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格局中的中亚五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五国论文,新格局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亚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陆上走廊,古代丝绸之路横穿这里,使该地区在历史上一度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转站,是东西方文化、商品的交汇处,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长期的战乱和最终被纳入沙皇俄国的版图以后,加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被封闭起来的中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贫困地区,逐步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和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在中亚出现了五个新的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虽然中亚五国的国情、国力、国策有很多差异,但各国政府对国际事务有大致相同的看法,都希冀加强合作,共同在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中亚国家成为新的国际法主体,是对旧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一种挑战,这意味着要在地区形成全新的国家关系与安全规则。
一、格局转换与中亚的地缘优势
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多事之秋。东欧各国政权易帜,华沙条约组织寿终正寝,两德重获统一,二次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开始崩溃。到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次格局转换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发育成熟所致,而是扩张过度导致力量失衡,“冷战”难以为继,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带有突发性,缺乏一种成熟稳定的新格局及时代替旧的国际关系体系。两极对抗的结束不等于地缘政治经济的差异已经弥合,相反,国家关系、地区关系变得更复杂,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了多重性,由原来的相对稳定变成了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战略关系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重组,对原来国际组织和机制的改革和重建也提上日程,世界正在迎接一个多极化格局的到来。
中亚国家的独立正是在这种国际局势突变的情况下获得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带有必然性的客观进程,但也并不是一种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亚五国经济上不十分发达,人口不多,地处内陆,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绝。跻身国际社会以后,受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限制,中亚国家要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各方都能认可的角色,然后在地区政治经济活动中争得一席之地,并借助于地区的力量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确定自己的位置,面临许多困难。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密切相关。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形成不同的政治经济中心,相互对抗,相互竞争。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抗和竞争会十分激烈,中亚五个新独立国家会遇到不少复杂的问题。
中亚处于多个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向北直接与欧洲大陆联为一体,向东与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相接;向西是同样孕育过灿烂文明的西亚两河流域,并且与欧洲文化的摇篮——爱琴海区域相望;向南是另一世界古老国家——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文明的“结合部”。一方面,周边某些先进的文明不断帮助和带动中亚地区,使这一块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土地经历过让人羡慕的富庶;另一方面,周边某些强大的民族及其所建立的国家经常把中亚强行纳入自己的版图,或者彼此争夺对这个地区的控制权,使古代的中亚地区战乱频繁,民族成分复杂。古代世界性文明中心向四周传播自己文明的成果时,商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亚恰好处在东西交通和商路必经之地,这使中亚成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中枢,也因此一度享受到了商业、文化和经济上的繁荣。但是,中亚总是无法摆脱周边地区的影响,始终没有成为独立的文明中心。中亚的独立与发展经常取决于周边大国力量是否“平衡”,如果某个大国占有绝对优势,中亚国家就会失去独立地位。
面对种种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中亚各国的领导人对昔日中亚地区的“桥梁”作用情有独钟,认为这是使中亚国家迅速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一个捷径。因此,各国都争相宣布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新“纽带”和桥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战略方向。如果充分考虑中亚的综合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和地缘地位,今天的中亚五国,注定还会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亚欧大陆的总体潜在实力甚至超过美国所在的美洲。中亚国家以其资源储量、人口密度、经济结构方面的特殊性与大陆的其他部分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现在,欧洲国家积极实施亚欧大陆“交通走廊”计划,即加强大陆东西部交通运输、通讯信息联系,中亚国家是这条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亚国家独立后,这一近6000万人口的地区同样是一个未被开发的消费品市场。
第二,地缘政治多元化使中亚国家在建立跨欧亚安全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是个不稳定的世界,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恐怖活动、军备竞赛、国际犯罪、民族冲突,都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民族极端主义、跨国毒品和武器走私活动非常猖獗,这里还有民族间的流血冲突和长期战乱,有数十万衣食无着的难民。中亚地区实现稳定与和平,是对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贡献。1995年5月,哈萨克斯坦拆除最后一枚核弹头以后, 中亚成为完全消除核武器的地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俄罗斯在边界相互信任、制止民族分裂活动方面为世界各个地区创造了一个范例。
第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生态和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这里大气、水质、 土壤的污染都很严重, 咸海、里海的生态危机会给世界造成不良影响。而中亚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保护生态环境,呼吁拯救咸海,本身就是非常有益的工作。中亚地区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对生态平衡又是一个考验,中亚国家能否与开发者一道,对环境不造成破坏,也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第四,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大调整的过程中,国际竞争加剧,矛盾增多,使中亚国家作为国际事务中的新兴力量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中亚国家可以与许多大国和国家集团同时发展关系,不受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限制。另外,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尤其是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亚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地区对外开放、“超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少有的机会。
第五,在格局转换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更加重要,各国的行动和政策实施,越来越多地要受其他国家的牵制,为中亚国家参加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中亚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平衡点”的作用。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欧亚大陆联成一体,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欧洲走向联合,俄罗斯重新崛起,它们对世界的未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亚恰好处于三“极”的中心,维系它们的陆上联系。中亚的政治走向、经济发展对中国、俄罗斯、欧洲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两极格局终结的情况下,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均相继投入到一场新的竞争之中,这是一场以争夺构筑世界新格局主导权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中亚5个新独立国家,尽管彼此之间相差很多, 但无一例外地都要被卷入这场竞争。在新的形势下,影响深刻的国际变化往往难以预料,如东南亚、韩国的金融风暴和伊拉克核查危机,都是风云突变,难以捉摸。大国间的利益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明显增多,中亚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相互协调、加强合作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变化莫测的世界。这也决定了中亚国家作为不发达国家中的成员,每达到一个目标,都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努力。
对此,中亚各国的政要和专家是有共识的,他们认为,“完全适当地评价我们国家的潜力,它的地理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考虑实际的地位,片面去追求在国际问题中的领袖地位,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可笑的”。(注:〔哈〕K.托卡耶夫:《在独立的旗帜下——哈萨克斯坦外交概论》,阿拉木图“比利姆”出版社1997年版。)他们提出,在国际社会走向多极化的情况下,中亚会成为亚欧大陆上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几极之间不可缺少的平衡力量。因此,中亚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参加地区和跨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组织,不能游离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建立军事政治协调机制的进程之外。
中亚五国与中国、俄罗斯两个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主要国家相邻;因其宗教属性被视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延伸地区,扩大了伊斯兰世界的范围和影响;在传统的地缘政治概念中中亚国家又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距遥远的美国、日本也认为在中亚有切身的“战略利益”。从中亚五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来看,它们作为独立国家走上国际舞台,只有短短的7年, 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潜力,还未被世界充分认识。目前中亚国家内外政策的立足点和目标与国际社会认同的程度有一定的距离。
二、“资源牌”:捷径还是误区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大国,经济相对发达。哈萨克斯坦北靠俄罗斯,东邻中国;人口不到1700万,面积270多万平方公里; 工农业基础都比较雄厚,是有名的“粮仓”;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心,四周与其他中亚四国和阿富汗接壤;人口2300多万,面积将近45万平方公里;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属世界产棉大国;自然条件较差,耕地不足,但黄金、天然气、白银、铜等矿藏储量丰富。其他三个中亚国家相对比较落后,以农牧业为主,自然环境不佳,但各有优势。吉尔吉斯斯坦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 人口450多万,出产煤、有色和稀有金属、 畜牧业产品; 塔吉克斯坦面积超过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水力资源极其丰富; 土库曼斯坦面积将近49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60万,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亚地区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和原料开发的巨大潜力,使中亚国家在目前和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会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中亚的资源大部分尚未被开发,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该地区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 排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比美国和墨西哥的储量加起来还要多。仅哈萨克斯坦拥有的自然资源就可创造8.7万亿美元的财富。到1997年初, 哈萨克斯坦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0亿吨,天然气超过1.8万亿立方米,凝析油7亿吨;此外,哈黄金、铅、铜、煤、有色金属等的储量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乌兹别克斯坦现已勘探出900多处矿物产地,储藏量估价为9700 亿美元,其中乌的黄金储量占世界第四位,开采量占世界第七位;铜的储量占世界第10~11位,铀的储量也居世界第7~8位;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2万亿立方米,煤20亿吨,镶面石储量超过8500万立方米, 磷钙土蕴藏量预计在1亿吨左右。 土库曼斯坦拥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30%,绝大部分可供出口;芒硝、硫磺、钾盐等矿藏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盛产铝、锌、钨、锑、汞等有色和稀有金属,塔吉克斯坦还是世界上铀的主要生产国。
此外,中亚地区每年还出产200万吨皮棉和大量的果品蔬菜、 蚕茧、羊羔皮、羊毛等农牧业原料。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年产籽棉近400万吨,居世界第五位, 皮棉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土库曼斯坦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产棉国家。塔吉克、吉尔吉斯等国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塔吉克斯坦水电的蕴藏量为2990亿千瓦小时,其中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达1250亿千瓦小时,目前只利用了12%~14%。吉尔吉斯斯坦是优质烟草的出口国。
专家预测,未来哈萨克斯坦每年有能力出口1亿吨原油和10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也可以达到每年1000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可达到每年200亿立方米。只有进入国际市场, 中亚地区的资源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财富,从而为中亚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成为经济强国奠定基础。因此,中亚各国十分重视开发和出口这些矿产和原料,把它视为迈向世界的第一步。中亚五国中的土库曼斯坦最早提出要成为中亚的“科威特”,随后其他中亚国家纷纷打出“资源”牌,向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推销资源产品,并很快引起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的重视。
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国资源上的优势,直接关系到中亚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中亚国家的能源和其他原料的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只能使用俄罗斯的港口或管道,受俄罗斯的控制较多,处于不利地位。俄罗斯不仅可以提高过境运费使中亚国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经常以切断道路、关闭管道来“处理”同中亚国家的争议问题。如1994年和1997年土库曼斯坦通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两度被关闭,使土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中亚国家与“远邻”国家经贸关系迅速发展,1995年五国外贸额中同独联体国家以外地区的进出口比重平均达到40%。中亚国家出口的原料体积大,运输、装卸和仓储费用都相当高,常会造成成本价格提高,从而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中亚各国都寄希望于贸易渠道和出口线路“多元化”,寻找绕开俄罗斯的新线路,增加各条线路和各个转运国之间的“竞争性”,使中亚国家变原料和能源输出中的被动为主动,掌握同承运者、进口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为了进一步改善对外交通状况,中亚各国四面“出击”,与周边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草拟了各种方案,划出了一条条新线路。1992年,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经阿拉山口抵中国西部城市乌鲁木齐,再横跨中国广大地域至黄海港口连云港的铁路连通后,成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1996年5月, 自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经土库曼南部捷詹抵伊朗城市马什哈德,再通往波斯湾或土耳其的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从马什哈德向南直接伸展到波斯湾的邦达尔—阿巴斯港准备再建一条铁路, 可使中亚国家到波斯湾的距离缩短970公里。另外,其他一些管道、铁路也在铺设、筹资或论证,其中主要包括由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至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的输油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到伊朗的大不里士的天然气管道、自哈萨克斯坦经里海到土耳其再通往地中海的管道、从中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等。
中亚的资源使世界许多有经济实力和有地利之便的国家纷纷“挤入”该地区,明争暗斗。这些国家或集团的关系错综复杂,使中亚国家在“夹缝”中面临着压力与选择。大国在这一地区的激烈争夺,更多地是为了掌握中亚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内部市场,增加自己在未来新格局中的竞争力,即经济和政治的“纵深”和“延展”地区。这对中亚国家尽快进入国际大家庭,与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是有益处的。但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参加“争夺战”的各国更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立足于中亚国家的发展,这种争夺又会阻碍中亚国家真正走向强盛。一方面,中亚国家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和资源优势,参加周边的经济圈,带动本国经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中亚国家也可能成为原料来源地,甚至沦为某个或某几个“经济集团”的附庸,丧失经济上的独立地位。
利用资源强国富民,中亚国家还要经受几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开发资源并修筑新管道,最保守的估算也需要15亿~20亿美元的投资。二是外部干预问题,各种国外势力在中亚争夺战略资源使中亚国家无法实施一种“最经济的”方案,国际合作经常受到干扰。三是能否稳定国内经济政治形势问题,即保证已签署的各项协议顺利实施和给投资、合作者以必要的信心。四是周边“热点”能否消失的问题,阿富汗、外高加索、塔吉克斯坦等地危机四伏。独立几年来,中亚国家的能源、原料生产逐年下滑,相应的设施、工艺越来越落后,处于艰难的维持状态。由于偏重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不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单纯用原料与国际社会“接轨”,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三、广泛参与国际事务
中亚国家独立后,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谋求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第二,稳定地区形势;第三,参加主要国际组织并力求发挥作用。中亚国家积极与各种国际组织发展关系,目的是希望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提高国际地位,加入和参与亚欧大陆上的各种一体化进程,争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援助。同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于1991年签署了成立中亚统一经济空间的条约,逐步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内的合作,1998年,塔吉克斯坦正式加入中亚联盟,该组织在独联体地区显示了独特的生命力。
(一)在联合国发挥建设性作用
1992年3月2日,中亚国家被联合国接纳为正式成员。1992年秋天,在联合国第四十七届大会上,来自中亚国家的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总部。此后,中亚五国的领导人多次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借联合国的讲台阐述对外政策主张,介绍国内政治经济情况,提出本国关于国际问题和地区事务的看法和倡议。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在联合国提出过关于地区安全、联合国机构改革等多项建议,1995年土库曼斯坦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独一无二有联合国大会决议保证的“永久中立国”地位。
作为新的年轻的独立国家,中亚国家力图取得联合国的支持,以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1992年10月6日,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召开亚洲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的建议。 1993年9月, 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建议成立联合国下属的常设的中亚、安全与合作论坛,对地区稳定形成可靠的保障机制,同时希望联合国宣布中亚为无核区。
(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中的相互信任关系
中亚国家参与国际政治事务,主要是加入一些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同时倡导和支持在中亚乃至亚洲建立协商机制,确立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关系。
首先,中亚国家积极参加独联体的活动,并建立了中亚联盟。但是,因为独联体虚多实少,前途难测,中亚国家没有能够通过独联体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加之对独联体中恢复苏联势力的戒备,使中亚多数国家对独联体的态度越来越消极。1999年2月, 乌兹别克斯坦宣布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
其次,中亚五国同欧盟的来往非常密切,同欧安组织很早就建立了联系。1992年2月, 中亚国家领导人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签订了加入欧安会的正式协议。欧盟和欧安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多次访问中亚国家,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参加欧盟和欧安组织的高峰会议。如1995年1月23日,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欧盟主席朱佩在布鲁塞尔签署《哈萨克斯坦和欧盟伙伴关系和合作协议》。1996 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参加了欧洲联盟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会晤,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双边伙伴与合作协议。
再次,作为穆斯林国家,中亚五国参加了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各种活动。1991年底,中亚国家派代表出席了在塞内加尔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晤和伊斯兰发展银行年度会议。1995年12月12日在几内亚的克纳克里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外长会议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被接纳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三)赞成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亚国家为尽快加入国际经济循环,获得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支持,对参加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组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正式申请。1996年吉尔吉斯斯坦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199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在独联体国家中率先加入世贸组织。
中亚五国应邀参加1992年2 月在德黑兰召开的“中西亚国家经济合作组织”第一届首脑会议,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国。此后,中亚国家领导人出席了1993年7 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中西亚经合组织第二次首脑会晤和1995年3月和1996年5月举行的第三次和第四次首脑会晤,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同意成立贸易和发展银行、 保险公司等地区性机构。 1997年5月,在阿什哈巴德举行的中西亚经合组织国家首脑会晤中, 重点讨论如何把中亚的能源产品运往国际市场。签署了几项议定书,其中包括建设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1998年5月, 中西亚经合组织成员国首脑会晤在阿拉木图举行,通过一项宣言,提出开设贸易开发银行,取消贸易限制,建立联合航空公司和其他一体化机构。
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受到中亚各国的重视。1992年1月31日~2月6日,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 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保证提供优惠的政策。1993年1月底到2月初,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总统又出席了论坛的会议,表示准备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
中亚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关系。中亚一些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在制定本国转轨计划、采取重大改革措施,甚至在制定宪法时都聘请这些机构的专家作顾问。世界银行从1992年开始出资援助中亚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中亚国家都参加了世界银行。1992年4 月中亚五国同时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至1995年2月,哈萨克斯坦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处得到的各种援助和贷款达20 亿美元。 1994 年12 月和1997年12月,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两次向土库曼提供贷款, 数额分别为3500 万美元和8000 万美元。 (注:〔土〕《中立的土库曼斯坦》报1997年12月22日。)1995年12月,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成为伊斯兰发展银行的成员国。由于上述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往往向受援国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政治要求,中亚国家领导人迫于国内经济困难,不得不予以迎合。但中亚国家对一些大国和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不尊重小国、穷国的利益也经常提出批评,认为它们对中亚紧迫的地区性问题,如解决咸海生态问题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维护世界和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中亚五国都是维护世界和亚洲和平的支持者,积极参加世界裁军和削减武器谈判的进程,参加了一些国际条约。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日内瓦核裁军会议上获得观察员地位。1995年6月8日,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裁军会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停止核试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还提出了成立“中亚无核区”的建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领导人都提出建立地区安全磋商机制的建议,1996年和1997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俄罗斯签署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和裁军协议。1998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宣布, 到2000 年乌军队将裁减20%。
结语
中亚国家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缺乏足够的抗震力。一些基本的工农业产品无法自给,其中有结构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耕地、水资源的缺少,气候条件比较恶劣。这里还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中亚五国本身政治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是一个有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多元体。中亚五国的国力强弱分明,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国情差异很大,在国际定位方面有所差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希望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有一定的发言权,要争取地区性“大国”的威望;吉尔吉斯斯坦则希望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在国际社会中多交朋友;而土库曼斯坦奉行永久积极中立政策,不参加军事集团或军事同盟;塔吉克斯坦因为国内十分困难,更注重借助国外的帮助解决国内和平问题。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五国也各有侧重。
中亚国家都把尽快融入国际社会并逐步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积极搞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外交重点。在世界新的战略格局当中,中亚国家恰恰在大国角逐中处于“前沿”,能直接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产生影响。中亚是很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资源丰富;同时也是潜伏着不少危机的地区,一些严重的问题会在周边地区,甚至全球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中亚又是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中亚国家由于本身的国力有限,尚难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格局的变化无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中亚五国也同样是国际事务中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区内乃至世界上许多政治经济进程和力量对比的能力。
政治上,中亚国家要通过广泛的国际活动来保证国家的安全,解决自己单独无法解决的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经济上,中亚国家要摆脱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完成市场改革和结构改造,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金融机构确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文化传统、民族关系复杂多样,在国家发展上曲折多变。对国际社会来说,中亚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随着中亚地区的发展,随着中亚各国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不断扩大,中亚国家将会在未来的国际新格局中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无穷的潜力。
标签: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 土库曼斯坦总统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世界格局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