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中社区风险管理应用体会论文_林丽英,余贺杲,莫绮华

林丽英 余贺杲 莫绮华 

(广东省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 5018033)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社康中心从2011年开始加强社区风险管理,建立与完善社康中心感染监控体系,督查措施落实率,并加强社康中心感染监测,为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对比分析未强化社区风险管理时(2010年)与实施社区风险管理后(2013年)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2013年我社康中心感染率明显低于2010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积极做好社康中心感染控制,加强社区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社康中心借鉴。

【关键词】社康中心 医院感染 控制 风险管理 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33-02

医院感染指的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叫做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广泛而言,医院感染对象不仅包括住院患者、门急诊就诊患者、探视者与患者家属,而且还包括医院工作人员,这些对象在医院获得的感染性疾病都可称为医院感染[1]。本次研究提及的医院感染则属于我社康中心获得感染性疾病。我社康中心从2011年开始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积极践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中有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与策略,改善了以往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现状,效果显著,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康中心2010年与2013年在医护人员上基本上无任何变化,而我社康中心每年接诊的病人较多,从近三年情况来看,每年接诊的人数均值为25000左右。2010年与2013年相关情况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社康中心2011年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做好相关感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完善社康中心感染控制体系:我社康中心根据基本情况,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经过讨论与研究,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社康中心相关情况的感染管理体系。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大前提,同时也是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社康中心感染控制部门对相关的工作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监督与管理,同时将感染内容归入年终考核测评中,以此引起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

1.2.2 降低社康中心内污染,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社康中心内应有合理的流程与科学的布局,以此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基于此,我社康中心供应室建立了专门的污物处理间,建立“污染区”和“清洁区”,而工作的流程则从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着手[2]。中心应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每次时间不能低于0.5h,重点科室可以每天两次;每周应采用乙醇棉球对紫外线灯进行擦拭,降低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物体的表面要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地面则应时刻清扫,尽量采用湿式清扫,这样可以减少气胶溶的产生,若有呕吐物、血迹、粪便等则要立刻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拖擦[3]。

1.2.3 仔细落实洗手制度:社康中心内接触性感染的发生率较多,故而在医疗护理中,若不根据程序执行,医护人员忽略洗手或不彻底,则手上的细菌很有可能移位到下一位患者上,从而引发交叉感染。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之前,医护人员在每接触一个患者后都要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或者快速采取手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搓擦2分钟,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执行[4]。

1.2.4 合理应用抗生素:社康中心抗感染药物中有部分属于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或不合理,则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为此临床医生要严格按照抗生素用药指征执行,尽量有的放矢、合理应用。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1.2.5 积极做好社康中心感染监测:社康中心要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等进行微生物培养,并定期做好灭菌效果、物品消毒、血液透析液等进行监测,每半年做好紫外线强度的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尤其要重点对易发生感染的科室进行监测。利用监测能尽快掌握社康中心可能发生的感染因子,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找出原因,以便为社康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2.6 严格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从我社康中心近几年的感染控制来看,消毒隔离属于最为基本的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门诊输液时要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相对分开或分开,而同类感染则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则要单独安置。体表要先清洗后浸泡于含氯消毒剂中,取出后用清水冲净;容器则要加盖,含氯消毒剂需每天更换,消毒液更换时也有要消毒处理;血液透析机应定期进行消毒,注射、穿刺及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触患者的伤口、破损黏膜及血液等处的物品则要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同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5]。

1.2.7 药品放置要科学: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必须保障无菌物品的包装完整,并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同时对打包者的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进行检查,按灭菌日期顺序柜内放入无菌物品;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1.2.8 加强风险知识培训:我社康中心加强各个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尽量提高他们对风险医师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定期组织社康中心人员主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制定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同时收集与分析医疗风险事件,不断更新预防与控制知识,实践中要认真践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013年我社康中心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010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两年皆以1000例病例感染发生情况为统计)。

表1 2010年与2013年我社康中心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医院感染不可避免,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管理与预防,都或多或少发生感染事件。我社康中心从2011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将社区风险管理应用在其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从2013年与2010年感染发生率情况来看,2013年感染发生率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血液系统、皮肤软组织及其他方面等皆明显低于2010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感染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社区风险管理从社康中心环境、医护人员、患者等方面着手,积极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其中医疗器械、物品及器具的消毒灭菌显得尤其重要:进入人体组织、无菌气管的医疗器械与物品及器具等必须进行消毒,而耐热与耐湿的手术器械则要采取蒸汽灭菌;各类用于注射、采血与穿刺等的有创操作器具也要一用一灭菌等。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属于护理工作中十分关键的部分,若能将风险管理应用其中,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社康中心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金清.加强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1):259.

[2] 魏红艳.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2,22(5):389-390.

[3] 孙秀红.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3(33):594-595.

[4] 王仁花.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3,09(33):228-228.

[5] 张宏.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3(10):277.

论文作者:林丽英,余贺杲,莫绮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医院感染控制中社区风险管理应用体会论文_林丽英,余贺杲,莫绮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