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管理论文_ 刘素军

强化安全管理论文_ 刘素军

摘要:2019年以来,喀什工务段按照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对普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管理的总体安排部署,把旅客安全作为铁路行业的“生命线”,着力强化专业管理,通过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优化职能等手段扎实推进工电供三个专业的深度融合,经过一年的运行,成效显著,下面对喀什工务段在融合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交流。

关键词:加强安全;优化管理;完善制度

一、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工、电、供专业管理融合。

1.优化管理组织机构。在设置职能科室、生产机构时,没有以专业划分分别设立,而是在集团公司设定的生产机构框架下,根据集约化生产的要求,结合工电供融合指导意见,深入挖掘和盘活人力资源潜力,在安全风险分析、应急处置研判、消除工电、电务、供电相互掣肘等问题的基础上,把三个专业的优势互补最大化。一是在技术科、安全科、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巡养车间均配置工务、电务、供电专业干部,特别是在技术科分别配备了工电供专业的3名副科长,在巡养车间中层岗位配备以工务为主、涵盖电务和供电专业的管理人员,满足了融合后专业管理的需要。二是在专业维修车间的设置上,将线路桥涵、电务供电、工务电务进行搭配,分别设置线桥专业维修车间、综合专业维修车间、道岔专业维修车间,满足了现场专业融合作业的需要。三是在设备、人员均增加的情况下,没有增加党群、财务、劳人、保卫、设备等科室的人员编制,与融合前保持不变最大限度的将编制员额向业务科室、生产车间倾斜。

2.细化科室车间专业职能。一是优化段级专业管理职能。以技术科、调度指挥中心为枢纽,按照“八统一”要求,实行联合检查、联合诊断、联合作业、联合验收,指导、参与车间生产。二是优化车间级专业管理职能。由专业维修车间(线桥、道岔、机械、综合)和1个检查监控分析车间构成。专业维修车间作为集团公司、段实施机械化修理和综合专业修理的主体单位,负责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集团公司级和段级各类综合大修、中修、维修等重点设备整治等工作。巡养车间负责管理管辖设备质量状态,组织制定车间年、月生产计划和周天窗维修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落实奖惩考核制度等。同时,承担配合专业维修车间在本车间管内进行设备大、中修集中作业时协助配合等工作。检查监控车间负责段管内设备检查质量、设备状态和作业效率分析和探伤数据回放等,实行记名检,形成异体检查监督机制。由技术科直接管理。

3.优化联合作业模式。根据专业性强弱实行专业分项维修、联合维修、协同维修三种模式。一是专业分项维修:适用于专业性较强作业,非本专业人员无法从事的维修。二是联合维修:结合部作业,需要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如: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绝缘接头整治、轨道电路整修、更换钢轨接续线、跳线及送受电端引接线的钢轨、轨道电路漏泄整治、警冲标的设置检查等。三是协同维修:对于出现一个专业维修任务多,而另外两个专业维修任务少的情况时,可结合专业作业特点、人员劳力组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本专业人员为主导,安排其他专业协同维修作业。

4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以总公司、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为指导,以强化安全基础为重点,结合工电供一体化改革,依据自身管理实际,一是修订完善段《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统一规范安全管理共性要求,精简优化综合管理内容,突出专业管理职能。二是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办法、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安全基础管理制度。三是以段安全管理办法为主线,结合各专业生产实际,梳理、修订安全基础管理规章44个,确保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管有依据、做有标准”。四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19个部门的岗位安全职责、工作标准。

5.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一是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认真总结在设备故障等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段工电供专业融合,遵循导向安全、稳妥高效的原则,全面融合修订喀什工务段9项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明确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准确有效的程序和依据。二是强化应急处置信息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善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工作制度,明确现场应急指挥职责及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优化以调度为中心,辐射周边信息传递网络,形成信息自下而上逐级反馈,指令自上而下逐级下达的上下贯通的信息传递体系,坚持导向安全原则,立足关键环节,相关业务科室提供技术支持,发挥好后场保障作用。三是强化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在当前工、电、供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统筹应急处置人员、机具、材料,加快供电调度指挥系统、电力远程控制平台搭建,将电务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植入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尽快实现应急处置自主化,建立健全工电供综合应急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联合处置能力。

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融合还存在差距。目前,工、电、供的融合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已初步实现了融合,但在管理人员专业融合、操作技能人岗位融合方面还有差距。一是管理人员从单一专业向工、电、供三个专业的融合需要很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自身主动学、单位集中训、岗位融合练;二是操作技能岗位人员要掌握两个及以上工种的技能,必须通过岗位准入、资格认证等才能上岗,需要耗费作业人员大量精力和时间。

2.岗位融合缺乏政策支持。一是工种设置上需要优化,工、电、供融合后,应对取得两个及以上工种资格的进行定义,可定义为综合维修工(对取得两个工种资格的可以定义为一级综合维修工,以此类推);二是待遇上需要明确,岗位工资、高技能津贴上对于取得两个及以上工种资格人员,待遇标准不明确;三是对取得两个及以上工种资格的职工退休年限等方面也应明确政策。

三、融合取得的初步成效:

1.“天窗”作业管理持续优化。一是实施专业融合以来,由以往一个“天窗”点工、电、供各提报1条“天窗”,优化为1条“天窗”,减少了“天窗”的管理人员,增加现场作业人员,极大释放了有效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按照“月周任务匹配、站场大小搭配、天窗衔接合理、检查数量均衡”的原则安排工作,特别是工、电两个专业,在“天窗”综合应用、道岔联合整治、设备联合巡检等方面,消除了掣肘和制约,极大地缓解了作业与行车的交叉和干扰。三是通过工、电、供融合,除了减少零星作业的风险点之外,对于各专业由于原来受到人员制约,无法设置标准防护体系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防护共用共享为现场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融合后每1个作业项目可释放防护员2-4名。

2.专业融合提升工作效率。一是组织工务、信号、电力作业人员近300人次,完成管内道岔清扫200组、线路清筛174km、途卸道砟17.8万方、穿枕配合206km、曲线拨接8条、5个站区资源整合等工作。二是科室车间协同配合,将培训搬到施工现场。15天完成15个站CTC分散自律功能电务试验,5天完成7个县级站运转室的搬迁任务。三是发挥专业融合优势,55天完成施工难度大、技术风险尤为突出的喀什站信号机械室搬迁,15天完成26个站信号机械室微监终端移设,30天完成11个站前置安检房的电缆施工,5个月完成6个站架空线落地改电缆。五是结合部联动形成合力,完成分解绝缘接头325处,整治不良接头102处,普通绝缘接头更换胶接绝缘接头32处,打磨肥边345处以及8个站16个漏泄轨道区段的整治工作,消除管内红光带故障。六是集中资源整治设备顽疾,利用1个道岔作业天窗,组织属地巡养车间、道岔专业维修车间,一次性对道岔转辙部分、转辙机、大部件、道岔几何尺寸、道岔绝缘接头、杆件下铺设方砖、二维码粘贴等进行综合维修、整治;21个“天窗”完成道岔脱杆捣固等全项目作业52组。七是施工组织简洁高效,实施融合后,外委施工方案审查、安全协议签订、施工计划提报只需要一次就完成(以前需要工务、供电、电务三个单位共同才能完成)。八是提升“天窗”综合利用率,日常作业实施联合作业、联合检查,供电架空线路拆除53.18km作业时利用工务或电务提报的站区封锁计划,工务电务联合整治道岔95组、绝缘接头整治459处。天窗、人力、机械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天窗作业兑现率100%。

论文作者: 刘素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强化安全管理论文_ 刘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