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领导:返回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方式_同归论文

管理和领导:返回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方式_同归论文

管理与领导:同归而殊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论文,殊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杰克·维尔奇有句名言:“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中说:“美国不是要做世界的警察,管理世界,而是要去领导世界。”为什么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在管理之外还需要领导?领导与管理究竟是什么关系?

      从定义看:管理是管束,领导是带动

      一百多年前法约尔将管理定义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种定义管理的思路至今还影响着管理学界。其实,这些只是管理的基本手段,真正的管理应被定义为: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手段,对集体活动营造氛围、建立秩序、配置资源以达成预定目标。

      管理的对象是集体活动;管理的目的是达成集体活动的预定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等途径,形成系统功能实现的;管理的具体手段是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

      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也就是引领他人、指导组织。因此,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具体又包括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影响力,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由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影响力。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派两个军官押着900名农民去做戍守渔阳的士兵,并从中挑选陈胜、吴广两人做屯长。谁知途遇大雨,不能如期到达。根据秦律,误期者要被斩首。大家都很害怕,情急之下,陈胜、吴广设计杀死了押解的军官,并用朱砂在白绸上写“陈胜王”三字,偷偷塞进一条人家网起来准备卖的鱼肚子里。

      士兵买鱼准备做饭,在鱼腹中发现了这块绸子,以为拥陈胜为王是天命。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一面装作狐狸叫,一面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听了,又惊又怕。第二天,陈胜、吴广发动兵变,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想横竖都是死,平时又对朝廷不满,于是大家纷纷响应,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这群新兵,原来是受管理的,其目标是到渔阳戍守边防,由两名军官按照预定计划押送,维持秩序,防止逃跑,指挥行军和食宿。

      不料中间发生变故,渔阳去不成,回家肯定也是死路一条,管理的目标没有了。而两名军官被杀,导致整个队伍没有了管理者,并且,随便一个人出来指挥,大伙儿也不一定听。管理者的缺位导致管理完全失灵。

      此时,本不是这群兵丁首领的陈胜、吴广,通过一些手段,号召大家造反建立自己的江山,为大家确立了新的目标,并任命了指挥官,兵丁们有了主心骨,就跟着一块儿起义了。在这里,陈胜、吴广发挥了其领导作用,得以让组织继续发展下去,破解了管理缺位引起的管理失灵。

      从职能看:管理依赖控制,领导营造信任

      领导和管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人们常将它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差异。领导不是与管理定义中的计划、组织、控制并列的基本职能,而应该是渗透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综合核心职能。

      在计划中,管理重战术,领导重战略。领导与管理都需要计划,但管理侧重在预算平衡、活动衔接,建立协作秩序等微观方面的战术;领导侧重在战略构想,确定长期经营方向、目标价值观和适应变化的新构思等宏观方面的战略。也就是说,领导在计划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

      1938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利用军事优势,在短时间内攻占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中国国内出现了与日军大决战的“速胜论”和日军不可战胜、中国即将灭亡的“亡国论”,思想的混乱导致人们对侵略的无所适从。这时毛泽东提出抗日要准备持久战的方针,勾画了抗日战争从战略抵抗到战略对峙,再到战略反攻的路线,鼓舞了全国人民,统一了上下意志,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较大规模组织的决策,常常是一项团队活动,例如决策方案的拟订及科学论证,大部分工作是由参谋人员完成的;但是组织决策的方向、方针通常必须由领导者提出;方案的取舍,也要由领导者决断。这不仅是因为领导者对组织负有指向和决断的责任,还因为领导者通常具有全局观念,掌握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或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例如,华为公司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是继续搞电信设备销售代理,还是自己开发生产电信设备;在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方面,是与跨国公司正面交锋还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些都需要当家人任正非拿主意。

      在组织中,管理重管人,领导重用人。组织管理注重专业化,建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挑选或培训合适的人员担任各项工作,要求服从安排;而领导的组织工作则注重联合与发动群众,建立目标一致的战略联盟,任用关键岗位。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任总统之职的林肯曾按照传统所谓“完人”的标准,先后任用了三四位将领,结果北军的每一位“无缺点”将领皆被南军打败。后来,林肯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决定任命具有独特军事才能的格兰特(Grand)将军为总司令,他手下的人意见纷纷,私下忠告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回答说:“如果我知道他爱喝什么酒,我倒想送他几桶。”历史事实证明,林肯的决策是正确的,格兰特的起用对击败南军,废除奴隶制,平定内乱起了重要作用。林肯扬长避短、知人善任体现了领导者在组织中的核心作用。

      组织要解决体制问题。首先面临一个吸引和凝聚人才的问题,领导者要有号召力、有人格魅力,能够将组织建立起来,并发挥组织的核心纽带作用,通过个人的威望和情感,将组织成员联结成一个整体。人才被吸引来之后,如何用人,也是组织的一个要紧问题。历史学家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战胜项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刘邦知人善任。

      集体行动中,管理重协调,领导重激励。领导和管理都需要控制和解决问题,但是管理侧重于监督、测量、调节,执行预算和制度;领导侧重于授权、鼓舞,鼓励人们通过变革克服前进过程中的障碍。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夏日炎炎,中午时分,骄阳似火,士兵汗流浃背,又累又渴,有些士兵甚至晕倒在路边,行军速度明显减慢。曹操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十分着急。但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催赶行军?他悄悄问向导:“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告知:“泉水在山谷那一边,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马鞭指着前方对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梅子已经吃到嘴里,口水如涌,精神大振,行军速度大大加快,曹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激励士气的作用,最后打了个大胜仗。

      管理学家孔兹提出:“对多数人来说,需要有人领导以激发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历史上充满了这样的实例:缺少领导,工作成绩平庸;有了领导,工作成绩优异……的确,在企业赖以生存的竞争形势下,正像经常讲的那样,好的士气就等于成功了四分之三。”

      特殊时期:用领导解决管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管理的目标可能模糊了,管理的手段无法运用了,管理的一些途径堵塞了,结果导致管理处于缺失乃至失灵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领导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创业阶段填补管理缺失

      20世纪80年代,有人到联想考察,发现当时仍处创业期的联想管理出奇的乱,发展却出奇的快,最后的研究发现其中最大因素是联想一开始就有柳传志这样的领导。

      企业初创阶段,一方面创业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生存问题上,顾不上计划、组织等正规的管理;另一方面,创业阶段企业一般人数较少,多半属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亲属,即便管理也很简单,通常没有十分明确的战略和计划,组织非常不正规,激励政策有限、控制宽松。但是,企业必须确定创业的方向,克服异常困难,此时,必须有领导来鼓舞组织成员的士气,组织才能前行。

      危机时期解决管理失灵

      在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总会有困难和危机时期,有些公司经过努力,涉险过关;而有的公司则就此折戟。组织处于危机阶段,往往人心浮动,正常的管理机制大大下降,甚至失效,这时更需要领导的战略决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当英特尔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时,有媒体披露,英特尔公司“奔腾”处理器存在设计瑕疵,但经专家分析,此缺陷对绝大多数个人电脑不会有特别影响。因而,英特尔除承认产品有问题外,拒绝为一般用户更换芯片。不料事件越闹越大,媒体和计算机用户纷纷指责英特尔公司企图掩盖问题真相。“奔腾”的最大买主之一IBM公司甚至宣布,将中止销售所有装有“奔腾”处理器的电脑。

      时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安迪·葛鲁夫认为,英特尔当时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士,而是成千上万普通的电脑用户;在公众心目中,此时的英特尔公司已经不再是创业企业,而是一家对消费者摆起大公司架子的公司,此信任危机处理不好将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于是他果断决定,为所有提出要求的客户更换无瑕疵的“奔腾”芯片。此举英特尔虽然付出了高达4.75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半年的研发预算或奔腾处理器5年广告费的代价,但是,英特尔重新赢得了用户的信任,还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最令人尊敬的公司”。

      转折期引领管理

      在转折、变革时期,组织发展处于多向选择的十字路口,组织内意见常常不统一,方向性、战略性决策面临困难,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领导的时刻。

      1991年,一场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就连IBM也不能幸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大力拆除计算机行业的贸易壁垒,国外厂商蜂拥而入,让国内厂商措手不及。

      1993年联想销售额虽已排名国内电脑企业第一,但首次没有实现预定销售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总裁柳传志和总工程师倪光南,在讨论联想的应对策略是走“市场路线”还是走“技术路线”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联想内部的“市场派”与“技术派”也争论不休。

      就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柳传志通过耐心的沟通,争取到联想内部几乎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任命擅长市场开拓的杨元庆为公司总经理,并免去了倪光南总工程师职务,从此公司上下统一发展思路,开始在市场和营销方面发力,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迅速从跻身中国市场前三,到亚太地区前三,乃至成为全球第一的PC制造商。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是相对的,而联系却是绝对的。领导是管理的灵魂,是管理的升华;管理是领导的基础,是领导的保证。领导和管理的分解和有机结合,组成了组织或团体优化的营运系统。在这个疾速变革的社会中,组织需要更多的领导,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规划组织的远景,让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管理和领导:返回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方式_同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