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云茹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云茹

刘云茹

(常州市新北区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14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对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护理质量、健康宣教质量、生活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而言,实验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就护理过失、护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而言,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4.23%、1.41%、2.82% vs. 12.68%、9.86%、11.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儿科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较差,病情一般较为复杂,因此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相对较差,从而导致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明显增高,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1]。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风险管理,本院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142例,其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的人数分别是81例和61例;患儿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5岁和14岁,中位年龄:(5.78±1.95)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2.67±0.68)年;36例患儿为呼吸系统疾病,48例患儿为消化系统疾病,24例患儿为先天性疾病,34例患儿为神经系统疾病。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以上患儿应用掷币法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2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患儿病房内舒适、整洁,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布置病房,使患者的紧张感和抵触感得以消除,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如下:

1.2.1 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小组的建立 选取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强烈责任心以及强烈洞察力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小组,对过去几年出现的儿科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并分类以及分析其原因,总结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静脉穿刺失败护理文书书写错误、用药错误等潜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2]。

1.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根据儿科疾病的特点以及护理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工作以及开展专题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对目前国内外儿科中出现的医疗护理纠纷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就本院儿科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风险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对出现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3];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对儿科护理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能力、护理操作技能水平、特色护理技能水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弹性排班制度、细化护理质量指标等方式来使其责任心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加强日常护理 对患儿及患儿家属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加强碰撞、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的预防,通过自我安全管理教育来让其了解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将在病床上安装栏杆来避免坠床事件的发生,指导患儿采取合适的体位,及时清除病房内的玻璃、刀具、热水瓶等危险物品;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和爱心。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 ±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就治疗护理质量而言,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98.57±1.65)分 vs. (89.56±2.05)分];就健康宣教质量而言,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97.97±1.44)分 vs. (81.52±2.21)分];就生活护理质量而言,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98.79±3.68)分 vs. (87.74±4.34)分];就心理护理质量而言,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97.91±2.81)分 vs. (88.59±2.87)分];t=6.243,8.127,6.559,6.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相关指标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过失发生率为12.68%(9/7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9.86%(7/71),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27%(8/7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过失发生率为4.23%(3/7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1%(1/71),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2%(2/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儿自我保护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均较差,因此治疗依从性很差,这也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医院要根据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预防。风险防范式护理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新型的预见性护理模式,主要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从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来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使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2016,25(04):252-253

[2]黄爱娣,范圳南,刘晓芬.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2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1(13):116-117

[3]吴志枚.风险防范式护理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55):339-340

论文作者:刘云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云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