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_赵利萍,赵晓军,陈久奇

智能电网环境下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_赵利萍,赵晓军,陈久奇

(国网伊犁供电公司 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电力企业对负荷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阐述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从系统逻辑结构和部署结构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电客户的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对电力企业具有很好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为智能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智能电网;负荷管理系统;评价体系

0 引言

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并伴随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电力企业发展重心由原先的生产发电转变为电力用户用电需求管理,以至于对用电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实时性以及安全性等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电力负荷管理方式和专业职能已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使用的各类管理系统已不能与电能量采集监控范围进一步扩大和电力营销现代化水平提升相适应[1]。

智能电网作为目前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当前电网企业面对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虽然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由于较传统电网而言,智能电网将电网基础设施与传感器、自动控制、通信等专业技术相融合,可以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数据共享和多渠道利用,建立双向互动模式,以及最大程度地发挥电能利用率[2]。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给出该系统的逻辑结构和部署结构,为智能电网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概述

1.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组成

传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控制管理中心、通信通道、多个用户终端和多个中接点。而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由电力负荷管理中心、通信网络、现场设备以及电力用户构成。

电力企业的负荷管理中心是主站,作为整个管理系统的关键,主要由计算机网络和控制两部分组成。

通信网络承担着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主站)与负荷终端(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递信号质量对负荷管理系统功能有巨大影响[3]。

现场设备包括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或其他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用于用电负荷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存储,并执行负荷控制功能。

用户终端包含信息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线路,可以将釆集到的用户用电信息等各项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递给负荷管理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

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有数据采集和即时处理、数据的记录保存、负荷控制和预测分析、远程自动抄表、安全保护、查处窃电以及本地管理系统等功能。各功能之间相互协调控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负荷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加强负荷管理系统各功能之间的建设有利于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共用电秩序的建立。

2 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分析

2.1 系统逻辑结构

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有四层,分别为客户应用层、数据处理与服务层(主站)、现场数据传输层(通信信道)和现场数据采集监控层(终端设备)。

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控层获得,由现场数据收集传输层传递给数据处理与服务层,数据处理与服务层作为负荷管理系统的主站,可进一步分为数据库管理、数据采集、业务应用层。与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比较,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在增加了客户应用层,客户应用层是从改善电力服务水平角度出发,实现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

2.2 系统部署结构

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增加了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中心以互联网作为通讯核心,下属辖区为全部地级市负荷综合管理中心;各地级市负荷管理中心建立各自独立的信道、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各个地级市负荷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通过通信信道实时同步到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中心,使省级负荷管理中心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合理安排调度和浏览管理;县级负荷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建立与各个地级市结构相似的负荷管理中心或者设置系统远程工作站,并在必要时刻设立远程通信前置机,以实现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与负荷管理中心的实时电力信息交流[4]。

3 结语

为了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构建了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应用层、主站、通信信道、终端设备和电力客户的逻辑机构和增加了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负荷管理系统部署机构。基于智能电网的负荷管理系统,将是实现计划用电和智能用电的可靠技术手段,对用电节约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聪,蓓蓓,李扬.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日前调度计划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2(3):97-106.

[2]黄世环.智能电网发展与城市配网的规划改造模式的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2):170-172.

[3]杨文轩,何光宇,王琼.用户侧能量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0):74-79.

[4]代业明,高岩. 基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多零售商实时定价策略[J].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2014,34(25):4244-4249.

论文作者:赵利萍,赵晓军,陈久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环境下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_赵利萍,赵晓军,陈久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