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哲学思想及与笛卡尔哲学的联系
林 鑫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胡塞尔对现象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他利用怀疑式的“悬搁”的方式对现象学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肃清。他的创造正是从笛卡尔的思想中得到的启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二者的思想,发现在胡塞尔的思想中可以看到笛卡尔哲学的影子。可见,笛卡尔的思想对胡塞尔影响巨大。
关键词: 胡塞尔;笛卡尔;现象学
一、胡塞尔主要思想概述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年4月8日出生在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的普罗斯尼兹,成长于一个犹太家庭。现象学是他在哲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前现象学时期、现象学前期和现象学后期三个阶段。
胡塞尔受哲学家弗兰茨·布伦坦诺的影响,开始研究哲学。分析胡塞尔相关的现象学研究成果就会发现,他对现象学的发现,就是以对布伦坦诺意向性分析的某种精致化而开始的。所以,最初,胡塞尔的思想带有心理学色彩。
时间上,传统花卉在旅游旺季使用较多,兰、菊、荷等常作为摆花主题。但是旅游淡季时,摆花花卉的主题性、文化性及丰富性则大幅降低。据2014年9月统计,拙政园共10处厅堂建筑,设置摆花28盆,使用花卉仅有秋海棠、菊花(黄色、紫色)、建兰、白掌4种,其中白掌为我国近年引进栽培种,并不属于传统花卉。同一时期,网师园共9处厅堂建筑设置摆花17盆,使用凤梨、杜鹃、银杏、红掌4种,其中凤梨和红掌12盆,杜鹃4盆,银杏盆景1盆,传统花卉不足摆花总量的30%(图10)。同时,这一时期的典型传统花卉石榴并未被广泛使用。
胡塞尔最早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他所写的第一部关于现象学的著作是《逻辑研究》。从那时起,他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他开始批判心理主义,倾向于逻辑主义。此后,胡塞尔的一生都在追求明确性,一直关注在直观中原始地给予人们的东西,这也是促使其现象学发展的重要原因。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是严谨的科学在哲学上的一种解答。在哥廷根大学就读期间,胡塞尔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创建属于他的现象学。
文献管理和使用能力 在文献收集过程中,文献体量较大,内容丰富复杂,学生的文献管理能力需要提高。为此,介绍和要求学生选用NoteExpress、EndNote等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借助文献管理工具具有的主题分类和随时笔记的便捷性和优势性,提高学生文献管理能力。另外,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经常引用文献,并随时可能对文献顺序进行调整。为此,指导学生科学使用文献管理工具,能够边写作边引用,以及运用行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排序功能,从而提高文献使用能力以及引用文献的规范性,促进写作效率的提高。
单从结构来看,胡塞尔的“笛卡尔式沉思”与笛卡尔“沉思”之间是具有相近之处的。笛卡尔是用“普遍怀疑的尝试”的方法,最终得到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可靠的知识基础;而胡塞尔也同样想找到一个可靠的基础来对现象进行研究。这样看来,他是在继续着笛卡尔的追问。但是,笛卡尔把科学哲学的思想作为基点,通过“怀疑”的方法,追溯到了“我思”;胡塞尔开始的基点虽然与他一致,但与他不同的是,胡塞尔是以现象学的“悬搁”为方式,追溯到了“我思”。通过“我思”,胡塞尔继承了笛卡尔的思想,然而最终又远离了笛卡尔。
二、胡塞尔与笛卡尔思想之比较
效果如此明显,然而ERAS在全国开展的情况却并不十分乐观。施秉银认为,首先,这和整个医院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医院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去做;其次,医院领导也要足够重视,从院级层面做好制度支持、年轻医生的培训等;最后,科室负责人也要认识到其对学科发展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悬搁”与“怀疑”的不同,就决定了胡塞尔与笛卡尔思想本质的不同。实际上,笛卡尔的“怀疑”仍然是一种设定,是对事物存在进行的肯定或否定。这种“怀疑”对应的肯定也是与一种否定相似。所以,胡塞尔认为这是不够彻底的。起初,笛卡尔也是想要能够达到完全彻底,所以通过“怀疑”的方式,但他忽略了这种方式恰恰变成了另一种全新设定。这种设定,还有那些超过现象界以外的任何设定,全是不彻底和不正确的。胡塞尔认为,“悬搁”才是正确的,它不是否定或肯定,更不是怀疑。“悬搁”本身与设定没有丝毫关系,它排除了任何的设定,要求的是设定全部都失效。“悬搁”才是真正能达到彻底的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经历战争的残酷后,胡塞尔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深入解析《观念》与《笛卡尔式的沉思》之后可以发现,胡塞尔改变了以往的想法,不再像之前一样,认为现象学是一种单纯的方法,而是认为现象学具有其自身的内容,是一种哲学的体系。他对先验现象学与哲学现象学(又称第一哲学)之间的差异作了具体划分。先验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而后者则是对传统的哲学问题进行研究。之后,胡塞尔的思想开始从以往的视角,转向了现实世界的现象学角度。
将胡塞尔和笛卡尔紧紧联系起来的最为关键的一颗纽扣是“我思”。《笛卡尔式的沉思》一共分为五篇,此书并不是单纯地对笛卡尔的“沉思”进行解读或是补充说明。胡塞尔重新以“我思”为中心点,以自己的方式对先验现象学进行了全新的解释。
二者被追溯的对象也是不同的。胡塞尔曾经认为笛卡尔所提的不能怀疑的“自我”其实是“世界的小断片”。很显然,这个“自我”不会也不可能作为真正先验的存在。而笛卡尔的追溯到达“我思”后,就完全认为“自我”是一个实体。在胡塞尔看来,笛卡尔所谓的“回到主体自身”应该是具有两层含义的。其一是“我”这个主体,其二是形而上的“自我”。它们并不是作为两个实体而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个“主体”。人作为主体,并不能脱离外部世界,但却有抽身出来思考自己的能力——“反思”。这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身的分层,“自我”从“我”中脱离,用形而上的眼光来对形而下的“我”进行思考。
分析胡塞尔的思想史时会发现,笛卡尔在他的思想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第一哲学》中,胡塞尔对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细腻的描述;《笛卡尔式的沉思》里,胡塞尔更是直接以笛卡尔的名字来命名此书。胡塞尔还曾称《笛卡尔式的沉思》是他一生之中的主要著作。由此可见,笛卡尔在胡塞尔的思想成长历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胡塞尔把笛卡尔的哲学作为他的研究根基,从而完成了对现象学的较为完整的勾勒。
正是因为“怀疑”和“悬搁”不同,二者导致的结果也不相同。笛卡尔的“怀疑”让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主体,而胡塞尔的“悬搁”并没有让外部世界变成虚无,外部世界依旧存在。但是,人们不能去运用这种相信,“悬搁”只让这种相信不再有任何作用,不再对人们进行干扰,让人们能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那些“直观”的、“被给予”的事物上面。
“直观”是胡塞尔改造之后“我思”的实质,要实现“回到事物本身”,其实“直观”“被给予”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运用直观使外部世界(事物本身)用“被给予”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直观能让“事物本身”被真实地给予。胡塞尔的“我思”强调的是合法性,“一切可能的直接起点和任何可能方法的一切直接的步骤的意义和合法性,都存于其司法范围内”,这正是笛卡尔所遗漏的。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群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管理班级微信群,与其要求家长在群里不能做什么,还不如与家长商讨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开学初,我借助家长会,与各科老师以及家长充分探讨,最终确定了班级微信群每天“群聊”的话题。同时,这也被当作家长的一项“作业”来完成。
三、胡塞尔对笛卡尔思想的超越及其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笛卡尔的“沉思”促进了现象学的快速形成,使作为种子的现象学萌生嫩芽,并破土而出。但笛卡尔最开始的“沉思”里,出现了连他自己都束手无策、无法完全解决的难题,因为他把先验的“自我”给弄丢了。笛卡尔前进到关键时刻时,又像那些自然科学家似的拾起了某种设定的、以自然世界作为基础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被大家熟知的、认可的,它是逻辑上的一种设定。所以,大家不会对此提出异议。但这也正是胡塞尔不赞成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原因。对事物及整个世界的存在进行设定,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意识行为方式。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彻底重置的学科,它使人们从以前固有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直面事物本身。不用任何一种设定,才能是真正的先验。正是由于他的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式,才使现象学获得了新能量,更加茁壮地成长起来。
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重视“回到事物本身”。在胡塞尔看来,事情本身指的是超越论的纯粹意识。胡塞尔要求我们抛弃自然的思维态度,进入哲学的思维态度,从不假思索地预设某些东西的存在升华为追问它们是如何存在的。胡塞尔较为详细地对意识活动的层次、立义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人们认为,对在立义活动支配下仅仅被赋予的真实的内在和从这产生的超越的研究在笛卡尔那里已显端倪。胡塞尔指出了笛卡尔迷失其中的那条歧途,也给出了先验现象学应该遵循的正确指向,使现象学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四、结语
胡塞尔与笛卡尔的思想看似相近,实则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都是现象学成长过程中最伟大的贡献者。现象学在今天能有如此成就,他们二人功不可没。胡塞尔的研究虽然与笛卡尔的思想接近,但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正是由于胡塞尔对笛卡尔思想的扬弃,才造就了之后的先验现象学的独特定位,现象学才得以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参考文献
[1] 埃德蒙德·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M].张廷国,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 埃德蒙德·胡塞尔.第一哲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 李福岩.走不出的“我”:笛卡尔与费希特哲学迷失的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8(2):27-29.
[5] 史冬柏.胡塞尔“笛卡尔式沉思”下的“我思”相关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B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1-0008-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1.004
作者简介: 2019-01-06
基金项目: 201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的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L18AZX001)。
作者简介: 林鑫(1991—),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陆水东)
标签:胡塞尔论文; 笛卡尔论文; 现象学论文;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