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由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与触电坍塌等事故构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其主客观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不足造成的。本文围绕着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起因;预防措施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建筑规模也逐渐增大,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的工作人员也逐渐增多。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每年发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事故依然很多,并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有效确保建筑行业的安全性,应该对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加以探究,并且通过加强预警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1影响发生事故的因素
1.1基础因素
所谓的基础因素也就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体制方面的因素以及教育方面的因素等。从教育方面来说,不同的国家的现场施工人员在文化素质水平上都不高,尤其是在我国,很多一线施工人员都是农名工,因此,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1.2人的因素
所谓人的因素也就是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不安全行为是指,违背人的内心意志、内心想法的人所表现的正常行为。不安全行为具体有奔跑作业、错误操作、送料过快、不安全作业;不安全设备的使用;物体的不安全摆放;用手替代工具施工;进入危险的施工场所;在起吊物下方作业;在机器运转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油、修理以及清洁作业;产生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必须要使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没有使用;带电作业以及工作时嬉戏打闹等。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操作。这些操作失误又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失误以及外在失误。其中,内在失误也就是人员自身的失误,主要来自于人的心理,这种失误存在的特点是不会重复发生,而且无法预见;而外在失误也就是由于外在原因所引起的失误,这些失误可能来自于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其他类似的条件,如果后期还会有同样的条件产生,就很有可能引发同样的失误,这种失误是可重复的。实际而言,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道德感以及素质观念都会对施工人员的额工作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由于施工人员的感知错误,就会引起操作错误以及判断错误,进而引发安全故障。在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之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高,很多施工人员在入职之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以及教育,因此,安全意识并不强。在开展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极度自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走捷径的行为,从而会引发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生病以及疲劳等都会成为引发故障的直接隐患。
1.3物的因素
所谓物的因素,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原料、机械设备、生产对象以及其他额生产要素等。生产本身能够不断地利用能量,如果人们限制了能量,将能量的流动以及转换根据人们的意志进行把控,就很难将能量正常发挥出来。如果对这些能量失去控制,就会伤害到人体,并且引发安全事故,例如爆炸以及烧伤等故障。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机器的质量以及规格不达标,或者机器的零件受到损坏,以及机械设备的损耗和陈旧问题都会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引发较大的安全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策略
2.1加强材料质量检验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控制的有效性,应当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验体系,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性。首先,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有效的落实建筑工程安全材料检验,围绕钢筋、混凝土、深基坑工程要求,全面加强工程材料的检验工作,着力采用综合化性的检验方法,实现全过程的检验操作管理,加强出厂检验、施工前检验与工程竣工检验,保证施工材料的安全有效。其次,明确施工材料检验的重点,划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重点,引进先进的施工材料检验技术,注重在收集工程材料出厂信息的基础上做好检验工作。第三,由财务部门、工程数据统计部门与行业监管单位进行外部监督,形成综合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引进第三方材料质量评估机制,由专业机构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第四,建立材料检验台账,重点开展好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基于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明确检验方法与检验程序,并且还要加强成品、半成品的材料质量检验工作。
2.2强化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还要强化安全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注重基于明确的责任分工,构建综合性的预防体系。首先,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根据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项目与重点环节开展安全控制工作,可以在施工现场搭建危险源监测平台,构建合理的危险源监控系统,了解现场的各个危险源的位置,并且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保证各项操作的合理性。其次,采用互联网方式构建精准管理体系,运用BIM技术对工程现场的潜在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有广泛收集存储数据的基础上,动态性的进行安全问题分析。第三,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预警临界值机制,切实对安全事故的风险点进行预测,从而针对性的解决高风险与中级风险隐患,切实把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当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只有围绕着具体的施工项目开展安全管理,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性。首先,现场各级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护工作,在危险地段做好各种安全标记工作,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各种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工作,在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重点加强塔吊、脚手架等检查工作,并且对电力设备等进行妥善有效的安全保护。第三,还要发挥现场监理人员作用,注重由优质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基于监理人员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解决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4引进先进工程管理技术
为了达到综合进行工程管理的目标,切实从根本上消除工程安全隐患,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注重在科学的管理技术下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首先,引进信息化的技术,运用BIM软件对工程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高工程安全隐患管理的预判性,达到综合化进行工程管理的目标。其次,加装工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传感器等提高自动化安全管理水平。第三,重点加强电力、燃气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引进专业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机制,形成专业的施工过程中与施工过程后的安全控制机制,达到全面综合有效进行工程管理目标。第四,优化工程施工体系,完善施工方案,在新型的机械设备的辅助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根据基坑支护、层面施工、卸料处理的运用进行技术优化,并且对塔吊栅的现场管理进行强化,从而在工程施工细节上达到防止安全隐患目标,全面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确保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就需要对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通过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来对危险源进行监督以及掌控,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安全故障带来的损失,以此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付甲甲,郜世坤.刍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41):172-173.
[2]冯帆.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28):123.
[3]陈宝春,陈建国,黄素萍.微分博弈视角下政府建筑安全监管策略分析[J].建筑经济,2018,39(08):107-111.
论文作者:段付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安全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因素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