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军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643000
摘要:总结了184例护理用药差错事件,主要包括用药差错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类别、科室分布、当事护士分布、原因分析。认为用药差错可以发生在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护士作为最后的用药实施者在杜绝用药差错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在减少用药差错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用药差错;安全管理;护理
美国国家用药失误通报及预防协调审议委员会将用药差错定义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恰当地使用药物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健康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工作流程及系统有关,包括处方的开具、医嘱的建立与沟通;产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调剂、配送与给药;患者卫生教育及药疗监测等[1]。用药差错可以发生在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护士作为最后的用药实施者,在杜绝用药差错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且与患者直接接触时间长,即使护士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仍会发生护理差错,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使护理工作风险增高,使护理人员出错率相对提高。英国一项为期5年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差错与护士有关[2]。如何确保正确用药,杜绝给药过程中的差错发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各科上报的用错药不良事件,针对性的提出用药差错的安全管理及减少用药差错的有效策略。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为三级综合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554张,开放床位1800张,长期病人数在2100-2300人/日,临床护理单元25个,护士907人,其中床边护士628人。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用药差错共184例,患者的年龄0岁~86岁,其中男性96例、女性88例。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共7级。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3结果
3.1用药差错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Ⅳ级事件2例(1.09%),Ⅲ级事件3 例(1.63%),Ⅱ级事件 150 例(81.52%),Ⅰ级事件29例(15.76%)。
3.2用药差错的科室分布 内科科室96例(52.17%),外科科室88 例(47.83%),儿科30例(16.30%);重症医学科10例(5.43%)。3.3用药差错的当事护士分布 其中N0(无证及实习生)护士9例(4.89%),N1(工作1~3 年)护士84例(45.65%),N2(工作3~8年)护士65例(35.33%),N3(工作8~15年)护士18例(9.78%),N4(工作15年以上)护士8例(4.35%)。
3.4用药差错的类别构成比 用药对象错误占31.92%,遗漏用药占35.22%,药物种类错误占4.80%,用药剂量错误占23.78%,用药间隔时间错误占1.32%,用药途径错误占2.96%。
3.5用药差错的原因构成比 查对不严占53.4%,违反操作流程占15.3%,计算机录入医嘱错误占17.8%,转抄医嘱错误占9.7%,交接班遗漏占1%,责任心不强占2.8%。
3.6用药差错发生时间段比较 上午10:00-12:00的以及交接班时间段,占67%,中班和上夜班时间段占25.8%。其他时间段占 7.2 %
4背景分析
4.1 儿科及重症医学科用药差错发生频率较高,内科(含儿科)总计14个科室,平均每个科室发生1.45件,外科11个科室,平均每个科室1.25件。儿科及重症医学科分别有27件和10件,说明儿科及重症医学科是发生用药差错的主要科室,与宋白娟[3]研究结果一致。儿科护理工作是一个繁琐细致的护理过程,且在某些环节常常存在一些隐患,引起患儿发生用药差错因素多且复杂,包括工作频繁被打断、安排没有经验的护士给药、缺乏安全用药政策与流程、护理人力缺乏、工作繁忙、护士教育不足、环境嘈杂、照明差、药房送药延迟、护理用药记录不全、沟通不畅等[4-6];而且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年龄小,不善于表达,要求护士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术,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药物的种类及规格繁多,医嘱改动频繁,与其他科室相比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
4.2用药差错多发生在上午繁忙时间段和交接班发生率较高,占总数的67%,与上午医嘱多,多数治疗护理操作均在上午完成,出院病人和新病人交替頻凡,转床病人多,医生、办公室护士、管床护士、配药护士之间的沟通不到位等原因有关。再一个时间是中班和上夜班发生率占总数的25.8%,与上夜护士相对较少,除了常规事情外,还要处理手术病人,危重病人、临时医嘱,迎接新病人及处理新病人,而且有的科室因人员不够而无帮班护士,只有一个人上班而忙不过来等多种原因有关。
4.3用药差错多发生于处于生育阶段的护理人员 从结果可以看出,N0护士占4.89%,无证护士和实习生都由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出现用药差错为带教不严格,护士自行操作时未进行严格查对导致。N1护士占45.65%,这一部分人员占的比例最大,这与陈立华[7]等人的研究相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毕业年轻护士处生育年龄,另外学校及医院相关的培训还没有完全掌握,工作自律性、应急能力较差,因此用药差错的发生率较高。N2护士占35.33%,这部分人员需要照顾家庭及孩子,工作精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容易将其他因素带到工作中,导致差错的发生。
4.4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计算机录入医嘱差错、沟通不畅差错分别占总数的51.5%,、35.3%、13.2%,由此可见,增加一次工作流程导致60%以上的错误,有人认为80%的医疗事件是由于系统或流程的原因引起[8],与该统计结果是一致的。而查对不严格,尤其是在上午第一趟治疗操作基本完成后和交接班精力不集中的时间段更容易发生,这与前面的繁忙时段和交接班前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较高是一致的。这两方面是导致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
5讨论
5.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 取消医嘱的计算机录入及转抄,患者的身份识别采用条形码、身份标识(腕带识别)等,应用PDA及电子医嘱。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因计算机录入、转抄医嘱、查对不严导致的错误。药物由静脉配置中心统一配置,减少临床责任护士的工作负担,取消治疗或者主班护士,增加责任护士,让更多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直接治疗与护理。
5.2配足护士、合理排班、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针对科室护士不足的问题,要求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资历合理搭配;各病区办公室护士和责任护士之间要责任明确,办公室护士确认医嘱后要及时打印治疗单,将治疗单查对后交给责任(管床)护士,责任(管床)护士双人查对后执行,并在治疗单上双签名。责任护士加强自身素养,集中精力护理患者,避免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仔细查对每个步骤,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可能性,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负责,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包括错误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溶媒等从而确保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有序。
5.3加强人员培训,增强药学知识掌握程度对新护士常规进行入院和入科培训,有新药进入科室,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包括药物成分、作用、副作用、常规不良反应、使用途径、配伍禁忌等。
5.4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 利用片区检查、学习的机会,护士长互通新药信息,分享科室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物存放时放置要求各病区的存放柜统一规格、统一位置、统一标识,急救车内的药物统一序号,统一摆放位置,对看似、听似的药品统一张贴标识,对近3个月过期的药品统一粘贴警示标识,使每个护士或轮转护士能很快适应环境,减少取药错误。
5.5细化管理流程,鼓励患者参与 护士执行医嘱时,实行问询式查对,并要核对病人腕带,鼓励患者共同参与用药核对及用药提醒,尤其是护患查对制度的执行。必要时请病人或家属在治疗单上确认签名,有效避免因患者及家属注意力不集中时,回答问话而引发核对错误。
5.6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营造安全医院环境 医院建立非惩罚性上报机制,由于护理人员对用药差错的认识不足,缺乏对用药差错的了解,大多数人认为是个人责任,害怕被惩罚,用药安全问题变得密不可宣[9]。因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的医院安全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针对用药差错的发生护理部定期在医院护理质安委和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典型案例分享,定期进行质量及安全讲评,让护理人员对差错事件进行学习,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对用药差错发生频率高的科室鼓励开展品管圈活动,激励护理人员自己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
6小结
用药差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是当前医患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以发生在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临床护士作为最后的用药实施者在杜绝用药差错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用药差错呈现越来越多的类型及原因。因此,研究和探讨减少用药差错,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对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What isa medication erro[J/oL].http:// www.nccmerp.org/about Med Errors,html,2012.
[2]The Joanna Biggs Institute.减少老人用药差错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53~1055.
[3]宋白娟.临床用药护理差错现状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0):41~44.
[4]陆秀文,徐红,楼建华.128起给药错误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63-66.
[5]Prot S,Fontan JE,Alberti C,et al.Drug administration error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pediatric in-patients[J].Int J QualHealth Care,2005,17(5):381-389.
[6]Toruner E,Uysal G.Causes,reporting,and prevention of medication errors from a pediatric nurse perspective.[J].Aust JAdv Nurs,2012,29(4):28-35.
[7]陈立华.32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0,7(下旬刊):108~109.
[8]何超,朱君亚,罗启莱.美国医院质量管理概况与借鉴[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13.
[9]徐英.用药差错报告体系推进试点[J].中华医院院长,2009,14(8):20~22.
论文作者:温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差错论文; 护士论文; 医嘱论文; 科室论文; 事件论文; 错误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