯实的地区。

3、夯实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受力点和受力间距。确定好的夯实受力点对于确保力量均衡有很大益处,在需要广泛处理的地区更是如此,根据相关理论,确定好施工布置。但是,虽然需要在范围上有所扩大,但不能无目的,还应该确定每一次夯实要落下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五)灌浆法

即是用清水泵、泥浆泵或砂浆泵等压力设备以及浆液搅拌机等,水泥浆、水泥砂浆等搅拌均匀,然后启动压力设备,将浆液灌入土地的缝隙里同时排出水分的办法,使土地和岩石能更紧密地凝固在一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结构,增强密实性。在灌浆过程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是粉喷法,这种方法对钻机性能的要求非常高,是以粉喷法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打孔,其二者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 5 厘米,而且对于进料量的控制也较其他方法严格,以免影响到日后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施工员要随时记录每天的灌浆情况,方方面面都要详细记录,以免施工过程出现任何差错。施工人员应该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的不同,不应该固守理论,要做到随时而变。

结语

综上,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这样不仅能对软土地基的土质状况进行改善,还能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改善,从而促使道路桥梁建设的顺利完工,并保证了道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莫宏飞.道路施工软地基处理和控制技术研究[J]. 科技资讯. 2012(33)

[2]孟令海,卢全领.浅析公路桥梁建设中软地基的处理技术[J]. 科技风. 2010(20)

论文作者:滕卓然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滕卓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