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可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如期交付并尽早投入使用,避免企业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时,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有效的分析方式,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升各种应对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得到发挥。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不足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方法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构建不完善
管理体制应包括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制定、人员配置和权责分配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但企业并没有对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建设,导致管理机构或人员设置出现不到位情况,管理责任的配置上也比较混乱。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会显得毫无头绪,漏洞也会逐渐增多,管理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制定了管理制度,并没有将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落实到位,而制度只是用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在实际施工中依然我行我素,以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为主,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对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极为不利。
1.2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相对不足
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严重缺乏,由于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认识不够充分,忽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推行不够积极,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影响。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建筑行业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种背景之下,企业只注重短期收益,在施工速度、成本降低等方面提出了不合理要求,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忽视;其次,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都是由施工团队自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大量的材料虚报、隐瞒,提升了工程管理的难度。管理部门只能在中间采取权衡措施,并摆出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1.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十分薄弱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所在。但实际工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主要以之前的管理制度为根基,受原有建筑思想的影响,不足之处难以得到修正,工程监督力度也明显不足;其次,建筑工程的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对各方面的准入制度控制并不严格,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建筑企业趁机涌入其中企业在技术水平、施工能力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要求,在加上私下交易的影响,导致工程质量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2 解决措施
2.1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制定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根本所在,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进行解决和制约。管理问题后,企业应做到有迹可循、有章可依。建筑管理体系的完善,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发挥出推动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建设之中。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更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关部门应该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纳入到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层面中,将其作为重要任务来实施。建筑企业在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可根据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管理体系与整个行业的管理体制相符,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一旦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情况,则需要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2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意识强化手段也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该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新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并在培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考核,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对建筑企业实施工程管理监督。在建筑企业中,不单是管理人员的意识薄弱,企业本身在管理工作的认识上也存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需要开展整体的监督工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基础。例如,政府可成立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监督协会,一旦发现企业和工作人员存在管理疏忽问题,先对企业进行通报警告,如不能进行及时更正,可对其进行停业整顿。
2.3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现代化建筑工程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在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可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和培训环节必不可少。另外,管理工作需要将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出来。一般的工程项目都很庞大,如果单独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只有团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才能让合作意识得到强化。例如,在培训工作中,企业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形式,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并实现管理人员与讲解人员的有效互动,这样可以将他们的管理思路进行有效拓展,提升管理者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对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使用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对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工程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在信息化技术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以及施工特点进行总结,保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还要以不影响施工进度为前提,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优化,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例如,在信息化支持下,可以构建出符合建筑企业要求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对这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消除可能出现的隐患,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效果的有效提升。
2.5进一步重视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工作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首先应该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同时要确保整体建筑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委派专业人员对复杂现场的安全监管,并形成分阶段的责任落实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彻查处理。同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做安全用品佩戴检查。
2.6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
工程质量的把控,必须以强化管理力度为把手,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并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将相关的工程质量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实施和设备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够以熟练的施工操作技术从事具体的工程建设,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良好的质量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2.7 科学有效的增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人员的综合水平对于质量管理人员来说,其整体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应注重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并且在施工前应对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素质培训工作,也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审核,进而更好的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才能科学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可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如期交付并尽早投入使用,避免企业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时,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有效的分析方式,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升各种应对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武 .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7+151.
[2]栾京蒿,李君潇 . 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J]. 工程技术研究,2017,(1):157-158.
论文作者:吴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