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应用思路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时间段内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护理,比对两组患者实际护理结果。结果:护理过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优良率掌握都比对照组效果优异,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加入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应用会使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神经内科;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占据重要组成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对疾病的充分认知,并且对于安抚病患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实际作用[1]。特别是针对神经内科病患进行的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极大帮助神经内科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满足现代临床护理要求,促进现代临床护理发展。为了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我院对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病患进行两种护理对照,探究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患者90例,以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9~74岁,其平均年龄在(51.3±1.3)岁;患者患有脑出血18例,脑梗死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为40~73岁,其平均年龄在(52.1±0.9)岁;患者患有脑出血20例,脑梗死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含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知识宣教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前需要强化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健康教育水平,使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掌握更全面,实施方案设计的更合理;对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方式进行多样化选择,将健康知识制订成宣传手册、海报等图文形式,在该院内部进行合理布展;建立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护理小组,针对性对神经内科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常规方法为:1)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患者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人方式服务于患者,适当使用一定的肢体语言促进对患者的康复指导。2)对患者的病情做实时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然后结合患者全面检查报告,对患者病情恢复制定合理护理措施。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期间,除常规护理外,需要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宣传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治疗方法,治疗进展和预后。宣传过程中注意对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强调,促进患者恢复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饮食习惯进行一定的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培养良好恢复习惯。4)医院定期进行健康宣传讲座,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吸取,同时加强患患之间的沟通,促进患者护理康复进程。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日常生活状况进行合理评价,记录在生活质量评定表[2]上。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躯体功能四个方面,总计74个项目评分,患者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就越好,也就说明患者的护理康复效果越好。同时了解两组病患所掌握的健康知识程度,比较知识掌握越多,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 检验,采用 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对比
护理后,通过观察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医学护理模式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在现代医疗服务领域,更加注重疾病治疗的同时,强化对患者的有效护理。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较高的护理服务。医院的重要部门神经内科,是所有科室中重症患者相对较多的一个科室[3]。现代社会压力过大,或者其他方面问题引起,导致部分儿童及中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缺乏对精神科疾病的认知,十分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在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以此强化患者对精神科疾病的认识,充分了解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提升患者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提升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收常规护理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患者在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上和护理后生活质量上都却得了显著提升。相比传统单一的常规护理,增强规范化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这说明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治疗同时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同时也能促使患者增强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该护理方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琦.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5):136-137.
[2]吕文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13):273-273,274.
[3]凌秋平.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8):74-75.
论文作者:李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健康知识论文; 常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