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创伤性休克;抢救效果
近年来随着各类交通意外、工业生产意外等安全事件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使得临床中各类严重创伤患者发病率也出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多在体表严重创伤同时合并有体内器官破裂情况,故其失血情况较为严重,易在血容量不足及脏器严重损伤情况下发生创伤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需在急救实施中,采取措施积极争取有效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1]。因此,为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影响,特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急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1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析。18年7月前接诊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8年7月后接诊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区间23~72岁,平均年龄(47.51±4.91)岁,交通事故伤31例,工业生产伤1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区间21~72岁,平均年龄(46.53±4.72)岁,交通事故伤30例,工业生产伤15例。研究由本院伦理会批准实施,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指标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家属均在详解研究细则及免责生命后确认患者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2)患者均在受伤后2h内寻求急救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创伤后脑死亡者或颅脑严重创伤者;(2)排除合并血液传播严重血液传染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即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值班人员准备器械前往急救现场实施救治。观察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联合急救护理干预措施:(1)建立急诊预警机制:根据本院常见急诊出诊类型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各类急救包及设备准备,并由科室人员定期检查急救包内急救药品准备情况及急救设施运转情况,定期进行维护确保各项急救措施的有效开展;(2)出诊准备:需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详细询问患者急救原因及症状表现,在评估其急救类型及风险性后合理选取急诊预警机制,及时出诊。(3)急救现场护理:到达急救现场后需立即评估患者意识及体征变化情况,其后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及仪器设备维持其生命体征,患者转运途中需及时检测其血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想急救中心汇报患者情况要求相应科室立即进行治疗准备,并调取相应血浆制品,进行急救[2-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院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急救满意度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对比
经不同模式院前急救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模式院前急救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获得明显提升,家属急救满意度指标上升显著,P<0.05。分析原因: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急救预警机制合理建立基础上,通过急救包及急救设备的分类准备,提升医务人员出诊效率,并在出诊准备中通过对患者病情及体征表现的合理评估,确定病情,选取想用急诊预警机制,缩短出诊准备时间,最后则可在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通过对患者血型、失血量、体征意识等情况的综合评估,及时告知急诊中心准备相应科室治疗及补液纠正治疗物品,确保患者可在入院后短期内及时接受治疗,提升抢救成功率[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有效争取患者院内抢救时间同时,提升急救效果,改善急救质量,缓和医患矛盾,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牛会星.院前急救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S1):105+107.
[2]鲁潜乾,罗丽珊,胡展华,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181-183.
[3]郑春群,邵凤娣,黄紫桃,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8):185-187.
[4]刘芬雪,常巧云.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69-170.
[5]夏明姝.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7):173-175.
论文作者:张芊 郑吉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成功率论文; 性休克论文; 急诊论文; 设为论文; 院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