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胃肠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胃肠炎患儿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其中36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其中27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5%。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小儿胃肠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能够维持患儿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其皮肤完整性,促进患儿对营养的吸收,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胃肠炎;综合护理措施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在儿科住院病儿中,因胃肠炎住院所占的比例甚高,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1]。胃肠炎的特征为不同程度之腹泻、呕吐、腹部痉挛及发热。现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炎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小儿胃肠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胃肠炎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各20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3±1.2)岁;对照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8±0.9)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
(2)监测患儿活动量、意识状态、身体的反应、体重的变化,并观察测量患儿的排泄物、尿液的总量与比重等,加以记录及评估。
(3)护理人员在监测患儿的同时,须随时和患儿最近一次的检验报告及监测数值进行比较评估,做为重新修正护理措施的依据;当发现患儿病况与医疗措施有所差距时,必须提出疑问并与医师共同商讨[2]。
1.2.2静脉治疗以维持体液与电解质平衡
(1)病儿每日的静脉给液量要仔细的计算,避免循环负荷过重。
(2)为病儿执行静脉注射时,须选择较不妨害患活动且较易于保护或约束固定的部位,以预防患活动时受到伤害,或是静脉灌注失效。
(3)每小时要检查流速是否正常、顺畅,静脉注射部位有无渗漏。
(4)每天量体重,以作为液体需要量的指标。
(5)患儿若已能由口进食,应仔细评估静脉注射后的输入量是否符合医嘱,以防循环负荷过量。
(6)设法转移患儿对点滴的注意力,对于婴幼儿需给予抚抱,较大的孩童则可坐轮椅或步行外出散步。同时,护理人员应让患儿了解其治疗的意义,并保证其安全性。
(7)当执行输注时,必须预防感染的发生。输注后24h内须更换点滴瓶,72h内须更换输液套管及注射部位[3]。若注射部位有发红、疼痛或分泌物流出,则须立即拔除注射针,更换注射部位。
1.2.3饮食护理
(1)对于腹泻患儿,应减少饮食或降低牛奶的浓度,待病况改善时逐渐增加奶量及恢复牛奶的浓度。由于患儿的饮食量减少,故要注意所准备的食物量不要过剩,使其在存放期间滋生细菌、腐败,而对患儿的肠胃道再度造成不良影响。
(2)如属温和的腹泻,可让患儿直接由口喝下电解质溶液。患儿的饮食可渐由清流质改换为脱脂奶,再恢复至一般的饮食。
(3)当得知腹泻的原因后,必须教导母亲调制适当的食物配方、准备、处理和储藏的方法。
1.2.4皮肤护理
(1)常改变姿势和给予良好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可能因脱水而产生的损伤。
(2)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洁会阴部,并用较柔软的纸巾沾拭,保持干燥,以避免酸性大便所引起的肛门周围皮肤损伤。
(3)如果患儿臀部已有破损,则应保持该处干燥,或以烤灯烘烤。但要注意至少每 5min检查1次患儿皮肤状况,谨防灼伤。
1.2.5呕吐的处理
(1)呕吐发生时可将患儿抱起,脸朝外、头稍低,注意用手托住其头部以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2)呕吐后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特别注意脸部、耳后及颈部皮肤皱褶处,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湿疹。
(3)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时间(距离喂食的时间)。
(4)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减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的恐惧紧张。
(5)在喂食前后不宜施行任何治疗或护理。
(6)指导正确喂食方法,包括喂食的技术与食物的内容。①维持餐具的清洁。②每次喂食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不宜喂得太快,量要适宜[4]。③喂奶前给予更换尿布,以减少喂食后体位的改变。④喂后予以排除胃内空气,采右侧卧或抬高头部并侧向一边,以预防呕吐或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2.6增进病儿的舒适
(1)必要时给予全关节被动运动(ROM),以避免卧床过久造成关节僵硬。
(2)当患儿禁食,需给予特别口腔护理,饭后或1次/4h,这是因为口腔唾液减少易导致细菌滋生[5]。
(3)在吸吮时常会吞下空气,故需要时常拍背嗝气。
1.2.7心理护理
(1)依患儿年龄可以了解的语言向他解释做了什么,检查后抱抱他使其舒适、有安全感。
(2)提供一些适合其发展年龄的娱乐游戏,依患儿的喜好,在不影响医护措施的原则下,满足其需要,尤其是患儿必须在床上休养时,以减轻其住院治疗期间的压力及焦虑。
(3)饥饿的小孩情绪是不会安适的,除予以喂食外,如因患儿在禁食中,进行身体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可能会有助于安抚其情绪。
2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
2.2护理满意度
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定,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满意,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3结果
3.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4讨论
小儿胃肠炎首先出现的征象是次数频多的稀便,早期通常会伴随呕吐。因为每个患儿大便的次数与性质有个体上的差异,所以必须和患儿平时排便习惯或粪便外观做比较[6]。最常见的腹泻大便是绿色、水样且有恶臭。可能会有呕吐、腹部痉挛、腹部触压痛,及里急后重的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研究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18例,治疗显效率为52.5%,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其中36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治疗显效率为35%,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其中27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5%。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小儿胃肠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能够维持患儿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其皮肤完整性,促进患儿对营养的吸收,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凡凡.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儿童急性胃肠炎护理中应用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34).
[2]唐任文.对急性胃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39-40.
[3]唐任文.对急性胃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39-40.
[4]梁红燕.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胃肠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8):252-253.
[5]王丽,鲍晓英.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3):191.
[6]谌顺丽,刘佳,李景瑜.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的影响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127-128.
论文作者:李忠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患儿论文; 胃肠炎论文; 措施论文; 满意度论文; 小儿论文; 病儿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