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听障生属于特殊教育人群,由于听力受损,导致对外界的信息捕获和理解能力与身体正常的学生有所差别。特别是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听障生,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必须要求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抓住学生的基本特点和特殊的心理需求进行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 听障生 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针对于特殊人群的品德教育,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听障生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的品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一、小学阶段听障生教育特点
小学阶段的听障生由于其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较少,正处于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阶段,学生心理与其他正常学生相比而言更加敏感,内心更加渴望被别人认同。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阶段听障生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优化教育方式,提升师生关系。听障生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理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特殊方式进行提问,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在遇到一些抽象概念时,教师应该尽量地让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刺激让学生去理解问题本质;而且尽可能地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了解学生个性,然后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自觉认识自身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让给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面对生活困难时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和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扬长避短,关爱学生。听障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在认知能力和性格品质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且做到扬长避短,积极发挥学生特长爱好,让学生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培养学生新的兴趣。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的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绘画、有些学生喜欢写作分析、有些学生则喜欢通过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其次,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需要设计比较灵活的教学形式,使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共同目的。然后教师要对每个同学进行鼓励,肯定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并且采用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采用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可带领或鼓励学生尝试别的学生的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尝试到新鲜的事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一步相互了解,让学生学会沟通和相互帮助。
3.设计情景模式,增强学生体验。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是帮助听障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真实的生活情节进行设计,结合听障生特殊的身体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小组讨论分析、知识竞赛等手段使情景再现,让学生切体会情景中的具体含义。其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故事桥段,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编排,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然后采用小组评议的方式讨论从故事中得到哪些启发。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学生,也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有助于启发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折不挠、坚强不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做到扬长避短。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验生活。
总之,听障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善良、乐观的品质,教师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俊艳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之我见[J].中国培训,2016,(20):131。
[2]胡海静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36):40-41。
论文作者:李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方式论文; 方法论文; 阶段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