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马阿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研究组血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0%,常规组为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04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2016 in Septembe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admission, and each group had 60 case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blood gas indexes by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 indexes of bloo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0%, and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8.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Key words】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efficac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预后效果[1]。近几年,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疾病诊治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为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经常规治疗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33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为51~83岁,(67.3±10.41)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31例男性和29例女性,年龄为54~79岁,(68.1±9.28)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同时,研究组与常规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例如,平喘、止咳、吸氧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状态,服用支气管扩张药等。(2)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选用鼻罩或面罩,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结合患者肺功能状况,对参数进行调整,0.20~0.39kPa为初始呼气末正压,渐渐增加至0.39~0.59kPa,0.49~0.98kPa为初始压力,渐渐增加至0.98~1.57kPa,对氧流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SpO2≥90%,每日通气治疗时间≥2h。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主要包括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另外,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践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χ2)予以检查,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予以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血气分析

治疗前,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显著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演变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环境、个体易患因素存在一定联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污染、吸烟、吸入化学物质与粉尘、呼吸道感染等,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等是常见的个体易患因素[2]。

临床上,患者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慢性咳嗽:常见于早期,晨间咳嗽较为明显,夜间以阵咳、排痰为主。若气道阻塞严重,一般无咳嗽现象,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2)咳痰:一般情况下,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尔伴有血丝,清晨较多。(3)喘息与胸闷:常见于重度患者,或者是急性加重阶段的患者。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气短、呼吸困难、消瘦、乏力等临床症状。近几年,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例如,环境污染、饮食结构变化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临床医师与患者十分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以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表现,肺部充气过度,形成内源性PEEP,对呼吸肌造成影响。临床上,以常规治疗为主,例如,抗生素、止咳、平喘、呼吸兴奋剂药物等,但其效果并不显著。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借助正压,减轻吸气阻力,有效控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消除死腔,缓解呼吸负荷,改善呼吸肌疲劳状态,达到优化患者通气功能的目的,提高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3]。本次研究中,以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则给予止咳、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PaCO2、SpO2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借助鼻/面罩,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经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达到通气辅助效果的人工通气方法。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与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患者自主呼吸是主要的动力来源,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呼气时,降低压力,排出气体,呼吸肌负荷轻,不易造成呼吸肌疲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需患者配合,稳定血流动力学,若患者面部无创伤,可选用面罩,治疗过程中,若血流动力学出现不稳定现象,呼吸困难有所加重,应立即改用气管插管,或者是行常规正压通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临床治疗中,无明显创伤,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0%,常规组为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朝霞.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6,(6):79-80.

[2]杨守方.纳络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215-1216.

[3]杨文平,韩淑霞.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43-44.

论文作者:马阿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马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