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玲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睢宁 221200)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手术麻醉效果的优劣。方法:选择足月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I组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单次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连续硬膜外(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连续硬膜外组高(P<0.05)结论: 单次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阻滞完全,在急诊剖宫产术中比连续硬膜外优越。
【关键词】 单次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36-02
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麻醉药,作用机制与其他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由于单纯S一对肢体结构特点表现为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无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较小,高浓度较好抑制运动神经,很少有高敏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局麻药,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1-2]。笔者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在麻醉手术中应用0.75%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麻醉及连续麻醉各40例,比较2组间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足月妊娠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年龄20~32岁,体重60~85公斤,身高1.5~1.7米,排除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随机分2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另一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准备 术前30分钟均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2组麻醉前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输注天晴宁300~500ml,常规低流量吸氧,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操作方法:产妇取左侧卧位。单次组选L1-2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脑脊液血液,注入0.75%罗哌卡因3ml,无异常反应后继续缓慢注入12~15ml,边注边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并与病人交流,排除异常反应,退出穿刺针,产妇平卧,继续补液,控制麻醉平面上界T6~T8之间。连续组选择L2-3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cm,回抽无脊液及血液,注入2%利多卡因3ml,观察5分钟,追加罗哌卡因8~10ml,术后随访48h。
1.3 观察项目
(1)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录给药后5、10、15、20min血压、心率变化。(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3)术中麻醉效果根据测试平面,产妇感觉术者手术操作分优、良、差三级。优:出现阻滞平面T6、产妇安静、安全无痛、肌松满意、无牵拉痛;良:阻滞平面T8,产妇轻度有不适感,肌松稍差,有轻微牵拉痛,予以辅助药后缓解;差:出现平面产妇疼痛不安,肌松差,不能完成手术需用镇痛药。(4)记录新生儿娩出1min、5minApgar评分,若低于7分立即给予吸氧、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5)观察并记录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术中观察结果
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及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2组术中观察结果(x-±s,min)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
单次组1.65±0.83* 4.93±1.75* 9.8±2.5*
连硬组5.73±1.69 15.23±2.32 21.5±4.8
注:与连硬组比较,*P<0.05.
2.2 麻醉结果
单次组:优38例,良2例;连续组:优27例,良10例,差3例。单次明显优于连硬,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
2组1minApgar评分分别为(9.37±0.87)min和(7.4±0.82)min;5min分别为(9.37±0.87)min和(9.40±0.89)m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麻醉后不良反应
麻醉后单次组低血压发生6例,明显高于连硬组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发生时间早大多在麻醉后5分钟内。3例低血压同时出现心率下降、恶心,立即予以快速输液,手术订左倾30度,麻黄碱10~15mgm静注后血压很快回升,症状缓解。连硬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低,时间较晚,多在麻醉后10min左右。2组产妇术中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8%以上,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
3.讨论
产科麻醉需考虑产妇特殊的生理变化和母婴安全,选择一种安全可靠,起效迅速且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方法至关重要。蛛网膜下腔阻滞所用药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但麻醉时间受限,并发症多,主要是仰卧位综合症,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头痛发生率高[3]。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少,但阻滞慢,局麻药用量大,阻滞不全较高而且置管易造成穿破血管形成血肿,误入蛛网膜下腔,折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起效快,操作流程少,效果确切,可在产妇翻身平卧后开始消毒手术,短时间内完善麻醉效果,为快速娩出胎儿赢得时间,减少产妇痛苦。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单次硬膜外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及麻醉至新生儿娩出时间均较连续组明显缩短,且术中肌松良好,牵拉痛少,明显优于连硬组。但罗哌卡因对交感神经阻滞较强加上麻醉后产妇平卧后产生仰卧综合症,导致血压下降,多为一过性。经快速输液,静注麻黄碱10~15mg,左倾手术床,血压很快回升,因此,麻醉前积极扩容,控制用药量及注药速度,单次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在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术后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证明对产妇和胎儿都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单次硬膜外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运用得当,均可用于剖宫产,保证母婴安全,但因罗哌卡因毒性低,安全范围广,用于单次硬膜外起效快,阻滞完善,不用置管,并发症更少,对于急诊剖宫产更有利于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Morton CP B loomgield S.Magnusson A.eeal Ropivacaine0.75%for extradural anaesthesthesia in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an open coinical and Pharmacokin etic study in mother and meonate Br J Anaesth 1997.79.3.
[2]谢荣,刘亚平.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滞的调查报告[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4(11):11.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00
论文作者:姜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产妇论文; 硬膜外论文; 时间论文; 低血压论文; 卡因论文; 胎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