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氧化钠试题的归类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氧化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高考化学中,物质Na[,2]O[,2]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在陕西等省区的旧教材理综卷、江西等省区的新课程理综卷、上海高考化学试卷、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均有有关Na[,2]O[,2]的试题,这是由于Na[,2]O[,2]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个重点,而且Na[,2]O[,2]的有关化学反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从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与其他氧化物反应等角度命题,题型以计算题、实验题为主,现归纳如下:
一、Na[,2]O[,2]与H[,2]O的反应
例1 将7.8g Na[,2]O[,2]投入到92.2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7.8%B.大于8%
C.小于8%D.等于8%
解析: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得:7.8g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8.0g NaOH,但由于有氧气逸出,所以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因此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8%。答案(B)。
启示:在计算有关金属与酸或金属与水反应后溶液的相关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逸出的气体对溶液质量的影响。
二、Na[,2]O[,2]与Na[,2]O、NaOH、Na[,2]CO[,3]混合的计算
例2 将8g Na[,2]O[,2]与Na[,2]O、NaOH、Na[,2]CO[,3]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A.8gB.10.8g
C.11.7gD.15.3g
解析:若本题采用方程组解至少需要三个未知数,但只能列出一个方程,无法求解。用氯元素守恒可以较快得出答案为C。
启示:寻找物质之间的关系式,采用整体思维是解决化学计算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Na[,2]O[,2]与NaHCO[,3]的混合计算
例3 将m mol NaHCO[,3]和n mol Na[,2]O[,2]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时,使其充分反应。当n/m的比值在不同范围时,分析最后生成的气体和残余固体的可能组成是什么?
解析:在加热到250℃时,密闭容器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1)2NaHCO[,3]=Na[,2]CO[,3]+CO[,2]↑+H[,2]O↑
(2)2Na[,2]O[,2]+2CO[,2]=2Na[,2]CO[,3]+O[,2]
(3)2Na[,2]O[,2]+2H[,2]O=4NaOH+O[,2]↑
(4)CO[,2]+2NaOH=Na[,2]CO[,3]+H[,2]O
首先分析当n/m=1时,NaHCO[,3]分解得到的CO[,2]和H[,2]O恰好与Na[,2]O[,2]完全反应,即最后气体仅为O[,2],残留固体为Na[,2]CO[,3]和NaOH。
当n/m>1时,Na[,2]O[,2]过量,残余固体为Na[,2]CO[,3]、NaOH和Na[,2]O[,2],气体为O[,2]。
当n/m<1时,NaHCO[,3]过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n/m=1/2时,反应(3)中生成的NaOH恰与剩余的CO[,2]完全反应:CO[,2]+2NaOH=Na[,2]CO[,3]+H[,2]O,残留固体为Na[,2]CO[,3],气体为O[,2]和H[,2]O;②当1/2<n/m<1时,NaOH过量,残留物为Na[,2]CO[,3]、NaOH,气体为O[,2]和H[,2]O;③当n/m<1/2时,反应(4)中CO[,2]过量,残留固体为Na[,2]CO[,3],气体为H[,2]O、O[,2]和CO[,2]。
答案见解析。
启示:将上述4个反应合并可得两个总反应:(5)2Na[,2]O[,2]+4NaHCO[,3]=4Na[,2]CO[,3]+2H[,2]O+O[,2]↑(6)2Na[,2]O[,2]+2NaHCO[,3]=2Na[,2]CO[,3]+2NaOH+O[,2]↑,采用数轴法解题会更快捷。
四、Na[,2]O[,2]与可燃性气体的反应
例4 将16g CH[,4]和xg O[,2]的混合气装入放有过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中,并通过电火花不断地点火,维持150℃,反应到最后,恢复到原状态时无气体残留,求x的值。
解析:CO[,2]、H[,2]O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由题意知最后无气体剩余,因此,16g CH[,4]和xg O[,2]都转化为产物,即产物为Na[,2]CO[,3]和NaOH。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CH[,4]+O[,2]+6Na[,2]O[,2]=2Na[,2]CO[,3]+8NaOH。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6g。
启示:对于循环反应,可以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常用的解题技巧。
五、Na[,2]O[,2]与CO[,2]和H[,2]O混合气体的计算
例5 200℃时,11.6g CO[,2]和H[,2]O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A.5.8g、4gB.1.6g、8g
C.23.2g、8gD.46.4g、4g
解析: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两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两者之间,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气体减少的质量,反应后气体只有O[,2],故只有(C)项符合。答案(C)。
启示:计算型选择题要冷静分析,很多题目无需计算,用一些规律分析可得出正确结果。
六、以Na[,2]O[,2]为载体的实验
例6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二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解析:先分析实验装置,A干燥SO[,2]气体,以除去SO[,2]气体中混入的H[,2]O(气),C装置除去未反应的SO[,2]气体。
由反应装置第一小组同学容易得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这个反应类似于Na[,2]O[,2]和CO[,2]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也容易写出。
欲证明反应中产生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就应利用Na[,2]SO[,3]的还原性能或H[,2]SO[,3]的不稳定性。从现象上来看,利用H[,2]SO[,3]分解产生的SO[,2]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现象既明显,操作又简单,选择H[,2]SO[,3]的不稳定性较为合适。
第二组同学设计的方案中,用到了稀硝酸,由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容易将BaSO[,3]氧化为BaSO[,4],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另外,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未反应的Na[,2]O[,2],它溶于水后也能将SO[,3][2-]氧化为SO[,4][2-],这时再加入BaCl[,2]溶液必有BaSO[,4]生成。显然,第二小组同学由‘实验终了有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来推断出Na[,2]O[,2]和SO[,2]反应有Na[,2]SO[,4]生成是不合理的。
答案:(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3)不合理。①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②如果反应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会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启示:围绕着2CO[,2]+2Na[,2]O[,2]=2Na[,2]CO[,3]+O[,2]这一个获取氧的反应,以实验作为题干,主要考查了Na[,2]O[,2]及Na[,2]SO[,3]的性质。又由于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有CO[,2]生成,这样就可设计利用反应的加合进行有机化学计算,以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练习:
1.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
A.过氧化钠B.亚硫酸钠固体
C.硫酸亚铁晶体D.苯酚晶体
2.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B.3∶3∶2
C.6∶7∶3D.6∶9∶0
3.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B.COC.C[,6]H[,12]O[,6]D.C[,12]H[,22]O[,11]
4.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图2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2)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为探究此现象,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现有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红色布条等,请从中选择试剂,加以验证。(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1.A2.A3.D
4.(1)物质燃烧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有氧气等助燃物质存在,由此可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Na[,2]O[,2]+2H[,2]O=4NaOH+O[,2]↑,其中氧化剂、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
(2)该小题实质上是考查氧气的检验、气密性检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运用。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将导管q浸入水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是限定范围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的问题。可以有多组答案,如:硫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红色布条,布条褪色。
标签:过氧化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