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未来十年论文,程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
对9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国内学者由于对市场化内容理解的不同,比较的年份不同(如有的是指1994年,有的是指1996年,有的是指1998年),因而给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尽管看法有异,但有三点是统一的。第一,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成转轨任务,中国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最低的估计是中国市场化程度为50%,最高的估计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已达65%,已接近准市场经济国家。第二,世界上没有绝对彻底的100%市场化国家,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第三,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会高于10%,大致在5%左右。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 笔者指出以下几点:
1.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宜粗不宜细。将其量化为百分数也仅是便于讨论。第一,对市场化程度的判断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甚至两位数可能是一种“虚假精细”、“画蛇添足”。比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要素总体市场化程度为36.57%,产品总体市场化程度为61.71%,社会总产值流量构成加权市场化程度为62.5%,等等。显然,这样的精细定量是不必要的。一般来说,市场化程度在15%以下可称之为非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市场化程度在80%以上可称为成熟(标准)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在60-70%可称之为准市场经济(相当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程度的80%左右),市场化程度在30-40%左右称之为初步转轨经济,市场化程度在40-50%可称之为转轨中经济(相当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程度的50%左右),市场化程度在50-60%左右可称之为接近准市场经济或转轨后期经济(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判断市场化程度时选择指标过细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比如有学者提出了测度市场化的五种方法:社会总产值构成加权,投入要素几何加权,三次产业构成加权,GNP构成综合加权, 市场参数简单平均。其实市场化程度关键应看劳动力、资金、土地、产品与劳务的市场化,不存在所谓的工商企业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这两者不可并列)。
2.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宜低不宜高。因为,第一,判断低一些有利于我们把困难、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使我们不至于变成“骄兵”。特别是当高低估计并不是悬殊很大时(50%对65%),更应该估计低一些。第二,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体制,有30年的计划经济与10年的双轨经济,提出市场经济仅10余年,再考虑到我国庞大的政府机构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如户口管理,主管部门管理,现金管理,专卖管理,人事及劳动管理,民兵管理,各种社会团体介入,国际收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卫生防疫管理,计划生育管理,街道办事处介入,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市政管理,计划管理等行政管理过于庞大等。因此,判断低一些是合适的。第三,当经济系统中不同子系统的市场化程度相差较为悬殊时,考虑到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瓶颈效应、短边原理,把市场化程度估计低一些也是必要的。例如,有专家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达70%,但又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化程度为17%,金融市场化程度为10%,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而在此基础上判断我国市场化已达60%以上则是过于机械的做法。第四,目前大家一致公认作为国民经济主导或主体的国有企业或国有经济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比如,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等1999年调查,国有企业80%的经营者仍是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投资权、资产处置权、用工人事权、拒绝摊派权,部分落实或没有落实的比例分别高达74%、83%、60%、96%。又如,作为改革比较超前的福建,其80%的国有企业处于尽管弱化但仍是旧的体制格局之中。由此,判断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65%显然偏高。如果真是如此,我们的改革就不存在攻坚问题了。
3.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宜宽不宜窄。这里有几层含义。第一,市场化程度的判断要百家争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存,不能惟我独尊,可以互相进行学术批评,就展望预测来讲,还是搞多方案比较好。第二,市场化程度判断,即可以有专家的个人分析,也可以采用专家群体评估法,如专家会议法、专家函询法、德尔菲法等,还可以对群众进行广泛的科学抽样调查。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解决争论不休的问题。第三,听听来自国外的声音。不可全信,不可不信,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据笔者了解,国外学者早就开展了类似于市场化程度的经济自由化指数的研究。比如, 世界遗产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就利用了50 个经济指标对世界150 个国家(地区)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指数)进行评价(指数值越低,自由化越高。以1 表示自由化程度最高, 5 表示自由化程度最低)。1997年几类典型国家(地区)的自由化指数评价结果是:香港1.25,美国1.9,德国2.2,俄罗斯3.65,中国3.8。由此可以看到,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大致为美国的一半,即50%左右,即使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人为偏差,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估计至多达到美国的60—65%(本文草就之时又看到了《参考消息》1999年12月6 日转载的遗产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最新发表的《经济自由指数》报告,1998年评价结果与1997年稍有改变,中国因通胀率下降由126位升至100位,但美国由第6 位升至第4位,故以上结论不会有大的修正)。
由以上三点,可以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大致在50%,已相当于发达国家市场化水平的65%左右,应该说,这一市场化水平是不低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与85%的市场化目标相比,仍然还有艰巨的道路要走。通俗地说,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刚刚解决了“温饱”,刚刚“及格”,离“小康”、离“优良”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展望
对未来十年进行展望实际上属于长期预测。相对于短期预测,长期预测一般更困难一些,误差更大一些。因为,短期预测由于事物的惯性作用一般更稳定一些。为了提高长期预测的科学性,首先需要科学地判断现状,其次需要对历史资料作更细的处理,需要更多地研究不同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需要更多地关注一些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及其他一些慢变量,需要更多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1.纵向分析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如何就取决于近20年改革的历史演变规律。如果我们对近2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变动规律有一个大体把握,则我们就可以类推预测今后10年的轨迹(当然,最终预测尚需要修正)。
依据前面的分析,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20年前为5%,10 年前为35%(这一点大家基本一致),20年后即1999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则有高中低三种估计:高位估计是65%,中位估计是55—60%,低位估计是50%。为了作全景展望,我们列出各种预测结果。
①按目前高位基数65%计算,其20年(1979—1999)平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其10年(1989—1999)平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依据固定增长法推算,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可以达到95%,远超过目标值80—85%,成为完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②按目前中位基数55—60%计算,其20年平均每年增长2.6 个百分点左右,其10年平均增长2.2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近10年与未来10 年关系更近一些,综合加权可认为每年增长2 个百分点多一点(权值分别为0.3、0.7,下同)。依此推算, 2010 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应该为75—80%,成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③按目前低位基数50%计算,其20年平均每年增长2.2个百分点, 其10年平均每年增长1.5个百分点,综合加权认为每年增长1.7个百分点。依此推算,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应该为65—70%,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
2.横向分析
中国经济由反市场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时间长短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中找到一些参考性答案。为了研究市场化程度的需要,我们大致可以把发达国家由封建主义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时代这一过程与市场化程度演变对应起来,即把资本主义初期阶段与市场化程度低于40—50%相对应,把资本主义中期阶段与市场化程度60—70%相对应,把资本主义后期阶段与市场化程度80%以上相对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提升的历史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经济市场化程度作预测分析。
①英国经济的市场化历程。英国经济是从16世纪开始由封建制度急剧地向资本主义转轨的。大体上,用了150年使市场化水平提高到50 %(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用了50年时间使市场化水平提高到70%(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又用了50年时间使英国成为标准的市场经济国家(18 世纪中叶开始产业革命进入机器时代为标志)。18世纪中叶至今市场化水平就一直在90%左右上下波动。
②美国经济的市场化历程。美国于18世纪后半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此时的市场化水平大致在50%;19世纪初开始了产业革命,此时市场化水平本应为80%以上,但由于南方奴隶制,因而,市场化水平降低到70%;19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之后彻底结束奴隶制,此时市场化水平可以认为超过了80%,成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
③日本经济市场化的历程。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处于封建经济的晚期,为德川家族时代,此时日本市场化水平在50%;明治维新以后,市场化水平急剧提高,到20世纪初完成了产业革命,但由于明治维新的妥协性改革(与封建阶级),对居民的政治分等(华族即大名、公卿,士族即武士,平民),农产品商品化仅50%左右,而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一半。因此,市场化水平估计为70%。本世纪以来日本逐步消除封建残余,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不过市场化水平在发达国家之中公认是较低的。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经济市场化水平由50%提升到70%,一般要用30—50年,其中英国所用时间较长,美国次之,日本最短。从目前市场化水平看,美国最高,英国次之,日本最低(据遗产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最新共同发表的1998年《经济自由指数》报告,161 个国家(〈地区〉)经济自由度排序,美国为第4位,英国为第8位,日本为第19位)。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别,我们取发达国家市场化水平由50%到70%所用时间最小值,并且考虑环境变化再减少1/3,也应该至少需要20年!也就是说,以50%为基数, 2010 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水平接近60%,2020年达到70%(为准市场经济国家),2030年达到80%(为市场经济国家)!
3.小结
归纳上述纵向与横向分析结论,可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出如下三种预测方案:
高位预测:1999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65%,2010年将超过80%(取纵向分析90%与横向分析75%之平均值),中国将成为标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中位预测:1999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55—60%,2010年将达到70—75%(取纵向分析75—80%与横向分析65—70%之平均值),中国将成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
低位预测:1999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50%,2010年将达到65%(取纵向分析65—70%与横向分析60%之平均值),中国将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或接近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笔者的观点是倾向于低位预测,理由不再赘述。这里补充指出四点。第一,市场化水平高低不能简单等同于GDP增长速度高低。 市场化水平低并不意味着GDP增速低。第二, 市场化水平低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快速提高,其提升速度宁可慢一些,也不可急于求成最后导致市场化水平倒退。特别是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因而出现退化的可能性越大。第三,改革是一场全方位革命,不仅涉及经济,而且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军事、观念、习惯、道德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国际评价。因此,市场化改革不单纯是一个程度高低的问题。只有当90%以上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是市场性劳动力(劳动力商品)时,才能说我们成为了市场经济国家。第四,依据1996年3月17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接近于前述的中位预测方案。笔者认为,奋斗目标不等于预测,一般会稍高于未来实际水平,需要相当的努力及相当的外部条件才可实现。因此,笔者仍坚持低位预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