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转基因主粮的神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粮论文,转基因论文,神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11月底农业部门颁发转基因水稻、玉米生物安全证书,2010年1月31号公布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引爆了国内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论。今年“两会”期间,转基因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既有数名委员联名提案要求禁止转基因主粮生产,也有委员提出转基因商业化挡不住,三四年就要上餐桌等言论。笔者支持中国开展转基因方面的前沿技术研究,但强烈反对在目前全球还有巨大争议的情况下匆忙搞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无论是从实践中,还是从实验室中,转基因食品都已经被证实其能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鼓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支持方除了坚持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外,还认为转基因主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基因主粮可以有效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贡献;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品质;转美国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已经全面铺开,美国人天天吃转基因食品,其他各国对转基因食品较多持接受态度。我们认为上述几点都是不存在的,而是他们虚构的“转基因主粮神话”。
一、转基因主粮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吗?
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主要研发者、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表示,“Bt水稻”产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约8%,能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一定保障。然而,转基因主粮真的能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吗?实际上,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远没有宣传得大。即使张启发院士提供的这个增产8%的数据是真实的,对中国来说这个增产效果其实也很有限。要说明转基因水稻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首先弄明白。首先,中国大米是否紧缺?其次,影响中国大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不是种质资源不好?第三,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效果真的就那么高吗?
第一,中国大米产量及贸易情况良好,供略大于求,存在贸易顺差。
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产品。根据FAO数据库,2008年中国水稻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1%。虽然中国大米产量在2000-2003年间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但近年来产量又逐年增加。中国大米贸易近年来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进口量虽然在2006年和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贸易顺差量几乎是保持在13000吨左右,2007年贸易顺差量达历年最高,为16929吨。从贸易量的变化来看,中国对大米的国际依赖度并不高。同时,随着中国大米生产量的逐渐增加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大米出口量在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显现其优势。根据张翼的论文《中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对中国大米供求平衡的预测来看,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中国供求在2010、2030和2050年间均可保持供略大于求的状况,中国大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存在紧缺的现象,能够满足中国人民的基本需求,不存在大米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在转基因水稻能否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支持方的出发点就是错的。
第二,中国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农村劳动力的匮乏以及由此导致的耕地撂荒。
目前,在家务农的农民越来越少,当前农村被形象地总结为“386199”部队。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务农收入远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中国农民务农收入少得可怜,根据笔者研究团队2009年12月在黑龙江大米主产区牡丹江市的调研数据,当地种植水稻的农民,一年忙乎下来,一亩地只有平均127元的净收入。而该地是中国东北优质大米的主要产区,其他地方的稻民,种植收入比这个数据还要低。劳作一年的收入还不比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所以原来可以种三季稻的,就选择种植一到两季。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中国非农占地增加迅速;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耕地撂荒严重。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耕地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所以,中国的水稻产量将越来越受到耕地资源的约束。另外,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而且与耕地总量变化趋势相同,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
据FAO数据库,中国大米播种面积与大米产量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均在2000-2003年之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又开始逐年增长。播种面积与大米产量的同幅度变化从一个相当直观的角度说明,影响中国大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还在于播种面积。
第三,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根本谈不上解决粮食安全。
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远没有宣传的大。以这次批准的“Bt水稻”为例,据说产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约8%,这个增产效果其实很有限。正如以上所言,目前中国水稻不是产量不够,而是供需基本平衡,而且当前影响中国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太高而收购价格太低。如果国家真的缺少大米了,只要农民们能够真正地可以从种植水稻中获得好的收益,那么减少这些撂荒面积,减少每亩地撂荒的时间,挖掘南方水稻的生产潜力,将南方的一季稻改为两季三季,大米产量便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这些价格收益带来的增产潜力相比,目前转基因水稻所带来的10%以下的增产潜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再来看国际层面的粮食安全,不少转基因研究者神化转基因技术,认为目前全球有10亿饥民,通过发展转基因作物就可以解决全球10亿人的饥饿问题。其实这完全是误导。目前全球10亿人饥荒主要在非洲,那里一直在发生部落冲突与战争,根本没有心思种地,大量的土地在闲置着。河北的农民跑到非洲种菜就可以发大财,如果没有战争,仅靠常规技术就完全可以解决非洲的饥荒问题。战争问题是什么技术都解决不了,更不要提转基因了,只有结束战争才能解决饥荒问题。
二、转基因产品真的无害吗?
首先,从转基因的生态影响方面来讲,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并不能降低农药使用量,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将产生抗药性,农药使用量会进一步加大。农药问题本来是工业化农业的后遗症,工业化农业抛弃传统生物防治技术,片面依靠化学品,结果各种虫草一块杀,导致许多益虫益草被误杀,生物链被切断,农药施用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转基因技术本身就是工业化农业的一种,长期使用之后只会导致对农药的更大依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经过我们的调研,很多农民说转基因作物其实还是需要农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棉铃虫虽然少了,可是蚜虫、红蜘蛛等都上升成为主要害虫。更为致命的是,从苗期到采收,各种病害非常难以预防,农民们只能不停地打农药。因此转基因技术既没有降低农民的成本,也谈不上任何环保。
其次,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不少研究人员认为Bt蛋白基因植入棉花、大豆上都没有问题,所以放在大米里也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声称已做了试验,专门验证了Bt蛋白对人没有毒性。其实这些说法有几个误导成分:
第一,假定Bt蛋白基因与大米基因结合不会产生其他成分。目前他们声称Bt蛋白无毒,但一直没有说明Bt蛋白基因与大米基因结合后会不会产生其他新的物质。
第二,小白鼠实验安全不等于用在人身上安全。目前的都是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这些研究者假定只要小白鼠没问题了,人吃了也应该没问题。其实人类远比小白鼠复杂,小白鼠没问题,远不能得出结论说人吃了也没问题。
第三,安全试验观察时间太短。转基因大米究竟安全与否,几年的实验是远不够的,因为过去的食品安全出问题都有一个慢长过程,某项技术的副作用一般都是在使用二三十年之后才显现的。比如那个瘦肉精,刚开始出现时一直作为一个新技术被大力推广,使用二十年之后才发现其毒性太大而被禁止;DDT也是在刚出现时效果神奇被大力推广,三十年之发现副作用危害大而被禁止。转基因大米由于人为地在大米DNA中置入Bt基因,这个新的基因组合会不会产生对人类身体有害的东西,目前根本没有去检测,所以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最后,正是因为对转基因的危害性存在诸多疑点,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和食品行业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有调查显示,94%的欧洲人、95%以上的俄罗斯人、90%的日本人不愿意食用转基因食品。正因为公众的强烈反对,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转基因主粮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虽然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但其中大部分大豆用于出口,剩下的则主要用于制作动物饲料和生物燃料,作为主粮的大米、小麦根本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中国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投入商业化种植,也可叫“敢为天下先”了。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每年中国要消费1.7亿吨大米。转基因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入研究,也可以在小作物上进行商业种植试验,但如果在全球还对这个问题还远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就贸然去进行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是不是太超前了?
三、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
当前,中国对转基因产品既不能妖魔化,但也不应该放任化,对转基因口粮作物产业化应该慎之又慎,应该缓行。对于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类作物,一定要等到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推广。况且,那些转基因大米的鼓吹者所宣称的好处,实际效果极有限,与我们消费者要承担的心理成本压力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在研究方面我们还是加大研究力度,进行技术贮备,但实在是没有必须就匆匆忙忙去搞大面积的商业化推广。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对待转基因产品,中国目前亟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学研究,警惕专利陷阱,反思巴西等国的教训。
目前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垄断在孟山都、拜耳、先正达等公司手里,尽管中国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投入来进行突破,但中国的转基因技术依然还很弱。绿色和平组织在《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指出,中国正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比如,华中农大研发的Bt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国外专利,中科院的CpTI转基因水稻涉及至少5~7项国外专利。这对国家的粮食主权来说不啻是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孟山都利用转基因技术专利基本上控制了阿根廷、巴西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巴西过去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但在上世纪末部分土地被偷偷种上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结果在2003年孟山都开始向巴西豆农收取专利费。孟山都还以同样的手段收取阿根廷农民的钱,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基本上把阿根廷的大豆都给占领了。更夸张的是,孟山都与购买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农民签定合同,不允许其在第二年使用保留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否则要索取专利费。
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水平与外国专利相比还差得很远,如果现在就贸然大面积推广,外国公司将很快占领市场,到时他们向农民收专利费怎么办?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收取专利费估计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问题,收不上来专利费,中国是小偷的名声估计将会在国际上被炒作数遍,就算收上来了,也会加重农民的负担。
第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对转基因作物审批实行透明化管理,建设独立的第三方转基因作物审定机构。
目前中国的转基因审批环节存在太大的漏洞与不透明,我们对转基因的审批闸门基本上掌控在一批利益相关者手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里2/3的成员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的很多人都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而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中立者太少或者暗箱操作,让目前这些转基因支持者所宣称的好处令人生疑。《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而中国是缔约方之一,我们应该充分遵守该议定书的规定。绿色和平质疑“为何不公开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名单”、“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是否参与讨论”、“是否会咨询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是有道理的。由太多利益相关者出台的东西,如何保护消费者而不是纯粹研究者或者生产者的利益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这一方面,印度将转基因产品的最后把关者放到环保部,值得中国学习。不久前,印度最后宣布否决转基因茄子种植的是环保部长而不是农业部长,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印度没有农业部,而是农业部一般管农业生产,他们主要关注点应该是增加产量,而环保部可以作为一个相对中立者对产量的增产技术进行环境评估,更会考虑健康、环境及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缺乏一个独立的审定转基因作物的机构。目前的转基因品种审定基本上都把持在农业部门手中,我们应该谨忌这种王婆卖瓜式的审定。近期农业部门召开了一个转基因座谈会,邀请了一大批院士,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有很多问题。因为基本上这些专家都是转基因科学家,让他们讲转基因安全不安全,其可信度与公信力是要大打折扣的,原因很简单,卖瓜的王婆不可能说自己的瓜不甜,他们不可能否定转基因作物,要否定的话研究经费、商业化种植的利益就都没有了。韩国的“克隆之父”、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前些年拼命忽悠韩国政府,骗来大批的科学研究经费,但却拿出假东西来骗政府与公众。黄禹锡这种为了获得政府资助不惜造假的行为,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转基因作物的最后审批权应该从农业部门中转出,比如授权给环保部或者卫生部,进行最后一关的把门,同时加强第三方审批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流通管理。
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但在此之际,绿色和平组织却爆出沃尔玛非法出售转基因大米。2009年10月至11月,绿色和平组织就对国内8个城市的9家大型连锁超市展开调查,检测结果显示,在长沙沃尔玛超市出有转基因大米在售,在四川成都伊藤洋华堂超市有未经国家认可产地的转基因木瓜。由此可见,农产品流通管理很混乱,农业部门根本无力监管。一些剧毒农药包括瘦肉精等,已打击很多年,但目前依然在市场上生产、流通、出售,由此也可以想象得出农业部门的执法效果。
有人认为转基因产品可以流通,只要加标签就行了。但单靠转基因标签来管理转基因产品的可行性不太大,因为那些转基因大米经营者都知道如果贴上转基因标签,必定会引来消费者的拒绝,贴标签的产品价格一定会低于没标签的,所以他们为了多赚钱,有可能干脆以转基因大米冒充非转基因的,就如目前的毒豇豆充好豇豆一样,这样标签就成为一个没什么作用的东西。中国的作假者成本太低,目前执法打击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想用标签来解决转基因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尽快出台转基因食品流通执行规定和相关法律。否则会导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混乱,更甚者,会引发中国人民对国内农产品的集体恐慌和不信任,这样不仅会危及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将严重影响中国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标签:转基因作物论文; 转基因水稻论文; 大米论文; 转基因大米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粮食安全论文; 水稻论文; 种植业论文; 农民论文; 孟山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