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抑郁情绪的分析及对策论文_方京京

精神科护士抑郁情绪的分析及对策论文_方京京

方京京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浙江义乌 322000

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服务对象及工作环境特殊,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加深入地了解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状况,预防和改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对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一线护理人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一线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状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精神专科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在职注册护士。本次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为98.7%。

1.2 测试工具为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关问题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被试者最近感受按1~4级评分,累计各条目得分,计算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根据SDS评定标准:中国成人常模标准总分≥53分则为抑郁,而<53分为无抑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比或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发生率 74人中SDS评分≥53分者40人,抑郁发生率达5405%,高于张秀岚等报道的一般护理人群抑郁发生率37.1%,也高于程金莲等报道的临床护士抑郁发生率45.9%。

2.2 性别与抑郁发生率关系 男护士14人,发生率63.0%,女护士51人,发生率为51.0%,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2.3 年龄与抑郁发生率的关系 其中以36~45和25岁以下年龄组发生率最高,46岁以上年龄组发生率相对较低。

2.4 中级职称及以上精神科护士抑郁发生率为66%,初级职称护士抑郁发生率为49%,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精神科护士作为特殊行业中的特定群体,它所面对的是精神异常和随时有暴力倾向且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患者的谩骂与殴打者占被调查对象的多数,因此在上班时间要求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同时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工作环境相对单调,再者目前社会上仍然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见,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较低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本调查显示男女护士抑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从比例上看男护士高于女护士,这是由于男护士比女护士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其社会地位低,男护士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工作在男病区,男性患者因病态发生的暴力事件却时有发生,这种因病态下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多由男护士处理,导致男护士的抑郁发生率更高一些。在各年龄组中,36~45岁年龄组抑郁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年龄段护士,在家庭是主力,在单位也是骨干力量,加之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家庭及工作的双重压力,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所经历的精神科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伤人、逃跑等也随着工龄的延长而不断增多,工作压力也更大,因而容易出现情绪问题。25岁以下年龄组护士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护士对病房环境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还不太适应;对精神科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加之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及护理工作存有偏见,可能是高抑郁发生率的因素之一;46以上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多不再倒班和值夜班压力减小,心理健康水平随之提高。

在临床工作中,对高级职称的护士要求较高,这些护士除了应付繁重、高强度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同时在科室中承担着带教新生、传授技术、攻克难题的重任,是科室中的骨干力量,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加之社会上以及医院本身仍有部分人存在“重医轻护”的思想,不重视护士,而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相对付出的努力较多,其价值又得不到充分体现,使其产生失落感,精神压力比初级职称护士高,抑郁发生率升高。针对上述情况,精神科护士应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挫折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善于学习、积累应付各种困难的经验,用角色置换来调控自己情绪,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保持健康的心身,自觉纠正对精神科的狭义理解,要勇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一定会改变,本专业一定会被社会认可,得到理解和敬重。

注意培养健康的人格,要有广泛的兴趣,经常参加必要的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效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另外建议各级领导重视精神科护理工作,关心精神科护士,关注精神科一线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临床一线护士的防暴技巧,系统开展防暴技巧的训练。保证临床护士合理编制,按职称上岗、尽力解决精神科护士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如学习、晋职、住房以及家庭实际困难等,使他们安心护理工作,激发工作热情。应用激励机制,激励护士对职业的责任感及对事业的奉献精神;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病房安全设施,减少工作风险。在设计新病房时充分考虑安全保护措施,设立闭路电视监测系统,方便观察患者,并加强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适应能力及工作责任感。可增加开放病房的设置,逐渐实现从封闭管理到开放管理的过度。

由于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重,风险大,夜班频繁,可分批组织外出度假减压,临床与非临床护士尽可能定期轮换,以适当缓解心理压力,减少抑郁发生率。科学排班,使精神科护士充分得到休息有助于减轻巨大的精神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事业充满信心,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迎接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兰清,苗春辉,刘贤臣,等.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12-113.

[2]张明圆.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67.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

[4]张秀岚,刁明媚,孟宝珍.护理人群中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05.

[5]程金莲,张燕萍,韩世范,等.临床护士抑郁情绪调查.护理研究,2002,16:139.

论文作者:方京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士抑郁情绪的分析及对策论文_方京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