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飞虎

张飞虎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 要】目的?探讨康复理疗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症候群建立样本分析构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前组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予以辅助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未存在明显差异适合于对照分析。按照疗程方案实施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上下肢功能状况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治疗组的指标评分和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康复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理疗;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风是中医学中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称,是由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并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半身不遂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及早给予治疗,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降低致残率。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常规的西医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祖国传统中医的针灸对于中风后引起的偏瘫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本研究分析了康复理疗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结合中医针灸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35±3.43)岁;所有患者中风偏瘫程度大体相当。在选取资料时,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此外,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分配两组患者的病房设施、医护人员等治疗条件基本相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详细如下:(1)康复理疗:对患者偏瘫痉挛情况进行评估分级,早期主要以良肢位摆放为主,尽量使上肢处于伸展位,伸展手指、腕、肘关节及肩部,指导患者尽量采取患侧卧位,各关节进行全范围的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指导患者进行多关节、多肌群活动,并根据其耐受情况逐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循序渐进,按摩患者的患肢,由远端向近端;指导患者尽量进行健侧肢体自主活动训练,并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及按摩;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以伸展性综合动作为主体,强调分离运动,坚持由近至远的功能恢复原则,由近端关节逐渐延伸至远端关节。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针灸疗法:根据“曲池透少海、手三里透臂中、曲泽透小海、大陵透劳宫、间使透外关”的原则,给予电刺激治疗,20min/次,2次/d。对患肢痉挛部位进行艾条熏灸+拔火罐,30min/次,2次/d。选取三阴交、风池、内关、上星、百会、天柱等主穴,曲池、臂中、极泉、合谷、手三里等上肢配穴,足三里、阳陵泉、环跳、太冲、悬钟等下肢配穴,语言障碍患者加廉泉、舌下三针,对以上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数分钟,随后进行局部按摩,20min/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中风偏瘫痉挛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独立生活FIM和生存SF-36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FAM)、平衡能力(BBS)。显效:偏瘫痉挛纠正,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肌张力降低至0级,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90%以上;有效:偏瘫痉挛改善,症状减轻,生活部分自理,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50%以上,肌张力降低1级;无效:不满足有效标准。中风偏瘫痉挛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差异分析,在给予各自的治疗前,两组的指标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了3个月的疗程之后,两组评分指标均有所上升,且治疗组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有效率指标对比表[n(%)]

3讨论

中风偏瘫痉挛是中风常见后遗症,可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风偏瘫痉挛的发生和卒中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控制作用受抑制相关,导致运动环路兴奋性增强而出现偏瘫。中风偏瘫患者多表现为肢体肌力减退、功能受限等,除此之外,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感知功能障碍。导致出现此疾病的原因较多,最为典型的则是大脑血管性疾病,为帮助促进康复、恢复意识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针灸便是中医学中最为主要的康复训练治疗方式之一,在明确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48h便能够开展治疗。中医认为,中风偏瘫是由气血逆乱引发风、火、痰、瘀阻于脑脉或血溢出脑脉所致。五脏六腑之气表里相通,经络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因而针刺健侧的同名经或穴位,可以健侧经脉之气驱患侧同经之邪,达到整体的平衡。巨刺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巨刺法能通过刺激健侧肢体,使神经冲动向患侧传导,进而促进患侧恢复功能。通过针灸治疗,可促进微循环,推动脑部侧支循环建立,可尽快恢复血液供应(脑缺血性半暗带),降低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促使半暗区功能恢复,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通过针刺关元穴可改善脑细胞缺血现象,增加供血量,促进脑循环,触及大脑皮质,增强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促进神经系统恢复。

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能够通过穴位刺激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减轻脑血管紧张度,从而促进脑组织功能的重建。由于不同穴位其作用机理也不同,在选择穴位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科学选穴,例如,针刺足三里能够改善脑灌注量,促进脑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刺激内关穴能够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脑细胞自我修复能力;此外,委中、阳陵泉、环跳、外关、太冲也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重要穴位。根据本次的研究调查,这一结论显然是成立的。分析两组数据发现辅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理疗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明显,目前临床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推广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康复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益敏.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1):103.

[2]刘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109-110.

[3]谢勇军.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6):42-43.

[4]林彦斌.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康复文献综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94-96.

[5]康宁.推拿结合康复治疗28例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Z1):35-36.

论文作者:张飞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康复理疗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飞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