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论文_郑伟新

找回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论文_郑伟新

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321102

有幸在从教多年后聆听吴遵民教授的《重塑教育的灵魂》的报告,那一阵阵“教育改革”之问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教育改革是否应仅仅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教育对象——具有“生命性”的人的内在成长与变化?……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就体现在“有目的”的终极意义和“育人”的最高目标上,即如何把一个“动物性”的人通过教育和引导而使之成为正直的、善良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之所在。始终关注人性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是教育精神和灵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中的“人”被忽视甚至无视了,教育的灵魂丢失了,只剩下“成绩”这死东西了。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政治学科的教学,更多的也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多关心的是学生考几分,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是否记牢、题目是否能答,而学生本身的道德品质的成长却成了副产品,甚至压根不把其作为学科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本是学校德育的主课程,应把学生人格的健全、“三观”的健康作为课程目标,教学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应成为主体素养的自觉内化的主要路径。找回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实现教育灵魂的回归,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任重道远。

一、精选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这一规定,必须改变功利性的定位目标,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结合高考要求大胆删减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其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使人性得到提升。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关于货币量与价格总额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切的计算,学生又难以理解,何不删去以解学生难学之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纲要认为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知”发展的过程,更强调也是一个“情、意”发展的过程,它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更应该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设计教学过程,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的过程,成为知识丰富、“三观”正确、人格丰满的合格人才。

三、转变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这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实际上,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核心素质。政治学科的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开展基于情境的问题导向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体验、合作探究,正所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组织好社会活动课

社会活动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这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使他们懂得正在从事的是有价值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深远意义的体验、感受和满足。这些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人生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社会活动课,不仅传授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进入课程领域,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为学生人格成长提供帮助。从知识、学问为中心转到以人生、人性为中心。社会活动课可以说是思想政治学科找回“人”的有效途径,但也必须实打实地组织好,不能流于形式,要有精细的计划、充足的准备和坚实的保障。

五、转变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影响因素,过去的支撑理念是“考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却是理论与现实脱节,有了更多的“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课,关乎学生的精神世界,当然不仅仅止于课堂、课本、教材。不仅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通透,还需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亲身体验,进而才可能真懂、真信、真用。因而,评价必须由终极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日常品行的评价。当然,由于人性的不可确定性,这样的过程性评价难度很大,公正性、真实性都有待于探究,完善的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论文作者:郑伟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找回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论文_郑伟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