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约茨基学派对维果茨基儿童发展理论的发展_维果茨基论文

新维约茨基学派对维果茨基儿童发展理论的发展_维果茨基论文

新维果茨基学派对维果茨基儿童发展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派对论文,理论论文,儿童论文,新维果茨基学论文,维果茨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 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9)08-0052-05

有人断言,发展心理学领域最显著的特点也许就是缺乏令人满意的儿童发展理论。[1]这种状况在当代西方发展心理学中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有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知觉、记忆、认知等具体过程研究的丰富多彩与整体理论建设的不足形成了鲜明对照。儿童发展的先天论观点、环境论主张和建构主义取向都没能很好地解释儿童发展的机制,因为这些取向具有两个共同的弱点:[2]其一,都不同程度忽略了人和动物发展的差异;其二,仅考虑了发展的某些方面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儿童的发展。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阐述了儿童个性的发展,而皮亚杰强调了儿童认知的发展。新维果茨基学派在继承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动机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整合进一个整体性模式,对儿童阶段性发展的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丰富并发展了维果茨基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传统。

一、维果茨基有关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过程服务于实践活动,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动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存在本质区别。人与动物的实践活动存在显著不同,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目的是适应环境,在进化与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每种动物都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机制并代代相传,低等动物主要是本能,哺乳类动物主要是条件反射,动物适应机制的最高水平是简单工具的使用(灵长类)。维果茨基认为,工具的使用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

(一)工具是人心理过程的中介

维果茨基的基本假设是:工具的系统使用中介了人类活动,进而需要一种新型的心理过程服务这一活动。为了描述这一心理过程的新水平,维果茨基在实践活动与心理活动之间做了一个类比,就像人的劳动由劳动工具中介一样,人的心理过程由心理工具所中介。心理工具如语言、概念、信号、符号等反映了人类经验的积累,经由工具中介的心理过程是高级心理过程。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具有本质不同,其发展规律也大相径庭。动物所具有的低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是由所属物种在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决定的,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是其主动掌握心理工具的结果,不是被动决定的,心理工具标志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

(二)中介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

“中介”包含两方面含义:成人为儿童掌握新的心理工具提供了中介,儿童将心理工具内化后中介了自己的心理过程。中介过程的这两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刻画了儿童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成人为儿童呈现一种新的心理工具,作为外部辅助促进儿童对这一工具的掌握,儿童—旦掌握了新工具并将之内化,就会转化为自己心理过程的内部中介,从使用成人提供的外部工具到独立使用内部心理工具就意味着实现了新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认知中介与元认知中介是高级心理过程发展的决定因素。以记忆为例,起初儿童借助外部记忆的帮助,后来发展了内部心理工具,利用这些心理工具重构记忆信息,寻找新信息与以往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历程可以表示为:无中介记忆(自然记忆)——外部中介的记忆——内部心理工具中介的记忆。

自我调节的发展是中介的结果,即儿童在与成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了心理工具。起初,照料者通过使用口语工具调节儿童的行为,儿童借用了这些口语工具以自我中心言语的形式开始使用这些工具调节自己的行为,当然,他们也以外部言语的形式使用这些工具调节他人的行为。儿童掌握了这些口语工具,将其内化并中介自我调节,形成高级心理过程。

(三)中介创造了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将中介作为儿童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中介过程中,儿童从借助成人指导使用外部心理工具解决新问题转向独立使用内部心理工具解决问题,儿童新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有两个标志水平,一个水平是儿童成功地独立使用新的心理工具解决相关的问题,维果茨基称之为“现实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儿童已经实现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水平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能够使用某种新的心理工具解决相关问题,它标志的是儿童心理过程的“潜在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将“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维果茨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教学应该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指向儿童心理过程的潜在发展水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促进发展。

(四)儿童发展中的动机因素

维果茨基的上述理论主要是对儿童认知与元认知发展的分析,没有涉及到儿童对自己发展的积极贡献,西方心理学家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理解经常局限于此,甚至有人批评维果茨基将儿童看成社会影响的被动接受者。Kuhn曾经指出,“维果茨基强调了源自社会互动的外部影响,而忽略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补,也就是说忽略了个体在发展中的作用。”[3]实际上,这是对维果茨基整体理论观点的误解。在谈到儿童发展时,维果茨基强调“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儿童的习惯与心理机能,首要的是儿童的行为与兴趣。”[4]维果茨基认为,新的兴趣的出现促使儿童积极参与社会互动,中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动机的发展是儿童心理过程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视儿童需要与动机的发展,就无法理解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动机的发展不是生理成熟的结果,不是外部社会灌输的结果,也不是“获得”的结果,而是“发展”的结果。在新动机形成的过程中,儿童的社会文化发展比生理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儿童发展阶段模式

维果茨基整合了儿童的动机、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提出了一个儿童发展阶段的整体模式。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有标志是“儿童的意识结构”,其主要成分是儿童在某一发展水平的动机与心理过程,儿童在某一年龄所特有的意识结构决定了“某一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即儿童与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维果茨基将这一关系称为“发展的社会情境”。[5]“发展的社会情境”代表着儿童在某一特定阶段所有动态变化的起始状态,决定了儿童获得新的个性特征的形式与线路。成人在“发展的社会情景”中所提供的中介促进了儿童生成新的动机与新的心理过程。“某一年龄阶段末端所出现的新的形式导致儿童整个意识结构的重组,改变了儿童与外部现实及其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发展的社会情景’必须做出相应改变。”[5]维果茨基通过阐述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发展过程的整体取向,对儿童阶段发展的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

二、新维果茨基学派对维果茨基儿童发展观点的拓展

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为其俄罗斯同事及其追随者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果茨基去世之后,后继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克服其理论中的缺点,丰富并发展维果茨基的理论。新维果茨基学派分析的起点与维果茨基是一样的,即人与动物实践活动的差异导致了两者之间心理过程的差异。人在活动过程中系统地使用工具,而动物根本不使用工具或偶尔使用工具,工具使用的差异造成了人和动物实践活动的差异,维果茨基把人和动物工具使用之间的差异归为“量”的差异(系统使用或偶然使用),没有解释“为什么”人所使用的工具对应于性质全新的心理过程。新维果茨基学派揭示了人与动物工具使用的质的差异以及人与动物活动的结构差异,并且分析了这些差异如何形成了人与动物心理过程间的差异。

(一)人与动物对工具的使用

加里培林的研究揭示了动物与婴儿工具使用之间的主要差别。[6]动物将工具作为手的延伸,工具成为肢体动作的组成部分,没有结构方面的变化,遵循的是身体动作的“逻辑”。不可否认,猿有时也会模仿人以工具为中介的动作,但这些尝试都是不成功的。文化经验的获得使儿童学会了按照工具的社会意义使用工具,如勺子的使用,勺子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已经改变了儿童肢体动作的整个结构,儿童需要调整肢体动作适应文化工具的“逻辑”,需要观察成人使用工具的示范,与成人演示的正确方式相比较,调节自己的动作。人对工具的使用需要全新的心理过程水平与之相适应。

(二)人与动物活动的结构

列昂节夫研究了人与动物活动间的差异。[7]任何动物的活动总是指向生理需要的即刻满足,即使某一活动存在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引领动物接近动机,如狼追踪、杀死、吃掉一只鹿。人对工具的使用改变了其整个活动结构,与动物活动相比,人的活动由一系列步骤组成,每一步骤都朝向目标而不是朝向活动的动机。人的活动需要自我调节过程,而动物的活动不需要。人对工具的使用导致了社会中的劳动分工,这使得人的活动更加复杂,对服务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作为程序的心理工具

如前所述,维果茨基强调了符号工具在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新维果茨基学派的重要成员列昂节夫指出,“掌握工具不仅是拥有工具,而且意味着掌握使用工具的程序”[7]。新维果茨基学派认为,成人记忆与儿童记忆的区别不是因为儿童使用了外部符号而成人使用了内部符号,区别在于对有助于记忆的程序的内化水平,内化的是程序而不是符号。

(四)中介在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一成人联合活动中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新活动发展的决定因素。依据列昂捷夫的观点,动物不可能发展新型动机,也无法发展新型活动。与之相反,人类活动的发展可以产生出新的动机与新的活动,“一个人在某种动机的影响下开始实施某种动作,随后动作的目标转换成动机,也就意味着动作转换成了活动”。[7]中介直接促进儿童将目标转化为动机,将动作转化为活动。在中介过程中,儿童掌握并获得了新的心理工具,促进了新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中介不仅创造了新的心理过程的最近发展区,也通过目标-动机-动作-活动的转换创造了新的活动的最近发展区。

(五)儿童发展的活动理论

列昂节夫强调,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参与不同的活动,不同活动在其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众多活动中有一种活动称为主导活动。在某个年龄阶段,哪种活动占据主导地位是由社会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主导活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不过,维果茨基没有清楚界定这一概念。维果茨基曾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儿童游戏,将游戏作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在新维果茨基学派那里,主导活动概念成为儿童发展的活动理论的基石。他们依据主导活动描述分析了工业化社会儿童发展的阶段,解释了随着主导活动的变化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发展。

在每个发展阶段,儿童参加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具有文化特殊性的主导活动,主导活动是由儿童的主导动机驱动的,儿童当下的心理过程服务于这一活动,但不能充分满足儿童独立完成这一活动的需要,不可避免地需要成人作为中介者与儿童一起开展联合活动。在儿童的主导活动中,中介的结果之一,活动内的某一活动目标转变成动机,成为儿童新的主导动机;中介的另一结果,儿童获得并掌握了新的心理工具,导致了新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掌握这些心理过程不仅能使儿童独立完成当前活动,也为转向下阶段新的主导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新维果茨基学派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一)理论贡献

新维果茨基学派把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合乎逻辑地融进了儿童发展的活动理论,通过强调活动在发展中的作用,把儿童的认知、动机与社会性发展有机整合在一起。

1.弥补了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些弱点与不足

活动理论发展了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并成功克服了其弱点。维果茨基理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成人的中介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维果茨基把心理工具界定为符号手段而不是心理程序,并且他没有一贯坚持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有时,维果茨基将中介描述为儿童同化交往过程中成人提供的符号工具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儿童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与维果茨基相似,新维果茨基学派坚持中介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介发生在经由特殊组织的儿童活动中,而不是发生在儿童与成人的人际交往中,主要涉及的是儿童对新的心理程序而不是符号手段的获取、掌握与内化。对儿童活动观念与中介理论的综合是新维果茨基学派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关于儿童发展决定因素的创新观点对儿童阶段发展的机制作出了更彻底的解释。

维果茨基是试图将儿童的认知、动机与社会性发展整合于一个整体模式的第一人,在他设计的模式中,儿童当前的动机和心理过程决定了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发展的社会情景”,“发展的社会情景”是儿童与成人中介性互动的环境,儿童新的心理过程与动机都是其中介的结果,而新的心理形式的出现导致了“发展的社会性情景”的变化,促进了儿童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变。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发展机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维果茨基没有详细阐明“发展的社会情景”这一概念,在他的理论中,这是一个模糊的理论建构而不是一个有关儿童发展阶段的完好的分析单位,尤其是维果茨基没有清晰区分儿童的动机与心理过程,对某一年龄“发展的社会情景”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其次,维果茨基提出了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变的原因而没有给以解释。

在活动理论中,维果茨基用来作为发展阶段标志的模糊不清的社会情景概念被主导活动概念所取代。与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性情景相比,用主导活动观念作为发展阶段的标志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它强调了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整合了动机、认知及社会因素对儿童某一年龄阶段主导活动的贡献。主导动机驱动了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当前的心理过程服务于主导活动,社会性中介为儿童提供了完成活动所需要的心理工具。最后,主导活动观念解释了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原因。在儿童主导活动的环境中,中介的结果之一,活动内部的一个目标变成了动机,成为儿童新的主导动机,中介的另一个结果是儿童的心理发展超越了当前的主导活动的需要,为下一年龄阶段转向新的主导活动奠定了基础。可见,活动理论比维果茨基的解释更有利于揭示儿童发展的机制。

2.综合了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

为了突出新维果茨基学派活动理论的创新特点,有必要将这一理论与维果茨基、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认知发展的主导活动是其探索外部世界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导致了儿童心理程序(格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决定因素的这种解释突出了儿童本人在认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忽视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皮亚杰相比,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成人的中介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维果茨基把心理工具界定为符号工具而不是心理程序,再者,他没有坚持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有时把中介描述为儿童对成人在交往过程中提供的符号工具的同化过程。

与皮亚杰相似,新维果茨基学派强调了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他们采纳了维果茨基将中介作为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在新维果茨基学派的活动理论中,中介发生在经由特殊组织的儿童活动中而不是发生在成人与儿童的互动交往环境中,主要涉及的是儿童对心理程序的掌握而不是对符号工具的掌握,将活动观念与中介理论综合起来是新维果茨基学派的一个重要创新。

3.突出了动机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新维果茨基学派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把动机因素整合进了儿童发展的模式。皮亚杰的理论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儿童发展的动机因素,他的基本假设是儿童天生就是周围环境的积极探索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被天性的好奇所驱动寻求新的刺激。与皮亚杰不同,维果茨基强调了儿童发展中新动机形成的作用,但是他没有解释新动机形成的机制。新维果茨基学派把儿童的活动作为社会中介的环境,把儿童新动机的形成作为成人中介的结果,新动机的发展导致了儿童当前活动中活动目标的转换,又引发了新的动机。以此为基础,新维果茨基学派提出了儿童阶段发展的新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由主导活动标志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主导活动在儿童发展的每个年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主导活动是由儿童的主导动机驱动的,主导动机就是在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动机序列中最重要的那种动机。新维果茨基学派创造性地将维果茨基的观点与皮亚杰的理论综合在一起,并成功地避免了这些理论的缺点,合理地解释了儿童从一个发展阶段转向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过程和机制,这是以往的儿童发展理论所不曾做到的。

(二)新维果茨基学派理论的不足

虽然新维果茨基学派的某些具体观点还处于理论思维水平,然而他们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分析已经得到西方学者实验研究的支持。但是新维果茨基学派对儿童发展中遗传作用的忽视是大多数西方学者不能接受的。

遗传决定发展么?新维果茨基学派对儿童发展中遗传作用的忽视源自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断言人与动物的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本质不同。动物生来具有低级心理过程,其发展由遗传决定。虽然儿童生来具有的也是低级心理过程,然而其发展与高级心理过程的形成联系在一起,是由社会中介决定的。尽管维果茨基强调人与动物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然而维果茨基承认遗传基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维果茨基曾经明确指出,青少年动机的变化植根于遗传决定的性别成熟。新维果茨基学派继承了维果茨基社会中介决定人的发展的观念,在谈到人类发展中基因的作用时比维果茨基的观点更为极端,认为由遗传决定的成熟仅仅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既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总体特征,也不能决定发展的个体差异。当然,这一论断也得到了一些实验研究的支持,如鲁利亚通过同卵、异卵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差异只是影响了儿童的低级心理过程,高级心理机能的差异与儿童的遗传差异无关。[8]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类发现大多集中在使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比较遗传相关与不相关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遗传相关的个体比没有相关的个体智商测量分数有更高的相关,也就是说遗传因子极大地影响了智商分数的差异。那么,智力测验测量的究竟是什么呢?对此问题,心理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众说纷纭的答案。[9]许多持智力由遗传决定的研究者一致认为智力与个体信息加工的速度有关,这类观点植根于高尔顿的研究,主要通过反应时测量智力。反过来,可以用天生的心理间差异解释个体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如此,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还原论泥潭。事实上,把智力还原为由生化因素决定的信息加工速度的理论范式与新维果茨基学派强调中介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并非完全相斥。Haywood区分了智力与认知,就像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一样。[10]Haywood认为由智力测验测得的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很难改变,与个体信息加工的速度有关。而维果茨基与新维果茨基学派研究的认知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是高度可塑的,与儿童对认知与元认知学习工具的掌握有关。依此而论,新维果茨基学派强调中介对认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是正确的,而忽视遗传对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影响则是错误的。

可见,新维果茨基学派有关儿童发展的模式中应考虑到成熟因素,当然不是说要像当代不少学者倾向的那样去测量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而是要分析成熟因素如何影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活动,如在生活的第一年婴儿的气质如何影响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情绪互动,或者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如何影响孩子的在校学习。关注成熟因素的分析不会影响对中介的强调,有利于丰富新维果茨基学派的儿童发展模型。

标签:;  ;  ;  ;  ;  ;  ;  

新维约茨基学派对维果茨基儿童发展理论的发展_维果茨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