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阔 河南省新蔡县实验小学 463500
【摘要】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水平,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写作心态,要形成以学生生活感悟为起点,以课堂写作教学为核心,以广泛阅读和课外练笔为两翼,以日常写作训练为释放平台的写作指导规划方案。
【关键词】有效写作;作文指导;作文讲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32-02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上,其中“听”与“读”是吸收,“说”与“写”是生成。而从吸收到生成的过程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内化与构建的过程,这个从“入”到“出”的具体呈现方式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中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三年级起步阶段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最为关键。
现行统编教材已经在三年级开始使用,如何运用好新统编教材,创新地开发新选教材中关于指导学生写作的内容,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迫在眉睫的课题。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笔者结合20多年从教经验,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课外阅读与日常观察双轮驱动,夯实写作之基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学生本人的阅读量成正比例关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会把阅读内容的80%遗忘,仅仅有20%的内容可以融入自己的习作中。为了促使阅读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我采用以下措施:
(一)落实每周的阅读任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利用晨读前的10分钟,进行每日一读,让学生分享自己所阅读书籍中优美的语句或者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课间引导学生在班级图书角交流读书体会;每周三、周五专门设置两节阅读课,全班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教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在共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抬高阅读期待,以此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协助学生读完一本有价值的书。这样既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又提升了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老师推荐适合中年级孩子阅读的好书,教会读书方法。因为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在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教师指导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仔细认真,深刻体会,安排好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在阅读后适时的写下阅读心得体会。
(三)妙用外援,引导家长为孩子的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每学期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共读不少于30分钟,每两周左右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做好记录,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阅读的感受。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基本的保证:一盏不伤孩子眼睛的台灯,一张高度适合的书桌,一个可以容纳几百本图书的书柜,一本随时记录孩子读过哪些书籍的笔记本。
(四)巧借东风,搭乘学校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的舰船。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每周通过学校的图书室不断更新图书,让“班级图书角”成为师生和谐共处的成长室。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赠予图书,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刻与书相伴。学校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让读书小能手在全校范围内讲自己的读书成长故事,以此树立读书的先进和典型。
(五)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习作时“有米下锅”,要教会孩子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帮助学生树立作文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如:让学生种蒜瓣,看小萝卜芽,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及感受写下来;参加校园运动会、课外活动时拔河比赛、秋游等活动时,教师根据不同生活场景对学生适时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写作思路更加清晰,语言更加自然丰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从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高度与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植入写作策略指导,疏通兴趣之源
阅读的核心是“吸收”,写作的核心是“倾吐”。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积淀语言和语感,找到写作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读写迁移的诗意写照。语文课堂如何成为学生写作的“孵化室”,成为学生文采飞扬的温床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与赏析仿创同步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师特别是三年级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让学生将书中的优美词句和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堂教学中将每篇选文的阅读教学、每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如:阅读教学中,在赏析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表述自己喜欢文中的那个句子或段落,它在你以后的写作中什么地方可以引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文中的构段形式练写,仿写课文,或是续写课文,锻炼学生动脑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习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等方式,内化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悟好的表达方法,学会丰富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语文课堂更加令学生流连忘返,达到“文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教师亲自示范,以“下水文”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年级的学生为什么怕作文,本人觉得关键是小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这就需要教师的“下水文”给学生的仿写起到示范导航的目的。教师的“下水文”是对刚入习作门的学生最切实的指导。教师有写作体验,指导学生就能对症下药。例如,面对指定的习作题目,学生可能想起什么?他会如何选择素材?写作中,他有可能在什么地方被“卡”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地有指导写作的新点子和新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制作班级小文集。教师每月将学生平时习作中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添上不同的图案颜色,装订成精美的集子。每月一本,一年下来可以制作七八本学生习作集,这些文集不但可以在全班漂流传阅分享,还能在家长会上让家长阅读,有时也可以在家校微信群里分享。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出来让大家品读,写作兴趣一定特别高涨;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能制成“班级作文集”,对孩子的作文会更加上心,会更加注重亲子阅读,也会给孩子购买更多的课外书鼓励孩子大量阅读。
三、习作训练打通批改与讲评双脉,点亮创新之睛
写作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文字应用训练,同时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写作是充满艰辛的。任何一个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习作,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对待学生作文要学会正确运用奖惩,采用多种方式使习作达标的人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继续写作的自信心,对待存在问题的学生者使他明白自己的不足所在,激发他们不断自我改进习作的欲望。
(一)精心准备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课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不多,但是由于作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在低年级经历过写话训练,但那毕竟是简短的、容易的。进入中年级要从连词成句过渡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很多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每学期根据课标要求,将整个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化整为零,每次作文指导课设定一个主要目标,作文讲评课紧紧围绕设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根据自己作文批改的情况记录,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指导。比如:组织学生讨论一篇习作时,这次共同评议语句是否通顺,下次共同评议叙述是否完整,再一次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语句要通顺,叙述要完整,事件要典型。不管是赏析学生的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不足作文的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二)恰当处理批改关系。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习作素材的捕捉能力尚弱,对生活的体验较为肤浅,对文字的运用不够娴熟。这需要教师的面对面指导与批阅,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促进了师生的直接沟通。把冰冷的修改符号和批阅文字化为亲切而又有期待的话语是学生最愿意接收的方式。通过面对面交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很多时候,教师很难做到次次都面批面改,实际中,可以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斟酌和修改之处,标注上各种符号同时给出一些修改的指导性意见或建议,或者对习作中的妙词佳句适时点评与鼓励。当学生拿到教师批阅后的自己习作在作文讲评课上,根据教师做的批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地加以修改。修改时可以自我修改,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学生逐渐领悟到修改的好处,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将极大提高,将修改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促成学生的作文修改思维完成从“帮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三)巧设评讲奖项,绽放习作中的亮点。一篇优秀习作的标准是“六精”:精彩的标题、精妙的构思、精巧的角度、精当的材料、精美的语言、精要的结尾。因此习作讲评时,我让学生对我精挑细选的范文“评头论足”:小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选取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习作开头怎么样?结尾如何?哪些段落句子很精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讨论交流中评选出我巧妙设置的各种奖项:吸引眼球奖——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的灵魂。精彩开篇奖——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读者的心。最佳结尾奖——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妙笔生花奖——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同样的道理,作文要想出众,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另外,我还设置了最具潜力奖、最佳书写奖等奖项,这些奖项的设置,发掘了每个孩子的习作中的亮点,给予孩子们激励,让孩子们有信心热情地去写作。
四、培养健康阳光心态,塑造健全之人
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作文心理。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怀有一个健康的作文心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让孩子走近教师,每天或每时每刻都有一种向老师倾诉的欲望,让我们的老师能从这交谈、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作文心理,关注学生的作文心理,并对学生在作文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及时疏通、疏导,让孩子始终怀有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和信心,有使之不尽的习作内驱力,有良好的习作心态与习惯等。
(二)建立《师说心语》的网络互动平台,让各科教师的“单兵教育”形成“集团作战”,筹划《生说心语》QQ网络群,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作文的喜怒哀乐,或许我们能从中读到更多老师们平时没有发现或学生根本就没有表露出来的种种不良的作文心理。
(三)搭建家校桥梁,加强家长引导
学生快乐表达与与写作,家长引导离不了。父母不仅是孩子行为指导的指路人,更是孩子良好情绪、心理的营造者。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乐于写作,家长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我通过各种渠道,如:利用家长会、校信通、微信群和QQ群等多种方式告知并培训家长,积极引导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塑造孩子健全人格,让孩子乐于表达和写作。温暖安全的家,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应积极培养孩子基本生活知能,教以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优良习惯,并经常安排全家人共同休闲活动,如一起打扫、运动、郊游等,并让孩子把这些事与活动向别人讲一讲,说一说,并写一写。相信孩子们参与其中一定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让父母陪孩子愉快游戏。游戏是孩子生活的重心,聪明的父母肯定懂得游戏的价値,并且高高兴兴的陪孩子玩出智慧、玩出创意,随时给孩子成功的感觉,使孩子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玩后让孩子记记日记,写写心得,慢慢孩子就会乐于表达和写作了。
通过以上做法,增强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充分地调动,顺应了儿童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使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和长足的发展。
论文作者:周海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长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