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有企业的职工监控约束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约束机制论文,职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公有制企业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近年来,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时有发生,“穷庙富方丈”现象十分惊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公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徒有虚名,职工监控完全丧失,职工不仅丧失主人地位、监控能力,而且常常沦为被改革的首要对象,职工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因此,探索建立以职工为主体的企业民主管理和职工监控约束机制,对于确保公有企业及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1.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现代企业制度公有性质决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因此,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公有制企业里,职工间接或直接拥有对生产资料占有和支配的权利,职工不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既要发挥企业职工参与决策管理的作用,又要发挥企业职工的监控约束作用。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要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前提的,公有资产处于控股地位,因而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监控权力没有变。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有资本为主体与职工劳动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而必须把所有者的决策管理与职工参与决策管理结合起来,把所有者的监控约束与职工的监控约束结合起来,从而把现代化管理的优势与社会主义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得职工真正做到既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又参与企业的内部监控约束,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所以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也是现代制度公有性质决定的。
2.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是遏制当前“穷庙富方丈”和公有资产流失的紧迫需要。
目前,一些公有企业在改革中普遍存在忽视职工主人翁地位现象。把职工当成改革对象,而不是依靠对象,企业职代会及广大职工民主监督徒有其名,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虽然也有不少法律条文规定,但其笼统性,欠操作性,在企业领导的专断面前,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加上公有企业领导的行政任命制,使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或不善经营者走上企业领导岗位,两权分离思路对企业经营者只重激励而忽视监控约束,导致一些企业领导者滥用自主权,大肆挥霍,贪得无厌,无所顾虑,成为“穷庙”里的“富方丈”。当“穷庙”里的“富方丈”们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置广大职工生活于不顾,利用自己的职权大发“企难”横财时,而职工却因一无经营权二无支配权,三无监控权而束手无策。可见,公有企业忽视职工监控约束是“穷庙富方丈”得以存在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根源。
事实证明,职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离开职工靠少数眼睛监督企业纷繁复杂的制度实施过程,只能是挂一漏万的监督,同时,由于广大职工与本企业领导者朝夕相处,最了解企业领导者情况,他们最有资格和能力来监督企业领导者的行为。此外,职工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企业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得不以主人翁的态度注视企业的一切,因而职工是最积极最主动的监控力量,并且他们可以在不耽误正常生产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简便和有效的监控,同时职工监控还是监督成本最低的。事实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种违法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人,大都是普通职工群众。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来我国受到处理的企业经济违法违纪事件,约80%是由职工群众直接举报或协助调查出来的。
目前在西方企业管理和监督体系中已部分地吸纳职工“参与”,真正能够让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控的是我们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是公有企业遏制“穷庙富方丈”和公有资产流失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
3.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公有企业健康发展壮大。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办好企业,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把精力放在相信职工、依靠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上拓展思路,江泽民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广大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职工群众在实践中有许多生机勃勃的创造,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让职工参与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些决策有利于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在仍然有些企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存在只抓企业领导权而不抓企业效益的恶习,职工有公愤。如果发动职工群众参与本企业的改革,让职工参议如何扭亏增盈,如何确定改制,如何组建领导班子等,充分体现他们的意向,职工自己就会共同担负起企业改革成败的责任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压力。如果把职工搁置一旁,只要他们遵守厂规厂纪上班劳动,不要他们“多嘴多舌”参加民主管理,企业亏损或破产,却要职工来承担后果,职工当然会有意见。
实践和理论都证明,职工是企业经常效益的直接创造者,职工对企业经营者认同与否及二者之间齐心协力程度如何,对于提高企业劳动效率乃至企业生死存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使企业领导者接受职工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有助于企业领导者保持清正廉明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认同,因而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壮大有着重要作用。
二、建立职工监控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1.健全完善职工监控约束的动力机制
实践证明,每一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职工也是如此,因此,职工有无监控约束的积极性取决于对职工监控约束的激励,这种激励包括权力激励和利益激励。有了激励,职工监控才真正有了动力。
一是权力激励。首先是职工具有选举职工代表进入企业领导层的权力,对于股份制企业职工选举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未改制的公有企业由职工民主选举厂长经理。其次是职工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权,表现为职工通过职工大会、职代会、工会参与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审议建议权,对企业重要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企业职工福利问题的审议决定权。当然,任何企业职工上述权力都不是无限的,都不能替代所有者大会的最终决定权,都不能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选择管理者、收益分配、监控约束的最终决定和否决权,但对于职工的上述权力,股东大会必须认真对待,可以考虑上述权力由职工先审定再提交股东大会作最终表决,或股东大会某些有关职工利益的决议由职工再表决若未超过20%支持率,该股东大会决议无效。
二是利益激励。利益激励是最根本的激励,对职工的利益激励必须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主要有:①职工持股式。公有企业可以吸收职工资金入股,使职工成为企业所有者,这样职工不仅可以获取劳动收入,而且可以按股份比例分享企业利润。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发挥职工关心企业未来兴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职工劳力入股式。可以考虑把每个职工当年所得的工资总额的一部分和企业公益金折成股份,同其他资本一样享有股东权利,使职工更加关心企业发展。③科技知识产权入股式。可以把职工投入生产的科技发明、小发明革新、合理化建议的市场评估价值总额折成股权,享有股东权利,以激发职工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④给予职工一定股票期权,即职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以按约定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企业股票,以促使职工更关注企业长期发展。
2.健全完善职工监控约束的制动机制
职工监控约束仅有动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由职工行使的制裁手段和措施,即制动机制。如果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非法行为、损害国家、所有者、职工利益行为没有强有力的制止手段和能力,则职工监控约束将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职工监控约束的制动机制有以下方式。
首先是企业负责人中职工代表行使的参与功能和制动功能,包括职工董事对重大事件、选择经营者的制动权力,职工监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控约束作用。
其次是职工对企业负责人中职工代表的弹赅、罢免权。对于不能够认真履行职务或不能有效维护职工利益,甚至损害职工利益的领导人中职工代表(如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可以进行弹赅、罢免,只要职工中有5%人联合提出弹赅、罢免建议即可提交职工大会或工会进行表决,表决结果超过半数就应立即更换选举新的职工董事或职工监事。
第三是职工对企业聘任经理及现任经理预警和解聘的参与权。可以规定凡准备聘任为企业经理的人员必须首先经过全体职工民意测验,支持率低于20%者不得聘任。对现任在职经理人员每3个月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职工支持率低30%就应对经理人员发出预警信号,督促改善,支持率低于20%的,董事会必须解聘。
第四是职工对某些重大事项的先审权,职工对企业重要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企业重要问题经过职工大会、职代会或工会讨论制度。
第五是职工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民主评议制度,职工对企业领导者违法或经营不善的揭发、检举权和受奖权,职工对企业经营者不满或管理措施不满的罢工权。
第六是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工会对企业财务会计检查监督权。凡是职工对企业财务报告有疑点的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疑点的(如对物质采购中进价较高的,销售中费用过高等问题)。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可以督促监督机构或组织人员进行详细检查调查,并把结果通报全体职工。
3.建立职工监控约束的信息传递机制
监督的关键是监督者能够接收到及时、真实、全面、有效的信息,职工监控约束的关键是要建立向职工传递真实有效信息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经过和执行结果向职工报告制度。首先,定期召开全厂干部和职工代表大会,讲明国家关于发展工业的各种政策,企业现实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使职工能明确了解各项工作。其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件也应以适当方式向职工公开通报。第三,企业经营者每年年终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报告本年度生产经营决策是如何制订的;在执行决策过程中,生产经营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出现过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现时生产经营上还存在着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时,在报告中也要讲明下一年决策要点,并组织职工进行讨论。
(2)企业领导者向职工报告制度。主要有企业领导中职工代表每月通过职代会或工会向职工报告工作和企业情况制度。企业经营者每年通过职代会或工会向职工报告工作述职及企业情况制度。企业领导者家庭财产每半年、一年向职工公开报告制度,企业领导者自己或亲属在企业外兼职报告制度。
(3)监督部门对企业监督向职工报告制度。包括企业监督者中职工代表(每月)定期向职工报告对企业监督情况制度,有关部门对企业有关问题查处或审计结果向职工公开报告制度。审计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任前、任中(定期)、任后审计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开通报制度。
(4)向企业全体职工公开用人制度执行情况。首先企业要制订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如何去执行制订的人事制度,在选用厂级以下的各级管理干部、招聘技术人员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上的做法,也必须让企业内的全体职工知道。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向全体职工公开执行用人的规章制度的方法和结果,这样能减少和消除职工和厂级领导之间的矛盾,能消除企业人事工作中的一些不正之风,能促使全体职工做好工作和消除劳动的压力感。
(5)向企业全体职工公开企业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公有企业应督促财务科室把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执行情况;采用布告形式用文字把每月的收支详细帐目,特别应把企业领导班子中的人员差旅费,招待费等公布出来,让全体职工都知道,职工对公布的帐目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对提出的问题,财务科室必须认真作出解答,直到全体职工没有人再对财务收支的详细帐目有疑问为止。
4.建立职工监控约束的法律保障机制
要使职工监控约束落到实处,还必须从立法、执法监督和对违法者的有力制裁上进行保证。
(一)加强职工监控约束的立法。国家应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企业利益、职工权利及职工监控约束的激励、制动、信息传导的落实,使职工监控约束有法可依。
(二)建立职工监控约束的执法监督机构。政府中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授权公有资产管理机构(或有关部门、地方工会组织)监督职工监控约束政策的有关当事人,应予以一定罚款或其他处罚,同时勒令其及时纠正。
(三)发挥工会组织在实施职工监控约束机制上的主导作用。首先,工会组织领导应完全由职工选举产生,确保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的代言人。其次,工会组织应及时收集接纳广大职工对企业各方面的监督意见,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企业领导层,起到预警监督作用。第三,工会组织应积极与政府有关执法监督部门建立联系,对职工揭发检举企业领导管理层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初步核实基础上应及时向政府执法监督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核实。第四,企业工会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成为社团法人。我国《工会法》规定:“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为此,企业工会组织应建立股份基金或职工持股基金,由职工将其股金委托工会持有,使工会代表职工行使股东权力,同时工会到社团登记主管部门依法登记为社团法人。从而可以合法地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与监控约束,并进入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真正代表职工对企业经营者起到监控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