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与构建和谐校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构建和谐论文,基层论文,高校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7-0303-04
高校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标志,是一座精神家园的象征。她是传承文明、塑造民族情操和民族性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担当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的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指院(系)、处级党委和学生党支部,它们处在学校教与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学校党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特别是目前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的艰巨任务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认清形势,统一认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认真抓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途径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①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创新”两字上下功夫。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1.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在国际局势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和不良思想对我们的侵蚀正不断加剧。我们面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激烈国际竞争的多重压力。在国内,全方位改革正向着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客观上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合并办学已走向成熟,校内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组,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特别是完全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后勤社会化的全面实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党建工作带来许多新特点,也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面对新情况,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十六大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和方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3.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要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机遇,着力解决党员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途径
1.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各级党组织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勇于突破、勇于转变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持用新的思路去开拓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确立新时期高校“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物化”融为一体的职能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树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服务观;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学校发展要办出特色,使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观。
2.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适应时代和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建立的原则是生产原则和地区原则,按照这两种原则相结合建立的党组织结构严密,与社会生产和党员的工作、生活以及与群众的联系密切相关,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上其他组织一样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教职工分散流动性增大,学生管理体制多样化,学分制全面实施后学生同学不同班现象等等。这种变化客观上要求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能搞一刀切,而是应从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才,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原则出发,灵活多样地调整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把支部建在教研室、学科、系科、年级、班级、社团、宿舍区等等,可以在规定的注册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临时活动支部,以增加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3.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结合严格必要的纪律制度才能发挥它的强大威力。制度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基层党组织的实际状况,同时制度的创新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当前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党建工作的新思想、新经验用制度及时反映出来,使制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保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已经被实践证明成熟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长期坚持贯彻下去,保持相对稳定性。
二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而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总的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大学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为此:
(一)建设“和谐校园”,在学科建设上要倡导融会贯通,使不同学科、专业及人才之间实现知识对流、理论交融、模式组合、方法互鉴
在多学科的自然融合和交流中,注重学科领域拓宽和文理渗透,打破学科藩篱,淡化专业界限,在有成效的交叉、渗透中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使之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体系,从而为培养民族地区和西部大开发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在教学改革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学生个性、本能的全面发展;在科学研究上要把握并日渐形成兼容并包、百花齐放,鼓励创新的宽松的开放式的科研学术氛围。认真落实“科技强校”与“人才兴校”。
(二)建设“和谐校园”,为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和谐精神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和各项活动中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培养大学生的民本意识、法制意识、公共意识、生态意识和诚实守信的意识,通过扎实的教育与培养,使大学生树立和谐精神,宽容和民主作风。
(三)建设“和谐校园”,要在全校大力宣传和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为激发和释放教职工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要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引进教学科研人才,要切实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放手让一切知识、技术、管理人才勇于探索和竞争,让教学英才、科研成果竞相涌流,为学校的发展积累动力、增添活力、释放潜力。
(四)建设“和谐校园”,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要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机遇,着力解决党员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 基层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校园,发挥重要作用方面积极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带领党员队伍、团结广大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所以,必须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和现实的责任感,围绕构建和谐校园这一中心任务,努力把工作做好,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盼。
(一)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文化型和谐校园
1.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导向体制。当代大学校园既是八面来风的思想文化集结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学术思潮的汇集地。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信息都以“现代文化”为名,争相涌入大学校园,其中有正确、积极、健康的,也有错误、消极和有害的,而它们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向和无序的。高等教育毕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保证其正确性、方向性和积极性。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导向体制,对流入校园的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调控和扬弃,如对内容和格调健康,能娱乐身心、陶冶性情的文化信息,应当加强宣传和舆论导向;对那些缺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通俗文化信息,要注重提高其层次;对有毒、有害的劣性文化信息,则应当坚决反对,并禁止其在高校校园中传播和流行。
2.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正如邓小平所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教育要面向世界”,② 因此我们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③ 吸收、融合不同民族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是教育、创造功能的突出表现,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文化生命力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越是整合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就越丰富,越具有生命力。高校校园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坚持开放性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价值选择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将本民族的文化放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参考系中进行横向的比较,既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特性,又强化和加速对外来文化优良因素的吸收。
3.第三,要加强审美教育,以丰富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也是陶冶人们性情、净化人们情感、美化人们生活的教育。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在大学生中加强审美教育,能使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广泛涉足各种学科领域,开阔其思维,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对其专业的发展往往也能起到启迪和促进作用。好的审美教育会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冲突,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加强审美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也是整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冲突的重要方法。
(二)基层党组织要在促进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学术型和谐校园
1.在组织建设上,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学术人才和学科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科建设群策群力。其次,党组织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宣传,积极培养和吸收非党员的学术骨干入党,提高党员的学术水平。再次,以教研室或科研团队为单位组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坚持以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党组织始终要以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纲”,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在思想建设上,学科建设必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高校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来开展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学术团队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和科研水平,更应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提高自己。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学好理论,从而为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要强化科研人员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把学科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到每一个科研人员的行动中去,不断增强科研人员为学科建设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3.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高校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和冲撞较为集中的场所。所以,加强党对高校人才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应统筹办学观、教学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使之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应该树立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理清现代大学的理念与职责、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建设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抓好教学科研,提高学校整体学术层次和教学质量;确定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三大保障,创建平安型和谐校园
1.落实政治保障。落实政治保障,首先我们要确保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④ 只有民主,才能和谐。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学校是多元文化的圣地,是知识密集的人才高地,是民主党派发展的宝地。民主有利于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各种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加强法治促和谐,在当今社会上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没有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意识淡漠这上面。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落实思想保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我们要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思想基础来打造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热爱学校,关爱学生”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学校,是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的共同载体。学校的命运与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学校就必然会变成一个我们共有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存在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时跟不上学生规模发展的速度(目前师生比为1∶20⑤)为此,必须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过程中,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最基层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落实组织保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条主线,以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关键,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落实好组织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学校的各级基层组织,处在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面对具体任务。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科学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要积极推进发展优秀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工入党的工作。壮大党员队伍,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要求密切相连。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把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焕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贯注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贯注到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伟大实践中去。
注释:
①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
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2年10月12日。
④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⑤新华社2005年3月5日报道《比例失调影响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