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求索——提升英语教师新课程执行力的前期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执行力论文,英语教师论文,现实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尽管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仍然感觉到新课程给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教研部门,如何引领教师克服困难、解除疑惑、明确方向,如何帮助教师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五个多月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感觉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求索的过程。我们的理想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新课程执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然而,目前教师的现状是: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方式方法较陈旧。虽然他们容易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习惯很难转变。总之,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很大,要取得课改成功,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
高中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即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当然,新课程执行力只能在执行中提高,在提高中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个人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任何外在力量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教研员在新的高中课程改革中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一、我们的思考
1.新课程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新课程执行力,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领悟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原则和内容,领会其产生的意义和背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设计和构想。
(2)具备执行新课程的专业支撑
新课程和新教材与以往课程和教材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而且需要整体熟悉课程设置和安排,熟悉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有能力拓展专业领域(如积极开设选修课)等。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了。
(3)具备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正确解读和把握课程标准,而且能将课程标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具有对新教材的研究、把握、取舍与实践的能力,能处理好教材与新课程理念、学生、教师自己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等;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具有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原则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包括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等。
2.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调查(如问卷、座谈、讨论等),我们了解到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执行力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如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而其呈现形式更具体,更复杂,也更具有挑战性。
3.我们的工作思路(对策)
根据课改要求,结合海淀区英语学科教学现状和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我们确定的工作思路是:依靠专家引领,以教材研究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从新课程准备阶段开始,在新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有重点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同时借助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等形式,帮助教师走好实施新课程的每一步,真正使课改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以期实现教师发展与课改成功的双赢。
二、高一英语课改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从时间上看,我们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教师培训和过程引领。
1.前期准备
全方位解读新课程,尝试新课程理念,落实课堂教学的初步实践活动。
2007年初,在对新教材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解读之后,我们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为核心目标,开始了实施新课程的具体准备工作。
(1)组建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教师核心力量
2007年上半年,在新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北京教研部合作组建的海淀区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研究课题组成立,吸纳了海淀区十几个学校20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第一梯队参与课题研究,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习与探索。这20位教师在课题组的带领下,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探讨新教法,实践新理念,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又为海淀区高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2)召开课堂教学现场会,对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2007年上半年,我们召开了“海淀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向全市英语教师展示了六节研究课。研讨会邀请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以及北京市教研部的资深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专家进行听课、评课,对全区英语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在研讨会上,专家们从课程改革的高度对这六节课进行了点评与指导,使与会教师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明确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次活动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也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录制教师培训研究课,从多个层次解读新课程标准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北京市教科院和海淀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课题组的指导下,录制了为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的研究课。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北师大版教材模块1第一单元六节研究课的录制工作,而在此之前我们对教材知之甚少,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学习与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一方面,我们请专家给课题组骨干教师做讲座,解读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并组织他们学习和研讨;另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亲身感受备课、磨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②打造教师团队,集群体智慧于每一节课
我们将课题组20名教师分成五组,每组选择一个授课课题,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分工备课,并安排试讲等。每组配备指导教师,参加小组集体备课,并在理论和教学实施方面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备课、讲课的质量。
③集中研讨,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意图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课尽可能完善,我们安排了集体说课和现场研讨会,使教师们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理解,不断反思和改进实践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线教师、教研员、课程专家和教材专家形成了合作共同体。在研讨会期间,除了课题组安排的集体研讨活动外,每个备课小组安排的试讲、专家点评和研讨等更是不计其数。
④组织教师进行反思
教师仅参与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在完成研究课录制之后,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新课程教材的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为主题,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研讨与改进的全过程进行教学反思。从受训教师的反思报告中可以看出,撰写反思报告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教学理念的深层理解、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教学实施的理性认识。
2.教师集中培训
为了使所有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在暑期做好理念和操作层面的准备,我们按照北京市教委的安排,在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中心的规划和组织下,精心安排了对全员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培训组织形式(分班与分组)、培训内容、培训活动设计,乃至培训成果的总结、呈现以及进一步推广等都做了细致的考虑和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主要培训活动包括观念引领、教法培训、课例观摩与研讨反思以及实操训练四项内容。
(1)观念引领
观念引领主要是由课程改革指导专家对课改理念进行重点解读和精辟分析,帮助教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通过分析教学设计,引导教师关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标。专家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引导教师走进新课程标准,使教师了解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2)教法培训
一方面,由外语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重点讲述高中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案例,从各个环节启发受训教师共同思考,运用新课程理念解决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指导教师在设计词汇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教学活动要有层次性,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策略,鼓励创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整合教材,尊重个体差异等。
另一方面,由教材主编对教材进行分析,使受训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和编排,以及教材编者的编写思路,使教师通过实例了解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内容翔实,生动活泼,启智创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合了语言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协调发展,注重语言学习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探究,注重课堂与社会的结合等。
(3)课例观摩与研讨反思
在理念培训和操作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录制的骨干教师新教材示范课,要求教师在理解专家讲座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理念,带着问题听课。观摩之后我们将教师分组,就所观看的示范课进行小组评议与研讨。讨论的题目是:本节示范课的教学设计在哪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意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达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体现了什么理念;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等。讨论后,各组教师回到主会场,分组发言进行大会交流。教师们充分感受到,授课教师的示范课较好地实践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听课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们也对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交流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4)实操训练
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位教师只有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才能得到落实。我们培训的第四项内容就是安排教师分别进行第1、2模块各单元的分课时教案设计。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边听专家讲座边思考,边钻研教材边设计,培训结束时进行大会交流。我们感到,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经开始关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3.过程引领
在正式进入新课程之后,为了使所有一线教师能迅速适应新课程,有效提高每一位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以课题研究促课堂教学改革
由北师大、北京教科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合作组建课题组,确定了本研究的总课题,即: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与教师自主能力发展。课题组下设以学校为单位的10多个子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
(2)及时进行教材教法指导,帮助教师走好高中新课改的每一步
在新课程实施的四个月中,我们共组织了十次教材教法培训。各校备课组对教材模块1和模块2每个单元中的每个课时(50个课时)都进行教材分析、思路讲解、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使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避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同时我们把教材教法的资料以及备课材料下发到各校,使全区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减轻高一教师的备课负担。此外,为了使课题研究有更大的辐射作用,我们邀请课题组指导专家做“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专题讲座”,还请课题组骨干教师做“新课程评价理念与实践”主题发言,使教研活动和课题组的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能扎实地与教学实践、教改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全区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工作。
(3)以研究课和示范课等形式呈现高中课改新理念
①在第一批示范课录制完成后,我们继续组织第二批英语新课程示范课的录制工作,使更多的骨干教师在参与示范课录制的过程中开展研讨、反思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执行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示范。我们开展了多次听课与研讨,让任课教师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教学研讨,共同商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认识到: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到课堂教学的落实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研讨任务。
②组织全区高一英语研究课
根据海淀区学校的不同层次,我们分A、B(普通校和示范校)两个层次推出7节研究课,同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都能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推出的研究课针对性更强,更具有可借鉴性,同时也能调动普通学校教师的热情,使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更有成就感。
(4)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我们成立了海淀区中心大备课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依托各自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共同承担备课和讲课任务。每次备课由主讲人负责,集体合作讨论,分工设计教学课件,一起交流教学思路和活动设计,完成两个课时的教案(供参考使用),经反复修改后,在区教材教法进修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这项活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了很多资源,创造了资源共享的条件。
三、取得的成效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成效
(1)具有较高课程执行力并具备一定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英语学科新课改在海淀区平稳过渡和发展,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并且操作性较强;教师在区教研活动的指导下,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能力,尤其在语言输入策略教学和词汇教学方面,能较好地体现教材编者意图,在课堂活动中能初步体现新课程理念。
(3)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培训教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带动、全员全程培训以及听课、评课和反思等)。
(4)前期工作成果得以巩固与推广,并为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做出了一定贡献,如英语学科全员参与的培训模式,新教材11节示范课的录制,以及教师培训包的制作等。
2.努力方向
(1)继续发挥课题组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把研究课题带到本校,带领本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一起研究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年轻教师,促进他们的成长。
(2)加强教材研究,体现教材理念和编者意图。引导教师在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教材,纠正随意删减或增加教材内容的做法。
(3)加强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努力改变传授式教学习惯。只有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创造性地设计学生感兴趣且有时效性的课堂活动,并采用能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探究、体验、自主、合作等),才能逐步改变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方法。
(4)加强语法、词汇教学研究,落实教学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也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难点。
注:本文为“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与教师自主能力发展”总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参与课题研究的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