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逐渐被应用多种新型技术,对提高系统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的同时,电网存取数据量不断增大,并且电网规模不断加大,想要实现对整个电网的有效调度,就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深入的技术分析,来提高对外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本文就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一体化技术;电力调度;自动化
引言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想要将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其中,需要结合电力调度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确定优化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电力调度所需的人力,并降低工作量与劳动强度,促进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网监管与控制上,提高电网运行综合效益。
1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应用重要性
1.1 网损优化
将一体化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实现网损管理子系统运行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对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网损管理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但不会对调度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网损进行检测管理,待确定问题后便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将网损降到最低状态。
1.2 负荷管理
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应以供电电网运行特点为依据,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才采取措施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负荷的管理,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精确性与高效性。在构件电力调度系统时,合理利用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系统供电量、负荷率等智能化控制,将系统负荷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办公效率
可进一步推动调度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建设与发展,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以便工作人员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数据来判断系统运行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以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可实现对调度工作的合理规划和控制,降低系统运行故障的发生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2 电力调度系统一体化技术研究要点
2.1自动化平台差异性
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并未达到标准化与统一化建设要求,大部分调度平台基础为计算机,这样就决定了各平台系统具有一定差异性。同时,部分用户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与高效性有较高的要求,电力调度选择用RISC结构作为基础。这样对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平台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平台内计算机系统有效性进行分析,将实现整体计算机系统扩容、升级以及更新来作为研究重点。
2.2电网规模变化性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建变电站,并基于自动化要求对其进行改造。这样想要实现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要对现有基础资料、建设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整合电力调度系统数据与建模记录,基于此来对各环节联动关系进行优化,避免调度系统中出现问题。即在扩建变电站前,要求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建模与绘图,为后续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2.3电力控制集中性
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需要尽量实现电网模拟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同步性,为电力集中控制提供依据。应对系统运行现状为基础,将实现电力集中控制作为优化目标,创造系统建设的有利条件。目前电力调度系统主要是在各系统独立基础上构建完成的,因此电力调度模型具有多变性,这样在对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时,需要对电网模拟系统与电力系统同步性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应用专业技术进行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完善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措施
3.1电力调度中的平台一体化
相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来讲,在具体的运行当中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对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选择,由于不同类型计算机和构件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降低差异性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功能性,就能够采用中间件的方法进行运行,将其在电力调度系统当中的数据底层以及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间有效应用,利用中间件的耦合以此实现各种信息的转换。在当前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当中,最为常用的中间对象主要为OMG与CORBA,这些基本上都有良好的通信能力以及扩展能力,最大化的降低不同计算机硬件间的差异性,进行平台一体化的深化。对于应用电力调度系统的中间件来讲,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利用的计算机间的差异性进行故障和处理,在上层应用不修改代码的基础上,就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使得各系统之间可以有效地连接与操作。
3.2电力调度中的图模一体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电力调度系统对其数据库和网络模型库的预期也越来越高。在一般情况下,电力调度系统中的电力设备是成套出现的,所以可以实现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库模型,在后期的建模操作中直接调用,只需轻微改动即可实际应用。应用一体化技术之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绘图工作被合理统一起来。对于PAS和DTS等不同的应用而言,可以利用相同的图形开展绘制工作和建模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图模一体化是实现完整电力调度系统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3.3电力调度智能化功能的一体化
电力调度系统的完善必然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推动,而从系统的智能化功能现状来看,在此之中的主要技术便是对电力调度信息与图像等资源的共享,借资源共享而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实现智能化调度。而智能化功能的一体化又普遍具有着较为复杂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很多智能化应用技术的实现需要通过相应的中间装置。因此在智能化功能一体化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中间装置。比如将节点机装在电力系统当中便能够发挥其模块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推动电力调度智能化一体化技术稳定性的提升。
3.4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状况监测技术的一体化
在我国电力事业迅猛发展的作用下,电力调度系统相关研究的进程也在不断加深。对于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技术,几乎所有研究都将其认定为是保证整个电力网络顺畅运行的最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保证该技术环节调度的合理性,就是为供电系统和用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了更多一层的保障。这种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对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精准的实时化监测,最终对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故障进行汇总统计之后为相应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
3.5电力调度接口的一体化
电力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访问对资源服务的接口进行查询,从而提供访问的服务,在访问时可以选择服务的接口,以及对访问电力调度系统的次数和状态作记录。由于在访问时可以选择服务的接口,这样客户在查询信息时,可以让客户对其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查询,是查询服务接口不断更新,实现对电力调度进行服务的目的。因此,要实现对电力系统接口的一体化,要建立起它的开放性,用标准的图模进行对数据接口的服务,实现电力调度中的随插随用。
结束语
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广泛运用,减少了劳动力,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人员集中所有的精力进行对电网的监管和控制,提高电力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的质量。健全完善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增加了电力的可靠性,节约资金,大大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金棠.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02).
[2]马国梁,周行,刘永新.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05).
[3]李祺威.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论文作者:王挺,陈恒,杨甲,付玮婕,张中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网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差异性论文; 接口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