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和吡拉西坦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中应用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张,敏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中,分别应用甘露醇和吡拉西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76例进行分析,患者术后颅内压均升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降压程度差异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高颅内压而言,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少,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内肿瘤;甘露醇;吡拉西坦;临床疗效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属于颅内组织原发性肿瘤。该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病,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且男性稍多于女性[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数据调查显示颅内肿瘤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颅内压升高,不利于恢复和预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在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5±2.3)岁;病程2—6个月,平均(3.2±0.5)个月;肿瘤类型:胶质瘤16例,脑膜瘤22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在30—62岁之间,平均年龄(45.3±2.7)岁;病程3—8个月,平均(3.6±0.6)个月;肿瘤类型:胶质瘤18例,脑膜瘤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术前经颅脑CT检查后确诊为颅内肿瘤,且满足手术指征,患者意识清晰,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排除意识或沟通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肿瘤转移至全身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对照组采用甘露传治疗方案,患者使用125ml甘露醇注射液(浓度20%,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1020861)静脉滴注,在15分钟内注射完成。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患者使用100ml吡拉西坦注射液(浓度20%,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4023627)静脉滴注,在10分钟内注射完成。每天3次,连续治疗6天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同时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指标,记录患者的瞳孔变化、对光的反应,以及视乳头状况。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比治疗前下降幅度超过75%;有效: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和治疗前相比下降20%—75%;无效: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和治疗前相比下降2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作用情况,从药物起效时间、降压持续时间、降压程度三项指标进行评定。(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药物作用时间和降压程度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值在0.05以下说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8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低血钾1例,占比2.6%;观察组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发生。除此之外,两组均没有出现过敏、发热、头晕、静脉炎、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经比较可知,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颅内肿瘤的临床检出率逐渐提升。就目前而言,颅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显示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第二,物理和化学因素;第三,致瘤病毒因素[3]。该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缓慢,病程从1、2个月到数年不等;患者普遍有颅内压增高的状况,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另外,肿瘤部位不同,患者还会有不同的局灶性症状,例如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嗅觉障碍、语言障碍等。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做到彻底切除病灶,并保护神经功能,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除此之外,还有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热能疗法等。

甘露醇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具有渗透作用,通过促使脑组织脱水来减轻脑细胞水肿,实现降低颅内压、保护大脑的目的。但研究显示,长时间应用该药物后会导致患者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失衡,造成肾脏损害,威胁到生命安全。老年人应用后甚至会加重脑水肿,不利于治疗和恢复[5]。吡拉西坦是氨基丁酸环形衍生物,能够保护修复神经细胞,作为脑保护剂和神经营养药物使用。临床实践证实,对患者进行吡拉西坦快速注射后,在高渗脱水的作用下能够降低颅内压,同时不会产生肝脏损害[6]。患者使用后的30分钟,颅内压会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最长能够达到6小时。

本次研究对76例患者分别采用甘露醇和吡拉西坦进行治疗,结果显示3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4.7%,高于对照组的78.9%。两组的药物作用指标和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于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高颅内压而言,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少,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黎敏.吡拉西坦和甘露醇治疗老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2,02(11):219-220.

[2]谭华勇,伍文尉.甘露醇和吡拉西坦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525-526.

[3]田强,郭启,赵梅星.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07(12):1650-1652.

[4]粟丽君.吡拉西坦与甘露醇诊治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5(02):58-59.

[5]刘文明,陈腾,王新宇.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20(04):230-231.

[6]黄宏亮,张君.吡拉西坦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9):556-557.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甘露醇和吡拉西坦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中应用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