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物流业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日本物流业发展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物流发展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社会经济方面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企业主要采取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人们的消费意识及消费水平也相对低下。当时日本物流业的特点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流通。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消费者在消费意识的多样化以及消费观念的个性化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消费开始主导日本经济,企业由注重生产转为注重销售,再由注重销售转向注重消费者,市场上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流活动。20世纪80年代,对物流活动的认识由原来单纯的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开始把物流作为决定企业胜负的重要因素来对待。这一根本性转变是日本物流产业划时代的进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加强物流管理,调整物流体系,追求综合效益,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1991年,泡沫经济破裂,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低迷。日本政府倍加重视物流,调整物流政策,加大物流投入,并从物流中找出路,把物流问题置于首要位置。建立环保型、资源再生循环型经济社会成为日本政府新的政策取向与社会发展的主流。
2001年日本在之前《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的基础上,又颁布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这足以证明日本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同时,日本企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长期以来,先是以生产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后来以市场营销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再后来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物流。而在信息化社会,日本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与整合。[1]
二、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1.以法律法规为保障
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并完善与物流相关的各项不同层次的法律和政策,来推动和保障物流的快速与良性发展。与日本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
(1)综合性物流发展法规:全面指导日本物流发展的专门法律。如《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
(2)物流节点规划与建设类法规:包括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等规划和投资的法规与政策。如《汽车终端战场法》、《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大规模物流基地的合理配置构想》、《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物流基地的整备目标》等。
(3)陆海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类法规: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与经营,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空运的有关法律,如《运输法》、《铁路建设法》、《铁路事业法》、《民航法》等。
(4)信息技术与标准化类法规:包括信息技术推广与标准化推广的相关法规。如《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E-Japan战略》、《E-Japan重点计划概要》、《信息技术基本法》、《信息公开法》、《电子签名法》等。
(5)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类法规。如《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实用电器再循环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
日本有关物流发展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多,涉及面广。这一方面是由于物流产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快,为促进物流业的快速改革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必须跟上物流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相互协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体现了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日本政府正是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来推动和保障物流改革与发展的。
2.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
现代技术装备是日本物流企业占据制高点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
(1)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进出口和港口手续的无纸化、一条龙服务,物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推进。
(2)物流系统的标准化:集装箱、托盘的日本工业标准(JIS)国际化整合,全程托盘化运输的推进。
(3)其他技术开发以及商业惯例的改善等。在日本,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充分利用当今最新的物流技术来开展物流服务业务。比如,日本大型物流企业或从事长途运输的货运车辆都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不仅便于企业实时掌握车辆所处位置,随时调度就近车辆应付客户的紧急需求,还有利于客户及时了解服务的进展和动态。日本的仓库和配送中心基本上都使用射频识别(RFID)系统对存储物品进行掌控,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的物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平台
全面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日本物流发展具有坚实的依托和优越的发展条件。日本政府建设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
(1)满足客户需求的拥有多种选择方式的基础设施(强调基础设施间的合作)。如建设高规格的干线公路、地区性高规格公路、港湾和机场的铁路,增强主要干线铁路的货物运输力等。
(2)消除物流的瓶颈环节。如在城区建筑物布局中,以消除阻塞、确保物流通畅为基本方针,除在城市建筑内设置货物装卸场所、在商业中心区开辟公用货物装卸区、允许路边停车场装卸货物外,还在城区结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商业区货物搬进搬出难易程度等方面因素,保证城市物流的通畅。
(3)建设并完善国际中心港湾、中心机场。
4.以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为依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在全球获得了发展,在日本也备受关注。在物流业市场规模不断缩小,运输业不断兼并重组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成为日本物流新的成长领域。在日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指既不是货主企业(第一方),也不是一般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第二方),独立接受货主物流服务的委托,策划最佳物流方式并提供物流全过程服务的新兴企业。第三方物流从货主的立场出发设计最佳物流路线和方式,帮助货主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适应了日本流通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对改进物流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80%。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优化整合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与物流资源,大大降低了工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被广为推崇,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日本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1.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物流发展战略
物流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物流的发展水平;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现代物流理念不够普及,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物流发展不平衡,既有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体制、政策、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伴随着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我们既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但一定要制定符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业发展战略,走符合本国特色的物流业发展道路。[4]
2.改善政策环境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主持制定并强制推行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宏观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这一点上,一是要坚决制止行业保护,打破各地政府对本地物流业发展的保护,使物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运用;二是要排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使各物流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竞争;三是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阻止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3.加强物流标准建设
标准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尽管我国各部门都制定了一些行业标准,但国家标准很少,且各项标准之间无法衔接。此外,物流标准的认定与国际上也存在差异,如物流器具的标准、信息的标准、服务的标准等。对于当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以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定,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只有尽快建立一整套现代物流的国家标准体系,我国物流业才能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取得更加有序、快捷、高效、健康的发展成效。
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当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首先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与功能整合,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与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建设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等项目时,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5]
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代表了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受工商企业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工商企业不是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而是自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自行承揽采购、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大而全”、“小而全”的工商企业运作模式,导致物流供应市场需求不足,严重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此外,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由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观念保守,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低,甚至有些物流企业还在使用最为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企业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共享,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比较差。为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引导工商企业打破传统观念,强化主业竞争力,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其次,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利关系,保证物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
6.加强先进物流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物流技术。先进的物流技术不仅仅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而是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与日本相比,我国物流技术落后了10年甚至20年,为缩短差距,我国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派人到物流业发达的国家进行学习和深造,将掌握的物流技术应用到我国物流实践中来,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研发出适合本土的物流技术;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还可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更好地进行“干中学”,从而给我国物流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