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相约世博会———次跨学科单元课程的开发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让我们论文,世博会论文,单元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还是混沌未开的、整体的,分科的教学免不了要在学生的思维中强行划分边界,构筑了各自清晰的“势力范围”的同时,也割裂了在校学习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而分科教学与分科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如何在课程分科设置的情况下加强教学的统整,跨学科单元课程不失为一个选择。跨学科单元课程是在保持各学科的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学科的关联,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协同教学的课程形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初步尝试了跨学科单元课程的开发。“相约世博会”是我们较早试验的跨学科单元之一。
一、主题确定
跨学科单元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单元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不同学科的相应内容能够统整起来,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展开协同教学,从而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在“相约世博会”这一单元中,主题的确定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选择主题时注意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兼顾可行性。
我们首先以我所任教的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入手,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结果发现,语文课中,学生普遍对自然科学类课文,如《蝙蝠和雷达》《埃及金字塔》等感兴趣,这些课文能够和自然学科密切相关,但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可能过于复杂。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对当今热门的话题——世博会的浓厚兴趣。他们都为世博会能够在上海举办感到自豪,但对于世博又非常陌生。同时,“世博会”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具有成为跨学科单元主题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召集“世博会”主题可能涉及的英语、美术、音乐三学科的任教老师,对该主题确立的可能性做了进一步论证。大家都认为选择这个主题有时代性,而且从不同角度切入,完全具有可行性,例如,对于课文中涉及到的吉祥物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自己画,关于世博的音乐可以结合音乐课让学生欣赏,关于世博礼仪则结合英语课让学生进行英语会话,这样几门课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世博会。就这样,我们最终确定了单元主题——相约世博会,而统整的学科则包括语文、品德与社会、英语、音乐、美术五科。
二、教学设计
主题确定后,由五门学科老师组成的跨学科单元课程开发小组也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首要的任务就是协同进行教学设计,在保持本学科原有学科特色的同时又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统整学习。为此,我们计划把“相约世博会”这一大主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小主题,再通过各个小主题整合不同学科。小主题的确定同样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我们首先对学生在调查中提出的与世博会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处理,提取出如下三个小主题:(1)世博会的基本知识;(2)为了召开世博会上海要做的准备工作;(3)为了迎接世博会的到来我们小学生可以做的事情。然后从不同学科及其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如何接近各个小主题。经讨论,大家认为,关于世博会的基本知识“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就有详细内容;关于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则从世博会吉祥物和主题曲的征集活动入手,分别由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承担,引导学生进行世博吉祥物的设计和主题曲的欣赏;语文则从对吉祥物做介绍说明的角度介入这一小主题;英语课把平时午会课时学习的世博英语延伸至课堂教学,渗透涉外礼仪和交流技能,这也是小学生为迎接世博会的到来能够做的准备之一。
课时方面,品德与社会和英语课各用独立的一课。考虑到美术、音乐、语文三科内容有多有少,但关联性很强,我们尝试打通两节课,对这三门学科进行70分钟的整体设计。这样就形成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相约世博会”主题教学安排表格
三、实施过程
(一)世博知识知多少
《品德与社会》课中“相约世博会”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郭老师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再到面向现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首先,通过申博时“期盼”宣传画、申博成功的一些画面演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世博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最后,以“我是世博志愿者”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能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些什么。课堂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世博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后谈起上课的感受,学生们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说“知识竞赛真有趣,觉得上课很快乐!”有的学生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关于世博会的知识有很多,在平时的报纸和新闻中我一直看到的。”还有的学生疑惑地问:“我们这届世博会的吉祥物和主题曲是什么呢?”真是个视野开阔的孩子!我连忙告诉他,在后面的课中你会找到答案的……
(二)我心中的吉祥物
2010年的世博会的吉祥物到底是什么?当美术王老师问学生的时候,学生一脸茫然。当老师说出吉祥物正在征集中,让学生参与画时,他们兴奋极了,但要画吉祥物谈何容易。王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历届世博会的吉祥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吉祥物中首先要有世博会的英语缩写,还要反映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其次,吉祥物的创作通常是卡通的形象,简洁、可爱,还要有意义。王老师又拿出亲手设计的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让学生们评议。有位学生说:“老师画的吉祥物符合上海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在思品课上学到过的。”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勾画心中的吉祥物。伴着音乐老师精心寻找的世博会的乐曲,学生兴致更浓了。有的同学画的是一颗有希望的星,有的同学画的是高飞的蝴蝶,有的同学画的是寓意为“家家户户”的小老虎……非常富有想象。接下来便是共同评选最佳设计奖。参选者必须说出所设计的吉祥物代表的含义。引导学生如何说明自己所画的吉祥物的意义的任务就落在了身兼语文老师的郭老师身上。郭老师先以王老师的画为例进行示范,并介绍了说明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说明时要有顺序,不可杂乱无章,要有侧重,不可面面俱到等,为后面说明、评议活动做好了准备。
对于这堂由美术、音乐和语文老师共同执教的70分钟的大课,学生们觉得非常新鲜,对它的结束都有些恋恋不舍。有些学生说:“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啊,我都还没来得及介绍自己的画呢!”“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还能画吉祥物,太了不起了!”有的学生下课了还在那里修改自己的吉祥物呢。
(三)当好小主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讨论我能为世博会做什么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到那时遇到外国朋友该如何做。在英语课上,陈老师提出了2010年世博会召开期间小朋友可以承担的四种角色:(1)我来做导游;(2)我做好客小主人;(3)我做文明小主人;(4)我做热情小主人。陈老师首先让学生分成四组自由彩排,然后再集中交流表演。第一小组表演的是带着外国人游览外滩。第二小组表示的是请外国朋友到自己家里吃小笼包子。第三小组表演的是不乱穿马路。第四小组表演的是给外国朋友指路。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情景设计都很不错,碰到有些单词不会说,比如“小笼包子”“外滩”等,学生只能用中文代替,陈老师则在旁及时进行纠正、指导。课后,有些学生说:“我不会说的英语还太多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多学学。”有些学生说:“太有趣了,自己仿佛到了那个时候。”有些学生颇有感触地说:“要做好小主人,真不简单,要从现在就开始做起,给全世界人民一个好印象。”学生的语言朴实真切,却又真实地透露出可贵的责任感。
为了及时整理巩固4个课时的学习成果,课后我们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世博会”主题的小报设计,张贴在教室的学习角中。对于学生设计世博会的吉祥物、撰写的设计说明,则举办了小小设计展。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很有成就感,下课时经常会有学生三五成群地在学习角中观看并评论。
四、回顾反思
这就是我们与跨学科课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于长期从事分科教学的我们,它既让我们感到新鲜,又给了我们很大触动。我们感到,学科与学科之间原本就很难截然分开的,就好像在数学课上必须用文字的理解能力来帮助解应用题;在语文课上经常用音乐来营造氛围;在科学课上经常使用数学统计一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实践证明,突破现有分科课程间僵硬的划界,在不同学科间进行跨学科单元的开发是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学生需求的。
这次课程开发活动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全新体验,就是我们分属不同学科的四位老师“史无前例”的合作经历。在此之前,尽管我们都执教四年级,但因分属不同学科,彼此很少交流。有的老师笑着说:“如果不是这次跨学科课程研究,或许我们都不可能在一起讨论、设计教学,增进彼此的了解。”不仅如此,在跨学科单元课程开发中,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这里没有主课副课之分,没有孰轻孰重之别,每个人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其他人工作的基础上。这次研究让我们走出了各自学科的小圈子,走向彼此,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跨学科单元课程的实施中,学生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首先,原本存在学生心中的许多疑问,通过学生参与主题确定、教学设计等得到了解决。尤其是一些原本不属于单一学科的问题,在跨学科课程中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其次,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在跨学科课程中得到各自展现和发展的机会。分科教学中重视学科成绩,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在学校中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其实,学生各有所长,缺少的是展示自己所长的机会。在这次的研究中,有些平时不被看好的学生表现得很出色,比如:班级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小李画的画很富有想象;小阳因为在家经常上网,因此搜集资料的能力特别强;小冯待人接物方面很内行等等。最后,通过跨学科课程的研究实践,学生对不同学科价值的认识也有改变,不仅重视三门主课,而且也愿意上音乐、美术等原来的副课了。这或许是跨学科课程让他们感到,原来每门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