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勇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心卫生院熊家庙分院 ;甘肃庆阳745102)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该院自2016年2月一2018年2月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个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疗法结合运动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平均浓度为(11.2士2.3) mmol/L,经该院治疗后血糖平均浓度变为(9.51士1.22 )mmol/L;观察组在治疗前血糖的平均浓度为(11.8士2.7) mmol/L,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变为((8.35士1.24) mmol/L,对照组总有效率68.5%,观察组总有效率93.4%,两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和运动疗法相结合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康复;运动康复方法;临床应用
糖尿病(DM)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同。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紊乱,使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又可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我科自2016年2月一2018年2月共收治50 例2 型糖尿病,采用中医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25 例中,男14 例,女11例;年龄35~70 岁,平均(52.5±8.1)岁;多饮8 例,多尿1 例,多食2 例,体重下降9 例;观察组25 例中,男13 例,女12例;年龄36~71 岁,平均(52.8±8.2)岁;多饮9 例,多尿2例,多食1例,体重下降8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三多一少”症状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WHO 糖尿病诊断拟定。临床见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并符合下列标准:①先经饮食控制2 周:空腹血糖(FBG)>7.8 mmol)L,或餐后2h 血糖(PBC;)>11.1mmol/L;②无酮症酸中毒、感染,无其他内分泌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疾患;③无胰岛素治疗史,能积极配合治疗者列人观察对象。
l.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内服消渴方:麦冬10g,黄连l0g,生地黄15g,白人参l0g,天门冬l0g,黄芪10g,花粉10g,知母10g,地骨皮10g,山萸肉l5g,黄精15g,三七粉3g(冲服)。每日l 剂,水煎服,分2 次服。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要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轻度至中度的耐力性运动,运动强度相当于50-60% 最大吸氧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每次活动前要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有5分钟左右的整理运动。运动的程度为每日或隔日运动1次,视运动量大小而定。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有兴趣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采用中等运动强度的耐力性练习,运动时消耗的氧气占本人最大摄氧量的50-60% 。如步行、太极拳、打球、游泳、爬山、自行车等均可选择,每周运动至少3—5次。
1.4疗效标准:参照1993 年《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FBG<7.2mmol/L、PBG<8.3mmo l/L: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FBG、PBG 较治疗前下降10%~29%;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FBG 与PBC;下降符合上述标准者
1.4统计方法: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平均浓度为(11.2士2.3) mmol/L,经该院治疗后血糖平均浓度变为(9.51士1.22 )mmol/L;观察组在治疗前血糖的平均浓度为(11.8士2.7) mmol/L,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变为((8.35士1.24) mmol/L,对照组总有效率68.5%,观察组总有效率93.4%,两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4000多万人,还未包括未被发现的准糖尿病患者和糖代谢调节受损的前期糖尿病患者。严格饮食控制、适量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病情监测、预防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金标准。其中,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多优势,中医遵循调制肺腑、补虚泄实、平衡阴阳等治疗法则,同时辅以针灸、推拿、内服、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的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可改善体质,并且在治疗的同时可以消除体内的垃圾,对抗衰老[2]。中药的降糖作用,虽然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降糖作用温和、稳定,不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也很显著,对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多种慢性并发症疗效良好、稳定,且方便易行。运动能使肌肉在血浆胰岛索浓度相对降低及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加强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运动促进脂肪利用,降低体重,提高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便于葡萄糖的利用,减轻B细胞的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糖代谢紊乱。运动疗法主要是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索的敏感性,改善糖和脂肪代谢,提高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激素调节能力,同时提高体力和工作能力,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减少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中医中药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调理的良方,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有着明显的优势,结合运动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l]杨云辉,谭显芳.中西医结合洽疗2 型糖尿病49 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1, 17(1):35.
[2]焦玉生,王瑞芬.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人家健康:学术版,2013 (23 ):212-213.
论文作者:李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浓度论文; 平均论文; 胰岛素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