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_继续教育论文

我国工程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_继续教育论文

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保证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老化周期不断缩短,国际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本世纪中期在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兴起了继续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形式。继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最新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近20年来继续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发达国家把继续教育当做发展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支柱,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则把发展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本国实力的重要对策。1979年我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会后,大会代表,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撰写论文,在国内首先引进了继续工程教育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名词和概念,介绍了国外继续教育的情况,宣传了继续教育的意义。从此继续教育就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并在这具有悠久教育文化的国度里开始了他的发展历程。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政府、高校和企业界的重视和欢迎,短短16年,继续教育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并且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从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着手,力图寻求我国继续工程教育走出困境,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恢复和发展现状。

1978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再次提出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年党和政府决定把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3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发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号召。这些都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继续教育在中国得以重新起步。在这一形势下各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干部培训处或培训中心等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先后举办了现代工程师进修班,厂长、经理培训班,领导干部研修班等继续教育班,向学员传授最新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使学员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文革”而引起的知识和人才断层,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1983年,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华罗庚、王大珩等69位专家提出的在我国要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成立继续教育协会的提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于1984年11月正式成立,使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研究与信息经验交流有了领头机构和有效的渠道。1986年3月我国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制度。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并于1987年先后颁布了两大关于继续教育的行政法规,即1987年10月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1987年12月国家教委等六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这些法规肯定了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实施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在世界继续工程教育领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直接推动了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困境分析。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对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对高校继续工程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企业人才流动问题、短期行为问题、资金短缺问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问题、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等都影响了高校继续工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高校继续工程教育暂时进入了困境,使得参加继续教育的科技人员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企业及企业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1994年对10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提出了当前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领导只抓经营、抓钱,无暇顾及教育,放松了抓人力资源开发。②经费紧张,认为投入教育不能马上见效。③一些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很难得到培训,工学矛盾尖锐。④与经济待遇未挂钩,学不学无所谓,缺乏激励机制。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企业对发展继续教育热情不高。

国外企业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态度与国内企业的消极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美、英、法、德等国的继续教育搞得有声有色,令世人瞩目,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得到企业的拥护和支持。对政府的继续教育法规,企业在经费上和送培人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从继续教育活动中也得到实惠和好处,许多企业都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新技术、新产业,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企业的这种认识来自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而不是来自媒介的宣传和政府法规的约束力。因此,对我国企业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不应当简单地归咎为认识不足,应当从更深的层次上去寻找原因。

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如果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缺乏积极性,继续教育也很难搞好。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单位领导为了某个技术项目或者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学习任务,要求职工去学,而不是职工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自己要求去学。前者是“要我学”,后者是“我要学”。这两种学习态度产生的客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要我学”反映的是被动消极,应付了事,“我要学”反映的是主动进取,充满生机和活力。造成个人学习缺乏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认识方面的。按照传统的教育观点,一个人在结束学校阶段的学习以后,他这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工作。在这种传统观念的驱使下,人们把接受再教育和进行其他学习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就是说没有终生教育的观念,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一大障碍。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大量涌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快老化和失效,据估计,一个大学工科毕业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的半衰期大约为5—7年,微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半衰期更短。为适应这种新的情况,终生教育的观念已在国外应运而生,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尝试用终生教育的思想来构筑教育体系。欧美一些国家的继续教育之所以发展很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终生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并不认为学校教育的结束就是一生学习任务的结束。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得学习,都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

二是物质利益方面的。人的属性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物质和经济的,无论何人都脱离不了动物依靠物质而生存这一普遍规律,因此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最终都可以从物质和经济的范畴中寻求到合乎情理的解释。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了面包而战斗的人具有最大的勇敢。这句话把人们的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说得再清楚再透彻不过了。我国目前的继续教育,由于存在“与经济待遇及职称晋升未挂钩”这一客观实际,因此,职工对参加继续教育不感兴趣,认为“学不学无所谓”。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离开了物质利益光靠行政命令或提高认识,而企图驱使大批人去朝一个方向努力,除了宗教之外,谁也办不到。我国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以湖南为例,近两年报考人数比1993年增长了30%以上。这是一个不小的增长幅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冷清清的继续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什么会有如此热门的景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发文凭,而文凭在我国现行人事制度下是与物质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择业、待遇、晋职等都离不开文凭。文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职的或非在职的都被吸引过去了。应当研究一下继续教育的吸引力问题。用吸引力把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将是一个很有力的推动。

使我国继续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企业及企业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是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配合,高校就失去了开展继续教育的生源,继续教育就无法开展。所以如何调动企业和企业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是摆在我们成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发展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继续工程教育重要性的宣传。继续工程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国外及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振兴科技事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注重学习最新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势必被发达国家抛得更远,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会远远走到我们的前头。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加强对继续工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全体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2、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科技人员自我完善和提高,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例如定期对科技人员进行各相关行业最新科学技术的考核,完善有关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并与职称晋升挂钩,促使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以不断更新知识。

3、增加教育投入。当前,大多数企业职教部门都感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紧张,我国现行企业职教经费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这个数字比起发达国家来差得很远。因此,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把继续教育引向深入,需要人、财、物的相应增加。同时要对从事继续教育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

4、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要更新。目前我国各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科技人员工作量大,整天忙于事务,从事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少,对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及现代管理知识严重缺乏。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在内容上要强调一个“新”字。因此高等学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应当经常深入到企业中去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的差距,有针对性地编写出反映最新科学成就的新教材,并不断修改、充实,使之反映新知识、新工艺及科研新成果。尤其要反映边缘和交叉学科协作攻关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供学术上的新动向、新信息,使学员学有所得,并不断诱发学员新的学术思想,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5、继续工程教育应主动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现在继续工程教育正处于低潮时期,要使继续工程教育走出困境,有所突破,就必须树立主动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坐等学生上门的思想。要主动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企业实际,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为企业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帮助他们解决科研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

6、注意增强继续教育的活力。任何事业只有充满活力才能兴旺发达。继续工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办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增强活力。我们认为增强继续教育自身活力的关键是要坚持做到“短、活、快”。

“短”即办班时间要短。企业的业务骨干大都承担着技术和管理工作,学校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应用性强的教材,举办有针对性的短班,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新技术或新工艺,这样才可能解决工学矛盾,才能受到学员欢迎。

“活”即办学形式、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讲座式,也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员进行研讨,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亦可以实验教学为主;可以到企业办班,也可以在学校办班。总之要针对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不拘一格,以达到继续教育的最佳效果。

“快”是通过继续教育使学员尽快地把学到的新理论、新成果、新工艺应用于生产实际,在科学研究中快出成果,使企业的产品快上档次,技术始终保持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标签:;  ;  

我国工程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_继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