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中介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我国科技中介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刘锋[1]2004年在《我国科技中介的规范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创新是企业,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与不竭动力。作为国家创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中介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关于科技中介的一般、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且不规范,对科技中介如何在发展中实现规范化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规范化研究。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层面,对有关科技中介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新的详尽分析:从不同层面、角度完整认识科技中介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条件与基础;从终极服务目的角度重新定义科技中介的;正确分析与界定与其它一些重要市场主体的关系;对科技中介的特征、在技术创新中的功能进行新的、完整的、清晰的、不同层次角度的概括、分析与归纳,并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本文对国内外科技中介发展进行详尽分析与对比,对我国科技中介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了一个明确定论;对我国科技中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缺陷做出了清晰、完整地概括和归纳,并指出其发展正趋于良性。 本文针对我国科技中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陷与不足,提出“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取向与科技中介“二次学习”理论。指出在发展中实现规范化首先要科技中介在当前制度与环境下,自身首先努力实现规范化运作;其次,必须塑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科技中介发展,为此,政府应该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努力实现科技中介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合理制衡与有机互动,共同促进科技中介的发展。

袁媛[2]2006年在《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将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关于科技中介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缺乏且不规范,对科技中介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市场化更是缺乏深入研究,本论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有关科技中介机构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新的详尽分析:从不同角度完整认识科技中介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基础;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的特征和功能做出了共性和个性两方面的分析;并对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完整清晰的概括。其次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缺陷做出概括,并指出其在市场化发展中的困境;在通过对国外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进行分析后,明确了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总结国外先进的经验给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借鉴之处。再次在分析影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发展的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个性,指出发展实施的难点,并探讨了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科技中介机构自身要努力实现市场化运作;注重培养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强调政府在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发展中的重要职能;努力实现科技中介自身与外部环境的有机互动,共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的完善。

程琦[3]2006年在《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技术与经济的桥梁,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与行业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对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结合行业管理模式的定义,将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分为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并行模式与行业自律模式叁种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前期,政府主管部门曾是主要兴办者和直接管理者,随着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行业的管理模式逐步发展为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并行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将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对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仍然存在科技中介组织管理中政府干预过多、缺乏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缺乏促进行业发展配套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发现行业自律模式是发达国家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但不同国家也存在着具体实施的差异,美国、德国、日本分别表现为自由主义型、宏观调控型、协调型。在吸取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影响科技中介管理模式定位的因素及定位原则的分析,对模式的改进进行了探讨。运用“选择棒”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应采取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行业自律管理模式,并提出要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其成长环境、扩大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能力、进行创新性导向、促进人才培养、加强自身的管理与建设、完善行业协会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对策,逐步实现模式的转换。

童泽望[4]2004年在《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中介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技术与经济的桥梁。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武汉市是我国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武汉市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随着武汉市“科教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尚存在诸多不足。如专业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高,运作不规范等,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空间狭小,尤其是缺乏规范和扶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 本文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内涵、功能及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理论依据入手,深入分析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卫东[5]2011年在《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科技信息流动的过程,科技成果由高校及科研院所产生,经由科技中介机构的传播,最终被企业采纳转化,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链条。信息链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增殖的过程。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的存在,信息链条存在断层。高校及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大量闲置,转化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科技中介机构在缩小信息鸿沟,节约交易成本,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科技部将2003年确定为“科技中介机构年”,自此以后,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国外的经验看,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在国家的支持下,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企业化运作,创新效果显着。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由于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的完备程度等因素,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很不平衡,由政府机构演化而来的一大批非营利性的科技中介机构成为主体,企业化性质的科技中介在整体上实力薄弱。为了解决由于科技中介机构性质多元、发展不均、服务体系薄弱的问题,在政府的推动下,跨区域跨行业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开始在实践中出现。区域性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网络结构,将若干分散的科技中介机构利用政府推动力和会员制体制有机组合起来,最大限度的集成并优化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顽疾。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有两个基本的着力点。一为构建。在体系构建中,有两个关键词,“区域”和“网络”。构建区域体系是为了将各类主体有机整合起来,打破行政限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的作用,解决科技中介发展不均的现象。构建网络体系,利用网络组织的优势,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减少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通过一体化的门户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在线发布、服务和交易。构建区域性的科技中介机构网络体系,在完善科技创新系统,加速科技创新方面意义重大。二为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由若干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要素和子系统构成,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出子系统发挥系统功效的总体框架,细致的阐述子系统组成要素的质量提升策略。在这样的思路下,论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展开论述,在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论文首先从总体上阐述构建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要素和框架,并分析了子系统的体系框架;然后分别重点论述组织体系、资源体系和系统平台建设叁个关键环节,接着又从总体上论述服务体系的运行保障,最后进行实例研究。全文共分九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论文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次分析论文的写作背景,提出创新战略和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是选题的主要依据;其次,着重分析了论文写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为本项研究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强化情报学科服务科技的能力方面意义重大;接着对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做了界定,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最后提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思路及可能实现的创新。第二章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践进展。从不同主题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论述以上理论对论文的支撑和具体应用。分别对国家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叁大主题作为研究范畴,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力图为论文找到理论支持和写作空间。对国内外实践进展进行分析,评价我国科技中介服务的总体状况,引出本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叁章是科技中介服务区域网络体系的构建。首先论述了体系构建的目标,通过建设以科技中介机构为组织核心的服务体系,使科技资源顺畅高效的在系统内流动,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其次,系统分析了体系的构成要素,提出体系成的四类要素即组织机构要素、资源要素、关系要素和环境支撑要素。各要素按照共享、共建和共赢叁个基本原则构成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最后,从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和内容逻辑叁个方面分别展示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框架。第四章是创新主体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研究。首先分析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然后就各主体的核心能力分别论述。第五章是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研究。从创新性信息的汇集机制、组织模式、共享与扩散机制等方面论述科技信息的网络化运动轨迹,提出科技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和模式。第六章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研究。重点研究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构建方法、模块设计、服务框架等内容。特别强调在模块设计当中强化中介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功能,对平台建设做出了示范性、标准化的研究。第七章是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运行保障研究。从政策法规体系、人才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投融资体系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保障该体系的健康运行。第八章是实例研究。以东北技术转移联盟为样本,用本研究的内容进行对比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第九章是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后续研究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论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系统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力图取得创新。(1)构建以科技中介为核心的区域性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并对体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相对全面的提出创新主体组织机构体系建设方案、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方案以及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3)相对系统的阐述了科技中介服务区域网络体系运行的支撑机制,形成了建立、建设、保障运行的系统方案。(4)以我国区域性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实例,进行验证性的案例分析,提出加快区域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策略,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策略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王立英[6]2008年在《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社会经济细胞,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经济与技术的桥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中介机构的有效运作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科技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科技中介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加快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对于山东省来说,科技中介工作起步较早,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和国外科技中介相比还是落后很多,科技中介的核心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尤其是科技中介的催化剂作用和孵化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存在观念、政策、管理水平、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山东省科技中介体系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对科技中介的性质、地位、经营理念以及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对科技中介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不够,缺乏对目前已有的科技中介机构的正确引导与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科技中介运作和管理模式,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中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缺乏对科技中介发展的资金支持,科技中介机构的整体水平低下,孵化器的作用发挥的不好等。本文从科技中介服务的有关理论入手,在对中外科技中介的发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山东省科技中介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找出对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结合山东省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山东省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高的对策。

刘锋[7]2007年在《四川省科技中介发展中的自身行为规范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中介的规范化,包括科技中介组织规范化,运作规范化,外部环境规范化。要实现四川省科技中介在发展中的规范化,应该做到科技中介自身行为的规范化、外部发展环境优化、自身行为与外部有机互动叁个方面,其中第叁个方面包含在前两个方面之中。从科技中介自身而言,不仅包

刘锋, 王永杰, 陈光[8]2006年在《科技中介发展中的自身行为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中介规范化的内涵界定所谓科技中介的规范化,主要是指:第一,组织规范化。投资设立主体、设立及解散、投资者和所有者权利及其行使、内部组织结构的健全规范等都严格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进行。

应辉辉[9]2011年在《完善中小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实现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的桥梁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逐渐形成了叁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地区差异较大、政府政策失衡、市场规范不健全等因素,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中小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形成缓慢,第叁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临生存压力较大、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加强科技中介立法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资金投入体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功能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数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已有了相当水平,但中小城市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则相对滞后。因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已成为促进中小城市科技体制创新、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以瑞安为例讨论比较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发展特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差距,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以产业化运作为主导方向,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小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仁开, 张剑波, 杨耀武[10]2007年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由科技中介组织及其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共同组成的有机系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行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服务市场不规范、服务能力弱等。构建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应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为科技中介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完善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建设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加快欠发达地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我国科技中介的规范化问题研究[D]. 刘锋.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研究[D]. 袁媛.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 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研究[D]. 程琦.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武汉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 童泽望.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5]. 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 张卫东. 吉林大学. 2011

[6]. 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研究[D]. 王立英. 山东大学. 2008

[7]. 四川省科技中介发展中的自身行为规范化[J]. 刘锋. 学术动态. 2007

[8]. 科技中介发展中的自身行为规范化研究[J]. 刘锋, 王永杰, 陈光.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6

[9]. 完善中小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D]. 应辉辉.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10].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张仁开, 张剑波, 杨耀武. 科技与经济. 2007

标签:;  ;  ;  ;  ;  

我国科技中介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