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仅此,通过这篇文章,分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对问题开展论述,充分挖掘农村乡土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优化教学模式;陶治情操
素质教育中,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感知、思维等方面得到整体和协调的发展。美术对于学生陶治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意识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的感知和思维得到了统一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不能忽略,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乡村学生美术兴趣?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绘画能力是他们的潜能,与智力和认知能力同步。人们有可能创造视觉语言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教师不应将知识和技能视为手铐,限制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并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艺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理解,积极引导和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健康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当然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找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利用这种情况来因势利导,谆谆善诱。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正确引导他们。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融入生活创设美术教学情景
美术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将生活场景融入美术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和注意。例如,使用情绪体验方法和感知方法。在前者中,教师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学生的内心情感模式和外在的事物模式形成一种同构的方法。从而达到在头脑中形成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是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后者,语言表达下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来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内部图式,加深学生的外表,使他们获得生动,深刻,完整的视觉表现,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因地制宜创造美术教学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设计,版画,雕塑,手工制作,摄影等都被放在了艺术教科书上。由于农村学校资源受到限制,导致很多课程都无法开设,这使城乡孩子美术学习的差异特别明显,导致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未激发,参与活动和动手实践能力差。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的美术教学,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为学生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将优质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引入我们的创作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擅长或特殊兴趣内容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思维发展,努力开发农村地方艺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将艺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表达生活,赞美生活。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添一些具有生活品味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如:麦秸制备,南瓜雕刻、竹子手工艺术、瓜豆、玉米、花叶组合拼贴、泥塑课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这样的教学才这是培养农村学生兴趣的天堂。学习兴趣,掌握技巧,才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兴趣提升美术创造能力
兴趣就像读书,你首先是愿意,再才能搞的好。但美术学习在这种基础上,要升个级,他没有标准答案,像也好,一样也好,都不是目的地。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所需要的材料不齐全,美术教材反复印刷,导致很多作品色彩效果差,学生无法欣赏到作品的美,这也是失去对美术的原因之一。教师可利用画册、录像、ppt等方式让学生观赏。只有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熏陶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陶治心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而言,知识是有限的,人类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总结了世界上的一切,促进了进步。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学生得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想,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这些则需要考生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多用心来感受生活,多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其次,表现手法也很重要。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以后,怎么表现和怎么表达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呢?这需要学生有一些巧妙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积累则需要平常自己多看,多悟。看多了,储存在脑海里面的东西多了;悟多了,则自然会碰撞出新的东西出来。
第三,不要忽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要对日常生活有所了解,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不要闷在家里,否则,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面对美丽的世界,还不赶快拿着手中的画笔,想象着把这种美好的发现或创意,通过画笔表现出来,通过颜色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培养创新思维。
四、结束导语
只有根据农村教育实际情况,了解学生,教师从自身出发,转变关念,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民间环境,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将积极主动,学习将变得轻松有效。如果被动学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不断被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只有创造性地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要注意创作能力的培养》-王国立(新课程上学研究 上旬刊)
[2]《美术教育大纲》、《新课程解读》等资料.
作者简介:何庆霞(1998—),女,四川省宜宾人,专科学历。单位:四川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论文作者:何庆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艺术论文; 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