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于利民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于利民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甫里中学 于利民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家国情怀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大有裨益。家国情怀的运用也有误区,规避误区,正确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关键字: 家国情怀,爱国教育,核心素养,规避误区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其意义深远而重大,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古人也有云:“有家而有国,次亦是人文化成……化家而成国,家国一体”。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到今天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家国情怀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

家国情怀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人民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所表现的博大的爱,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追求。 家国情怀的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中慢慢形成的,她是在历史的长河被保留下来的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核心精神内涵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爱国情怀,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所体现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主义。因此为了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向学生弘扬我们的悠久的历史、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历经艰辛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让学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充满爱国之情。

二、家国情怀的运用

当今世界是个快速发展的世界,我们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历史教育要也不能仅局限于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核。在新时期,习总书记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专注于提升自己,树立榜样;挖掘教材、丰富知识;拓宽思维,与时俱进;展开实践,知行合一。

教师在自我完善方面,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立身正,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才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面对在初中教学中历史学科长期性被忽略,教师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在中考的压力下,老师在教学中长期专注于分数,教学功利性让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精神的引导和建设。教师自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书中传统文化知识,优秀的民族精神。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课堂内容、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在讲到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时,我们更要详细讲述其救国的伟大事迹,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受到启发,将爱国铭记于心。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从其中挖掘有关家国情怀的历史素材来引导学生。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之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教学素材中采用朗读和引导探究的方式深入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讲述了抗金英雄岳飞,他率领“岳家军”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但最终因为宋高宗和秦桧的阴谋而死。在岳飞抗金的事迹中,老师可以跟学生讲述岳飞出身贫寒,却刻苦学习,岳母刺字要求他精忠报国,长大后岳飞不负所望成为一代名将,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南宋英雄,他虽为奸佞所害,但仍然是伟大的时代英雄。再如八年级上册《抗击八国联军》,中国人民因为列强的屡次侵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但最终被八国联军所镇压,但其中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不屈不挠、勇于反抗的民族精神。

除了爱国主义,我们还拥有伟大的民族文化,这就需要向学生展示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民族精粹,展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七年级下册《盛唐的气象》,其中展示唐代繁盛的局面,教师可以围绕长安城,寻找关于唐代长安城的影音资料向学生展示唐代的繁荣。从唐代的繁荣教师可以谈谈今天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从而让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的体会,能真正落实到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三、家国情怀的教学误区

当前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历史老师也非常重视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然而在教学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偏差:

(一)缺乏世界的眼光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家国情怀的教育要帮助学社个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的教育要以推动人类的进步为己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如,在讲到四大发明时,教师会片面强调四大发明对于欧洲发展的贡献,这就会导致学生认为要是没有四大发明,西方就不会率先发展,不会领先于中国。这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发展,这确实是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四大发明没有在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风起云涌,近代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而四大发明作为科技却动了这股潮流,因此才能对欧洲产生巨大的作用。反观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逐步强化,在一个日益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科技很难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在讲述历史时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世界发展相联系,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历史。

(二)缺乏担当意识

家国情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但在历史教学中讲到民族的苦难史时,教师往往更多的向学生阐述中国是如何被列强侵略,一步步的走上了半殖民地的道路的。在讲述本民族的苦难史时教师更多的应该从中国的复兴和崛起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在民族的危难时机勇于担当,担负起历史使命,化民族危机为发展的契机,转变民族的命运。

(三)缺乏理性的思维

家国情怀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树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更多的是揭开中华民族的伤疤,然后要求学生牢记民族苦难。如在某次公开课讲述抗日战争时,整堂课都在弘扬日本仅略者的残暴,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非理性、片面的与民族仇恨主义相捆绑,这是不可取的。甚至学生在学完抗日战争时想与日本侵略者一样去日本实行报复屠杀。民族仇恨的种子一旦落入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其后果是可怕的。一战期间德国人对于《凡尔塞和约》的仇恨使得整个德国陷入民族复仇的疯狂状态,这导致了后来纳粹党的上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民族和世界带来了更深重的苦难。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刻秉持着家国情怀的思维,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

四、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探索中考命题趋势

在中考的命题中尤其是材料题会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意识。如2018年的中考,以探究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把握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形成家国观念。在今后的中考中,可能会有更多涉及家国情怀的历史考题。因此教师一方面在平时上课时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题,以帮助学生适应中考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自主命题,拟定一些与中考要求相契合的题目,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中考。

(二)教学要与校本课程相呼应

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编写相关的校本课程,在引导学生阅读校本课程的同时培养家国意识和人文情怀。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时,教师本身可以适当阅读苏州的地方史,查找地方志,查看苏州在成为通商港口时整个社会的变化,并将相关的资料、理解和结论编纂成文写进校本课程中。再如在讲述大运河时,可以查阅其经过苏州的江南河的资料并写进校本课程中。依托地方史料和地方的人文乡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三)观摩影视剧

在培养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如《战狼II》,在课堂上可以播放《战狼II》中中国军民是如何抵抗恐怖袭击、政府是如何保护侨民的。通过电影能过更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述岳飞抗金时,可以播放《岳飞传》,看岳飞是如何团结领导“岳家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不可一世的金军。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创设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学习。

(四)参加社会实践

历史的社会实践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尤其是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领着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领着学生参观苏州的忠王府,通过参观忠王李秀成的府邸,让学生实地接触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史料文物,更深刻地了解英雄们辉煌的历史,这样学生的家国情结才能更深。

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家国情怀的含义,正确运用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实际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关于家国情怀的解题能力,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杨蕾.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摭探[J].成才之路,2019(04):34.

[2]郭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家国情怀[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35+9.

论文作者:于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于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