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数学论文,小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逐渐向创新发展。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
教师问学生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五角星,能列乘法算式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提出怎样移动,就能列出乘法算式呢?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得出三种思路:
第一种,第三堆移给第一堆1个,原图变为:
★★★★
★★
算式:2×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6
?个
第二种,前两堆合在一起,原图变为:
★★★
★★★
算式:3×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6
?个
第三种,一堆摆一个,原图变为:
★
★
★
★
★
★
算式:1×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6
?个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这几种思路都给予肯定。像这种题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日趋灵活。
二、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
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联想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相互渗透。教学生求知,就应重视让学生学会联想,让学生从不同的领域当中相互借鉴,寻求突破。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有一道这样的问题:
●●●●●
让学生根据图列算式,学生说完图意后列出四种算式:
3+2;2+3;5-2;5-3。
再如,有四堆▲,每堆有三个,如图所示:
▲▲▲
▲▲▲ 学生列出四种算式:
▲▲▲ ▲▲▲ 3×4;4×3;12÷3;12÷4。
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感知经验,启发学生在生动的表象基础上进行联想。
再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通过摆小棒,让学生自己编出应用题。教师先摆五根小棒,让学生把这五根小棒想成大苹果、大鸭梨、飞来飞去的小鸟、游来游去的金鱼等。教师再拿走三根放进两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编成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只要合理正确教师都给予热情鼓励。
通过类似这样的联想训练,既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开拓了思维的广度,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为学生解题的创新打下了思维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
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通过将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辐合思维,把所学知识组织化、结构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应用例2时,教师通过一幅金鱼图从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引出相应的两道除法应用题。
1.有三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五条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2.有十五条鱼,每五条放在一个鱼缸里,要几个鱼缸?
3.有十五条鱼,平均放在三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培养学生的求异、质疑的精神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多提问题。在学习当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讲到长方体时,老师首先拿出一个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有位同学提出:“我遇到过有一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4个面是长方形,那这个图形是不是长方体?”通过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总结了长方体的第二种类型,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提问的勇气,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小结。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抗挫折、顽强的精神。作为一个学生要有顽强、不怕失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次单元考试中,考得很不理想,于是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几天中总是垂头丧气,失去了往日的精神气。我及时地发现了这位学生的情况,找到他,跟他讲起张海迪大姐姐勇于和疾病作斗争,顽强拼搏的精神。他听了之后,向我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下次一定会考好。看到他从失败中走出来,我倍感欣慰。
3.培养学生成功的自信。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首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有的学生在课上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心,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手总是举起,又疑虑地放下,这时我就向他们投去鼓励性的眼神。并且对他们说:“大胆说,说错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多更好的愿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