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_刘菊平

我国体育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_刘菊平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省佛山市 52822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大进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体育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试探性地研究了我国目前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教育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了对这些培养模式的建议和看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总结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探索、规划了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专业高校向复合型、科技应用型的角度探索,怎样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的落实。重点探索了我国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展望了我国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发展前景

引言

教育改革推动了我国体育本科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都有了一系列的改变和提升。都纷纷制定出一系列的教改方案,其中专业课、德、智、文化一直是体育院校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重点培养,也彰显出我国体育本科高校教育改革及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受众关注最多的就是创新技能的培养,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在现代经济时代,一个人的价值是否得以发挥,就是在看个人对于知识的活学活用程度,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积累丰富的知识,灵活的运用才能充分显示出工作的才能和掌握知识的优势。只有依靠知识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创新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培养人才,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创新思想的竞争。

1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创新

教育不只是一种模式,他需要人与人之间用心的交流。教育的本身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它是在你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基本之上让你从中感悟生命内涵的意义所在。去领悟自身控制之下的意志行为,其真实意图在于引导接受教育的人发挥自身天性与快乐成长。进入21世纪,高科技不断的占领文化领域,以致快节奏的生活中,知识与技能不停的更新换代,生存本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知识文化和生存技能只是规范教育的某种形式和方法,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真实目的的。所以,从这个实际出发,文化也好,本领也罢,都不过是督促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媒介而已。

2体育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体育本科高校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基础上,虽然得到了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但在人才的培养途径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多元化快节奏的时代,要求发展个性,勇于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本科高校就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我国体育本科高校无论是招生方面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体育本科学生多数都是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能够获得录取机会而报考的体育本科,而不是处于对体育的热爱或者体育是自己的理想而报考的体育院校。因此体育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程的基础不好,对文化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明晰,这就导致了本科体育高校教学普遍没有普通高校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明显。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手段也没有普通院校灵活多样,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普通本科院校。

3我国体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专业教育要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

素质的养成与升华,才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这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占据最大的比例。我们要从人文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学生在人文世界里感受生命的价值,人存在的意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正因为这些因素,它才会激发学生创造性,才会让他们为这个世界去做出他们无法想象的贡献。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教育的成功与人文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全新的价值观及别样的思维理念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以教育为模式,打造人文素质,教育挖掘创新人才,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课程。正是在这个任务的基础上,我们才要把高等体育院校进行更好的人才分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专业人才固然是可贵的,而综合素养高的专业人才更加可贵,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综合性人才的竞争。几乎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才华比才能更重要。

3.2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体育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还需要一定力度的改革,而这种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他需要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运行,需要对课程,专业乃至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很多过硬的条件,不仅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科技化的教学理念、以及优良的职业道德水准,还要具有时代创新思想意识,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构建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

3.3坚持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文化课程的录取分数段相对较低,很多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不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入的,而是为了高考能够被录取而进入的,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本身没有对体育专业的热爱,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毕业以后也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与应用型体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相矛盾。因此,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要坚持就业和创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同时还有创业精神和基本的创意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使那些不打算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有一个好的未来。

3.4加强师资力量与人才优化

在师资力量配备上,要舍得下力度,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期。把更多优秀的人才吸收到教育队伍里来。对于现在体育本科高校教育人才匮乏的现状,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要舍得为教育投资,全新的教育理念会引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于师资力量的配备要实行人才优化制,教师之间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探讨,以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德才兼备的高标准教师队伍在未来教育中,一定是教育领域里的中流砥柱。

4体育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前景

由于,我国体育本科高校的专业性,导致生源文化基础贮备不足,而学校也只注重于专业的培养。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比例,迫使现在一部分体育高校本科生文化素养低,尤其校园内专业氛围大过文化氛围,更让学生倾向于单一的专业教育了。虽说部分体育本科高校完成了第一步由单一的专业性学科向学科性文化高校的转型,但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生源基础文化知识的薄弱,理解能力程度的差别,也就直接导致了创新能力和校园文化素质的无法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体育本科高校还需强化创新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体育本科高校才会在时代的大潮里不被淘汰。

结语

综上所述,对未来大学生的培养一定要从基础文化以及自身的整体素质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要取得显著成效,就要对体育本科院校现状来做最详细的规划与分析。客观实际的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以此为基础,量身订做出符合现代体育本科高校的教学方法与因势利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合理化,科学化,还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更新与完备。用以来提高体育本科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充分展现出我国教育质量的宏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杰;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0)

[2]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3]任淑淳,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4(12)

[4]肖林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9-155.

论文作者:刘菊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我国体育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_刘菊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