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性别研究&以云南省德新红坡村为例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性别研究&以云南省德新红坡村为例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社会性别研究——云南德钦红坡村的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钦论文,云南论文,灾害论文,气候变化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12)05-0065-0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而导致的气候改变。”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主流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往往基于自然科学的视角:习惯建立复杂的模型和数据、开展碳交易、采取环保汽车等应急的新技术来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虽然目前也有一些从社会科学视角出发的关于气候变化的思考和研究,如可持续发展、气候正义、社会和文化影响等。但是迄今为止,关于社会性别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社会性别和气候变化的研究看起来似乎是相当牵强的,然而在一个依赖自然资源的社区里,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因而造成了在面对气候变化时不同的脆弱性和后果。[2]气候变化对女性的影响不仅直接反映在环境方面,而且还影响着她们与经济、生计、健康和社会财富之间的关系。[3]

在国内,关于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第一手的田野资料和实证调查。本文将通过在云南省西北部少数民族社区进行的社会性别与气候变化研究,来填补这一领域的知识差距,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研究的关注。

一、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对红坡村藏族女性的影响

红坡村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白马雪山西麓,澜沧江大峡谷东岸,海拔2800米。“红坡”在当地藏语中意为产银的山谷,红坡河贯穿整个村落流入澜沧江。红坡村有525户共计2379人,全部为藏族,其中女性为1084人。和当地其他藏族一样,半农半牧是红坡村村民的传统生计。由于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原因,当地藏族逐步走向定居生活并开始发展种植业,但同时又保留畜牧业传统,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农牧并重、农牧互养的半农半牧生计体系。女性在这一生计方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将“脆弱性”定义为:面对不同的因素和作用时,一个系统容易被影响并且不容易应对的程度。[4]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所存在的性别歧视,女性和男性在面对气候变化影响时并不是平等的。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由于持续的旱灾和洪涝灾害,当地自然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稀缺,这种稀缺将使女性相比于男性面临更为严重的生存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女性所受到的社会不公平对待将更为加剧,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显得更为脆弱。[5]目前,全球居住在贫困线下的13亿人中,有70%是女性。[6][7]同时,由于社会文化的限制,女性往往很难参加社会公众事务,当极端气候造成自然灾害时,她们获取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信息渠道受到限制。这些经济和社会领域存在的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现象,导致在自然灾害中有更多的女性受害。在自然灾害中,女性和儿童的死亡人数是男性的14倍。[8]例如,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灾难中,死亡人数的65%是女性。[9][10]在红坡村,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影响同样加大了当地藏族女性的脆弱性。

1.应急脆弱性:极端气候灾害中的红坡村藏族女性

2008年1月至3月初,包括德钦县在内的云南省滇西北地区普降大雪。红坡村所在的白马雪山更是降下了暴雪。3月底,持续的大雪不仅阻断了当地的道路交通,而且完全覆盖了庄稼地里的青稞和麦子,并造成大面积冻死。红坡村女村民益西拉姆说:

3月份的时候,我家种的5亩多青稞和麦子大部分被大雪压死了,我在菜地里种的菜也完全被冻死,苹果树、梨子树、核桃树也被压断压倒了。雪融化以后我和我家女儿马上用竹竿去把青稞和麦子秆秆竖起来,救活了一些回来。但是家里就基本没有什么收成,主要靠政府的救济粮和男人在外边打工挣的钱,整个村子都是这样了。

由于当地半农半牧生计方式中的种植业以及庭院中的蔬菜和果树主要由女性负责,卖核桃也是家庭经济中女性主要的现金收入渠道。因此,益西拉姆所说的这些灾害对女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为严重,而灾后青稞和麦子的抢救也主要依靠女性。

4月底,大量积雪融化所产生的水分在红坡村周围山体造成了大大小小十多条滑坡地带。由于红坡村位于V字形山谷中,每年都有因为降雨和降雪而造成的滑坡、洪水和泥石流,因此村民们对于这些灾害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开始密切注意和观察雪灾之后周围的山体环境,女性和男性村民一样开始搬运石头和水泥,在红坡河和滑坡沟两边修筑石头挡墙和堤坝,紧张应对雪化以后带来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5月初,连日的大雨导致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女村民丹珍勒此在描述泥石流的状况时是这样说的:

第一次泥石流在我家背后,那里有一条大的沟子,经常滑坡,那天晚上我听见轰隆隆的响声,就像打雷的声音一样大,我爸爸、妈妈、叔叔和姐姐还有我马上起床跑到房子背后看,可能只有2秒钟的时间,山上的石头和泥巴混在一起一下子冲了下来,还好几天前我们家在房子后面砌了石头挡墙,房子没有被冲,但是房子下面田地的挡墙被冲垮了,我家的两亩地还有邻居家的几亩地都被冲毁了。第二次泥石流是从红坡河冲下来的,直接把河边的石头挡墙冲毁了,冲进了河边一家的一楼还有好几家的田地,还好人住在二楼,我们全村的人不管男女都去他家帮忙了。

在灾前预防和灾后救助的过程中,从搬运石头修筑挡墙到站在泥水中救灾,红坡村的女性和男性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身体、生理和体力的不同,灾后女性普遍出现了妇科病、关节肿大疼痛等疾病的症状。女村民群鲁这样说:

雪灾过后又有洪水泥石流,太累了,过了以后我的手脚就开始疼了,关节也肿起来了,有人说是妇科病有人说是关节炎,去了县医院也看不好,现在还在疼,以后重活怕是做不起了。村子里有好多我这个年纪的妇女都得了这种病,有些没钱看病就待在家里吃草药,也不见好。

因此,从生产劳动强度、家庭经济收入和身体健康三个层面上来看,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对当地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男性而言更为严重。

2.长期脆弱性:气候变化中的红坡村藏族女性

2009年至今,包括德钦县在内的云南全省遇到了持续4年的特大干旱,给当地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在生产方面,虽然红坡村女性和男子在半农半牧生计方式中发挥着互补的作用,但是女性往往在农田和庭院种植、自然资源治理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中,女性往往承担着收集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责任,用于灌溉、饮用、燃料、做饭、洗衣服、卫生和饲养小牲畜等等,这就意味着在用水和其他资源方面,女性往往有不同于男性的需求和优先考虑。

首先,持续干旱不仅减少了农作物和奶制品的产量,而且还增加了女性投入到饮水抗旱中的时间和劳动量。女村民永追这样说:

最近几年不下雨,田地里浇水主要靠河水,每天都要去河的上游挖沟把水引到不同的田地和菜园里,然后挑水烧猪食喂牲口,比起前几年要干的事情多了。村子里每家都一样,住在上游的人家要好一点。这些事情都是村子里女人做的。

其次,女性在传统的半农半牧生计方式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包括对环境的认知和对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这些传统知识也面临着部分失效的挑战。对于主要由女性从事的种植业而言,气候变化导致节气规律紊乱,使得长期积累、运用和传承的关于节气适应的经验结晶——农事历和相关知识、经验出现了偏差,从而带来生产的混乱和收成的下降。女村民格玛取追说:

我们当地有一句老话,“正月的麦苗淹没一只鸡”,意思是正月里麦苗生长的高度刚好到一只鸡的高度,而最近几年正月里麦苗生长的高度足够可以“淹没两只鸡”了。因为气候变热,要比十年前播种提前20多天,很多家都提前播种,但是现在病害多发的田地,大多是未按传统时间而提前播种的田地。干旱不下雨也使得青稞、麦子和玉米的颗粒饱满程度和营养成分明显不如以前了,主要是缺少雨水的原因,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季节雨水的灌溉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农历6月份的雨水富含营养,能很好地促进庄稼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的生长最具功效;农历8月的雨水能促进作物的成熟,所以我们藏语把这一节气的降雨称之为“成熟之雨”。这两个时期农作物的灌溉一定要靠雨水,而不能用河水替代,因为河水的灌溉效果是不同的。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持续干旱,雨季雨水减少甚至完全没有降雨,浇灌不得不用河水来代替,结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下降了。

因此,相对于男性而言,气候变化给当地女性村民带来了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和原有传统知识的部分失效。

综上所述,无论是特大雪灾还是持续干旱,或者气候变化的其他负面影响,女性村民所面临的威胁远远不仅简单表现在环境方面,在经济、生计、健康和社会财富等领域面临的应急和长期脆弱性问题将持续挑战红坡村的女性村民。

二、红坡村藏族女性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举措主要有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减缓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气候变暖的趋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监控;[11][12][13]适应是指气候不稳定和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可以被最大限度地降低。[14]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给红坡村的村民们带来了短期和长期的损失,当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对这一地区的气候灾害做出了反应,采取了救灾减灾等措施。同时,社区中的女性村民面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时也不是束手无策的,她们自己也在积极地应对,这些应对同样有着减缓和适应的举措,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1.女性个体的应对

女性个体村民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能够做出能动的应对。例如在雪灾中,女性经常要到自家田地里把覆盖在青稞和麦子等庄稼上的积雪清除,并在积雪融化后用树枝和竹竿把倒伏的青稞和麦子竖起来,抢救部分庄稼作物。女村民益西拉姆说:

在雪灾的那几个月,我和姐姐还有母亲隔个三四天就要到田地里把压在青稞和麦子上的雪抖掉,雪化了以后要赶快用杆子把它们竖起来,这样的话我们家5亩地的庄稼也只救活了1亩多,而且收成不好。村子里其他家也是这样,劳动力多的家庭抢救回来的庄稼要多一些。

在泥石流灾害中,女性个体村民的有效应对主要表现在灾前的防范准备和灾后的救助。女村民丹珍勒此这样讲述:

泥石流来之前,为了保护房子,我和全家的人一起拉石头在房后面的滑坡沟和河边砌墙,我家还有些田地在河边,所以还在田地周围砌了墙保护。村子里只要是住在河边和有田地在河边的家都砌了挡墙。泥石流来了以后,把我家在河边的挡墙冲垮了,冲毁了两亩地,泥石流过了以后我和全家人一起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清理田地,把田里石头搬走,再到山上挖土回填到田地里,然后再重新砌了挡墙。村子里有一家的房子和田地被冲了,我们全村人都去帮忙。

在持续干旱的年份里,由于在雨季降雨减少甚至不降雨,因此女性个体村民的有效应对措施主要表现在挖水沟以引河水灌溉田地。女村民格玛取追说:

干旱不下雨,我每天都去挖沟引河水到田地里浇水,靠近河边的田地倒是方便,离得远的就要挖很远,我家六亩地大部分离河边很远,所以我和女儿每天都要挖沟浇水。碰到最干旱的那几天,河水都不够全村浇,所以我们全村女人就商量,住在上游的几家上午浇水,下游的下午浇水。

同时,在青稞、麦子和玉米等作物品种的选择过程中,也有意识地选取一些耐旱的品种。由于近几年气候变暖、气温上升,一些外来的蔬菜、瓜果也可以开始在庭院中引种。女村民群鲁说:

我们村子里中的青稞有五个品种,有些耐旱有些耐寒,这几年干旱缺水,我在种青稞的时候就会选两种比较耐旱的来种。麦子和包谷的种子主要是去种子公司买的,选的时候也会注意一下有没有抗旱强的品种。最近几年气候热,我在我家的菜地里开始种一些辣椒、白菜、黄瓜、土豆、萝卜、茄子和番茄,另外现在有了温室大棚和薄膜,冬天也可以种了。

上述种种措施,体现了女性个体村民对于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做出的应急和有效回应,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应对措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女性的应对也离不开男性家庭成员的帮助。气候灾害之后,女性个体和家庭的应对过程并没有结束,除了一些应急性措施之外,还有很多长期的适应举措要做。换言之,女性个体和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影响的减缓和适应刚刚开始,她们的举措包括应急性的抢救庄稼、修筑防洪堤和挡墙、灾后救助,以及长效性的修水沟、选种和引种等。

2.女性群体的应对

在面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时,女性群体应对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坡村藏族女性中存在着一个传统的群体组织“姐妹会”。“姐妹会”是当地每个村子中的藏族女性村民自发成立的群体性组织,主要负责组织节日和宗教的集体活动,如歌舞表演、聚餐、神山转经和拜佛等,村里的所有女性都是“姐妹会”的成员,但实际参加活动的一般是12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女性。“姐妹会”实行集体管理,每年春节时选举6户人家的6名女性作为当年“姐妹会”的负责人,直至第二年再重新选举更换。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影响的日益严重,“姐妹会”也开始自发组织女性开展群体性的应对。这种应对首先体现在气候灾害中的互助,具体包括在灾后的抢救和水资源的分配。“姐妹会”负责人之一的女村民拉姆说:

那年雪灾以后发生了两次大的泥石流,有一次冲了村子里河边的一家,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姐妹会负责人就冒雨通知村子里每家的女人,到受灾的那家去帮忙,我们女人把他家的粮食抢救了出来,男人负责挖泥巴和抢救大牲口。最近几年持续干旱,雨季下雨少,有些月份根本不下雨,只有靠河水浇地,有时候河水也不够用,上游的人家浇完了下游就没有水浇,就引起矛盾了。我们姐妹会就开会讨论,还来制定了规定,上游的几家在上午浇水,下游的在下午浇水,大家都没有了意见。

群体性的应对还体现在对气候灾害的长期治理和防范,具体举措包括治理滑坡、修建蓄水池和水渠、安装水管。“姐妹会”另外一位负责人女村民格桑卓玛说:

最近几年男人出去打工开车的多,所以村子里的一些事情主要由我们姐妹会组织女人来做。为了防范洪水、泥石流和滑坡,我们姐妹会跟村委会要了一些水泥,在河边和沟边用石头砌了挡墙,还在一些滑坡地带种了核桃树。为了解决干旱时的饮用水问题,我们姐妹会还筹集了一些资金,在村里修建了三个蓄水池和三条主要的水渠,并用水管把水直接引到每一家,这样一方面干旱的时候每家都有水用,另外一方面女人也不用每天去家外边找水了,水也干净。

群体性的应对还体现在村落小区域内气候环境的改善,例如村子周围山坡植被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姐妹会”另外一位负责人女村民央宗卓玛说:

听老人说以前我们村子周围的山上有很多树林,七八十年代都被砍了,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灾害越来越多,老人们说是因为砍了树的原因。我们藏族有保护自然的习惯,而且现在政府也有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所以我们姐妹会就和村委会商量,在村子周围的山上重新种树。我们姐妹会问了村里的老人以前山上有些什么样的树,阴坡和阳坡生长的有什么不同,然后通过村委会到政府林业局去领树种,没有树种的我们就去其他有树的山上去采集。得到树种以后,姐妹会就安排人手到村子周围的山上去种,也不完全是女人来种,留在村子里的男人也来帮忙。为了保护这些种植的树苗,我们请了活佛举行了“封山”的仪式并修建了白塔,以后就不准任何人在山上砍树和打猎。我们藏族有在村子周围和附近种植核桃树的习惯,种了以后村子里又凉快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所以我们姐妹会除了维护好村落中数十年甚至百年的核桃老树外,也在村子周围种植了核桃树。

红坡村女性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群体性应对,客观上使得“姐妹会”由一个传统组织自发转变成为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以“姐妹会”为基础,当地女性开展的各种群体性行动:无论是灾后的互助和对水资源的分配,还是治理滑坡、修建蓄水池和水渠、安装水管,或者保护森林和恢复植被,都说明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3.基层组织的应对

在雪灾和持续干旱等灾害过程中,当地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抢修因大雪和泥石流阻断的道路交通、每家每户发放救济款和救济粮、修建农村小水利设施等等,把灾害对当地群众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举措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广大藏族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当地政府的一些扶贫和环保举措,在客观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行动,并对女性村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扶贫和环保的举措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推广,以及发展创新性的耕种方法,例如太阳能、沼气和温室大棚的使用。

和当地其他村落一样,在德钦县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红坡村村委会给每家每户修建了沼气池,并且按照政府三分之二、村民三分之一的出资原则,在每家安装了太阳能。女村民益西拉姆说:

政府安装了太阳能和沼气以后效果太好了,特别是对我们女人好,以前我们女人天不亮就要到河边挑水然后烧猪食,还要到山上砍柴,夏天还好一些,冬天就更辛苦了。现在有了太阳能和沼气,一开龙头就有热水,一打开关就有火,又不用砍柴烧火,我们女人也不累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咯!

德钦县妇联和红坡村妇女小组还通过向政府和扶贫组织申请资金,在自愿的基础上,为部分报名的女性村民安装了温室大棚,开始试验种植经济作物和藏药材。女村民此里央宗这样说:

妇女小组可以帮助装大棚,整个村有20多家的女人报名,我也报了名,我在菜地里装了一个大棚,可以种一些辣子、黄瓜和白菜。我还在地里装了一个大棚,种一些七归、天麻的药材,种出来可以拿出去卖,现在政府鼓励种,有外面的人来收购。

在红坡村,太阳能和沼气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女性的劳动量,而温室大棚的使用使得经济作物的种植成为可能,客观上增加了女性的经济收入。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个体、群体还是基层组织的层面,红坡村的女性村民能够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发生做出减缓和适应的应对举措,例如通过互助、植树和修建引水渠,以及采取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沼气等——的使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一种在小区域内减缓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影响的方法;同时,女性村民通过她们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发展和推广创新性的耕种方法——选种和引种、大棚种植——以适应气候变化。

三、红坡村女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的人类学意义

红坡村女性与气候变化的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人类学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性别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解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和风险对性别产生不同影响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揭示了女性和男性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差距。性别分析侧重于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的性别关系以及在各个层面决策过程中男性与女性的赋权、知情、掌握和参与情况。[15][16]性别关系是社会中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女性和男性如何从自然资源中受益。[17]而另一方面,两性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导致了气候变化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18]正因为如此,气候变化及其灾害与性别以及脆弱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要理解性别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理解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社会关系、角色和责任,他们获取资源和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以及在上述情况下气候变化如何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性别分析,体现在男性和女性如何运用他们不同的资源、知识和经验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他们的社会地位、社区决策机制和过程如何制约或者促进其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如何减低和弥补这种制约。[19]在红坡村,由于女性与男性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半农半牧生计方式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对不同性别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理解气候变化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并从性别的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对农村——特别是广大环境脆弱和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村——的影响,为今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提供了理论和对策依据。

其次,红坡村女性村民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方式,对性别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性别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由于性别角色的分工和性别的不平等,也由于气候变化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不同,使得女性面对气候变化时比男性更具脆弱性,因此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性别的不平等。[20]从红坡村的实际情况来看,相较于男性而言,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对女性的影响更为严重,女性在社会生活、半农半牧生计方式和身体健康等方面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第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很多方面都有着男性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红坡村,女性对于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应对方式有三个层面:个体应对、群体应对、基层组织的应对,但无论是在哪个层面的应对,都包含有减缓和适应的举措。

四、结论

红坡村女性村民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方式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并且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女性组织“姐妹会”自发转变成了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组织,同时以这一组织为基础开展了灾后互助、资源分配、灾害预防、村落小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基于传统的神山信仰文化,女性通过植树和恢复植被等对森林的保护活动,在客观上降低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这些应急性和长期性的举措都是女性村民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展示出当地藏族女性及其传统文化能够对气候变化做出有效地应对。因此,在党、国家和当地政府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援助和支持下,建立在自身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应对举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候变化对当地女性以及整个农村社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同时也是建立气候灾害互助、防范和治理机制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另外,藏族女性的传统知识和创新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女性所掌握的传统知识对适应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因为女性是家庭的支撑者和农业生产的实施者,也因为她们的劳动直接与可循环能源联系在一起,例如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等,这些都和气候变化相关。同时,女性通过她们所掌握的广泛知识,可以发展和推广创新性的耕种方法以适应气候变化。[21]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红坡村女性村民对太阳能、沼气等的使用,客观上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她们还通过所掌握的生计和环境知识,进行青稞、麦子等农作物品种的保存和选种,并开始实验温室大棚种植以引种经济作物,这些举措主动适应了气候变化。然而,红坡村的事实也证明,气候变化导致了女性村民在半农半牧生计中所掌握的传统知识部分失效。但是尽管出现了部分失效,当地藏族女性的传统知识仍然是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参考依据。

*[收稿日期]2012-08-10

标签:;  ;  

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性别研究&以云南省德新红坡村为例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