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_仓储成本论文

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_仓储成本论文

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功经验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物流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4.12.003

      1 低碳物流运行的主要环节

      低碳物流就是把先进的低碳技术运用到物流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其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功能,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有大量先进的低碳物流技术做支撑,使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低碳化的标准[2]。低碳物流运行的基本流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流通加工、低碳包装、废弃物回收。

      2 对国外发展低碳物流成功经验的研究与分析

      2.1 美国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

      首先,美国政府把发展低碳物流上升到战略高度,并积极推动。美国颁布了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提出运输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3]。

      其次,美国高度重视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立了低碳物流技术的专门研究机构,并在物流企业各个环节中加快应用,促进物流各个环节实现低碳化。

      再次,拓展物流企业的功能。过去的物流企业只能提供仓储、运输等少量服务,耗费了大量资源,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为了资源节约,美国积极拓展物流企业功能,现在物流企业不仅为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储存、运输服务,而且还提供包装、配送、咨询等服务,大大节约了资源。

      最后,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美国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向全球发展。美国物流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为全球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2.2 欧洲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

      首先,大力推行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起欧洲开始实施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模式——综合性合作管理模式,整合各种物流资源和信息,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提高效率,减少碳排放,从而使环境得到保护。

      其次,注重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有:设计出一套保障运输安全的完整计划,例如:为了提高海洋运输的环保性,设计出一套监控海水情况、运行船舶、船体变化情况的监控系统,以掌握完整准确的信息,减少事故发生率,且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为了推进低碳物流发展,欧洲货运代理组织(FFE)积极构建低碳物流的科学指标体系,使低碳物流各项指标标准化,增强可操作性;大力宣传低碳物流先进理念,加强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限制公路运输、积极鼓励铁路运输的管理规定并坚决执行,对低碳物流、低碳包装材料等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加快在物流各个环节的应用。

      再次,积极构建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为了加快商品周转速度,实现低碳化物流,由同一个配送中心通过网络系统对一个地区内若干中小型连锁商店进行掌控,做到进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各店独立销售。

      2.3 日本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

      日本发展低碳物流的特色体现为政府周密和严格的调控。日本政府制订出一整套发展低碳物流的科学量化标准,如:为了降低物流对环境的污染,制订货物的托盘利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存放时间等。严格控制氮化合物、颗粒物排出量,并提出具体量化指标:1989年日本政府提出到1999年,降低十分之三到十分之六的含氮化合物排出量,降低十分之六以上的颗粒物排出量,降低1/10汽油中的硫成分[4];1992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限制汽车二氧化氮法,要求企业只能使用5种环保货车车型,同时在城市特定地区内只能使用环保货车[5];从1993年开始,除部分运货车辆外,要求企业货物运输必须使用新型环保车。另外为了控制物流业对环境的破坏,日本政府在主干道运输上积极减少汽车运输,倡导铁运和海运,构建主要运输线路共同运输配送系统,注重资源循环利用。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

      3 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3.1 科学选择物流运输方式

      应鼓励企业大量使用铁路这种节能环保型运输方式,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加大对内河集疏体系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积极控制公路运输对环境的破坏。运用物联网对物流车辆配送路径进行规划和引导,通过高科技搜集相关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准确的所需运输、货物信息,使其避开拥堵路段,保证物流的畅通,减少阻塞,减轻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货车的空载率。政府禁止生产非环保车辆,淘汰高耗能运输车辆,强制运输企业必须使用达到环保标准的车辆,违者取消物流营运资格。

      未来物流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应是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体系是用集装箱运输,每一次运输至少采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不仅能节省运输时间,还有利于运费的节省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6]。

      3.2 加强包装、废旧物流设备的低碳化

      要从源头做好包装材料的选择,保证包装材料的低碳环保,加强低碳包装材料制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多用人造环保的原料制作包装材料。通过央视的公益广告做好节省包装的宣传工作,防止过度包装,做好包装材料回收、加工和再制造工作。低碳化包装按包装构成分为低碳包装材料、低碳包装方式、低碳包装作业过程,按包装的生命周期分为低碳包装设计、低碳包装生产、低碳包装过程/使用、包装物的回收重用。

      当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废旧的物流设备面临淘汰,为了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废旧物流设备的回收再造工作,加强对废旧设备、物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3 加大低碳仓储环节的建设力度

      仓储环节是实现低碳物流的重要环节,因此要以低碳化的理念设计仓储的各个关键点。首先,要科学选址,仓储中心尽量设在利于运输、物流需求量大的地区,使低碳技术在整个仓储中心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其次,科学设计仓库布局,使货物出入库流程科学有序,加强各个环节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再次,加强仓储与保管的低碳化管理,运用最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加强整个物流货物的仓储与保管,采取现代化的低碳储存保养技术,对存货进行严格检查与养护,减少存货造成的污染[3]。

      当前,我国物流业应尽量集约发展,集中作业,有效整合资源,在竞争中突出合作性,充分利用车辆,减少道路堵塞,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3.4 不断研发低碳物流新技术并加快推广

      组建国家级、省部级低碳物流技术研究中心,对低碳物流新技术进行攻关,努力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新型低碳技术,并加快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再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的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搭建低碳物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联网的建设,促进低碳物流技术的信息流通,采用EDI技术、GPS技术等,有效利用能源。

      3.5 努力形成低碳物流发展战略联盟

      集约化、规模化、服务的综合化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条块分割、缺乏企业间整合、无法体现集约化经营优势、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兼并与收购,努力打造低碳物流的龙头企业。

      低碳物流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高度统一,物流一体化是低碳物流的发展方向。传统物流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分割的,没有有效整合,导致物流整体效率不高。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在发展低碳物流方面面临资金、实力、规模等问题,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相互依赖,竞争中有合作。因此,不同地域的物流企业间必须加强广泛合作,形成低碳物流发展的战略联盟,实现物流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整个行业的低碳化,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6 企业应加强低碳物流管理

      企业必须选择低碳绿色厂商,购买低碳环保产品、原材料、零部件。为了实现低碳环保和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货物流通中多进行集中生产性加工,避免分散加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有利于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过多废弃物和垃圾,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和对环境造成的过度污染[8]。

      加强对低碳物流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低碳物流信息中心,负责搜集相关的低碳物流信息,结合企业实际深入研究信息的可行性,并及时加以运用。

      在营销上实行低碳化策略。企业应努力实现消费者需求、企业盈利和低碳环保的高度统一。在信息搜集、产品开发、包装设计、产品价格制定、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产品促销等方面实现全面低碳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把低碳营销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加以建设。

      企业必须按国际环境标准开展物流活动,使企业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国际环境标准。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努力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使企业各项物流活动达到国际标准。

      加强企业低碳物流监管的制度建设。要用制度去监管低碳物流的合理运作,加强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的协调性、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依靠制度保证低碳物流的顺利进行。

      3.7 加强低碳物流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精尖的低碳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首先,高等院校应在物流专业课程中强化低碳理念,根据低碳物流发展需要来增设专业化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将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长效化,企业应根据低碳物流发展变化和需要,经常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9]。用低碳理念设计物流师证考核内容。再次,加强物流师资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到物流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和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并邀请国内外企业实践专家开展讲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关于发展低碳物流的研讨会,掌握低碳物流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并尽快传授给学生。

      3.8 加大政府对低碳物流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把发展低碳物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继续制订和完善与发展低碳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坚决执行。制订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强制物流企业使用环保低碳的交通运输工具,采用低碳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指导中心,运用监测系统加以监测,对违规者加以重罚。

      国家要专门成立低碳物流规划领导机构,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的详细规划,使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配套,避免重复性低水平建设,对急需的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10]。发挥市场对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避免浪费物流资源。通过行业协会的积极努力,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政府采购应奉行低碳化原则,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和低碳环保产品,产品必须采用绿色包装,必须选择通过国际环境标准认证的低碳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财政、税收等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低碳物流建设的投资力度,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碳物流发展。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知名、有特色的大型物流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

      根据低碳物流未来发展的新需要,制订统一、超前和详细的低碳物流技术指标,如制订废气物最低排放量、车辆技术指标、装卸工具标准、包装大小规格指标等,并坚决执行,使物流的各个环节协调运作,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

      3.9 加强低碳物流信息化建设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协调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通过物流信息标准化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并加大对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所有物流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了解自身低碳物流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制定更加科学、更有利于企业低碳物流发展的计划和发展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也便于企业之间进行相关数据交流。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预测各个地区低碳物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整合、协调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建立全球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全球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交换,通过该平台减少企业获取物流信息的交易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开拓业务范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对低碳物流开展宏观调控,提高各项决策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科学性,使之更加有效。各级管理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各个物流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的状况,以便提高管理效率[11]。

      3.10 做好低碳物流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低碳物流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应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全民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理念,使消费者以及企业意识到低碳物流的发展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积极鼓励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产品,支持废弃物和各种容器的回收再循环工作,鼓励消费者购买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通过改变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方式促进企业加快实现低碳物流。特别要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让企业意识到低碳物流发展中蕴含着巨大利润,使其积极主动地把低碳的理念贯穿于供应商选择、产品包装、储存、运输、产品设计、逆向物流等各个环节。

标签:;  ;  

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_仓储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