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摘要:在教学评价中,研究者对作文评价的关注过少。习作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如:要求过高,评价分为狭窄,评价标准趋于单一等。笔者通过收集教师批改过的作文,从分析评语内容入手,提出改善作文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语;评语内容
一、现状分析
笔者在调查中收集了六年共12个班级的作文样本(教师批改过),一共647人。一个学期平均每人写作8次。共收集到5169份作文样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将收集到的教师评语进行分析,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统计,针对“知识与技能”的评语约占总体的65.1%,针对“情感与态度”的评语约占总体的22.8%,针对“过程与方法”的评语约占总体的12.1%。说明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三维目标的关注程度依次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教师最关注“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在“知识与技能”中,教师评语如“卷面乱”“错字多”“书写整洁”等,侧重于书写问题的评语出现最多,说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最关注学生的书写的问题;其次是对文章的表达的关注,教师常用比较含糊的词语如“语言通顺”“语句顺畅”“内容具体”等,并没有对学生的作文做出具体可操作的实质性评价。“情感与价值观”次于“知识与技能”占总体的22.8%。在分析教师评语时发现,“缺乏真情实感”“很感人”这类评语出现最多,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侧重于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否丰富感人,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关心少之又少。最后教师针对“过程与方法”的评语仅占总体的12.1%。评语内容涉及文章顺序,修辞手法的最多例如“开门见山很好!”“运用的排比的修辞”等。
二、分析与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的提出不同学段对作文评价的侧重点。从各个学段看,每个学段都应该将“对习作的兴趣”摆在首位,第二是作文内容的要求,第三是表达方式的要求,最后才是写作的数量和习惯。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及对文献的整理,从三维目标出发拟出以下方面: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完成作文的基础,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是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过程与方法”的的内在维度是融会广通,不可以割裂的对待,教师要监督学生形成完整的习作学习观念,并且鼓励每一个学生不偷懒,一点点进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教师要关注在学生写作的态度和个人情绪、作文中表达的情感。
从分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语可见,如下问题:评语内容过于重视书写问题忽视对文章表达的评价,对写作的表达的评价,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评语内容忽视学生写作的情感尤其是对学生写作前准备过程的评价和作文二次修改的评价关注太少;评语内容中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关注不够。
三、结论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提高作文评价能力,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评价作文。其次书写评语是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平衡。最后,尝试作文评语与档案袋的结合。建立作文评语档案袋,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向评价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12年7月
作者简介:朱博雅(1994.02—),女,吉林省白山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延边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通讯作者:金哲华(19965.09-),男,朝鲜族,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论文作者:朱博雅 金哲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评语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情感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