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教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引言: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们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愈加重视,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在语文学习中融入国学经典诵读,尤其是低年级段,更应该作为小学语文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对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启蒙性学习具有一定益处。此外,在小学低级段就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渗透国学元素。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特点分析
在部编版教材中涉及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以经典诗文为主,其中还包含许多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这些诗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才入选教材中,此外,国学经典诵读并不是只限于教材中,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优秀读物,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并在初步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融合诵读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体会经典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国学经典读物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具有趣味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入选语文教材的国学经典一定具有代表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专家以及特级教师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诗文,达到育人目的,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教材中涉及的国学经典大多趣味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国学经典作品以故事、诗歌或是名言警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适当地配有插图,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所选内容篇幅较小,叙述口语化,且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朗朗上口,节奏感较为强烈,这些特点在无形之中吸引到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并加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二)具有渐进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学经典诵读亦是如此,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因此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主要围绕“养性”“修正”方面进行编写和安排,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在此基础上,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另外,随着学生学段的提高,国学诵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主题形式到以课或单元为主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符合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三)具有启蒙性
国学经典诵读课的开展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理想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国学经典大多故事性较强,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启蒙教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感情的诵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促使学生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渗透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分析
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换言之,“读”是国学经典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的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的融合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一)开展多元化的经典诵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要求较低,学生会诵读即可,并不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其中的文化精髓,学生也不需要过多的对国学经典的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在国学经典学习的初期阶段,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做到熟读即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恰好是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以及年龄的增长,对诵读内容会有自己的理解,而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诵读时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经过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得知,诵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做好课前诵读
在每节课开始之初,就可以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让孩子养成习惯,每日一读,每节一读,每周一读等。另外,还可以结合晨读来进行,小朋友们早上就可以拿出诵读书本进行诵读,养成习惯,还有就是,要利用一天当中记忆力较好的时期,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效果极佳。例如学生在诵读《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内容时,因篇幅较短,学生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能够有效加深记忆,加之,千字文的节奏感较强,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此外,通过课前诵读的方式能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意义,诵读与学习一样,是一个迅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诵读,安排一个诵读表,对照进度进行布置,这样也让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每周检查,每学期抽测等等。当然,教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诵读时间,以此保证学生诵读的质量。
2做好每周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虽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会涉及诵读,但与国学经典诵读具有本质差别,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前文我们提及,教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以此为前提,为保证学生高质量的诵读,教师每周可以开设一定课时的诵读指导课,对学生的诵读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弟子规》的诵读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一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大致按照教师领读一看拼音自读一引导学生一起读一理解大意读一熟读成诵读,这样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诵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环节,像小组竞赛读、积分奖励等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升其课堂参与感。
3.做好每月诵读
每月诵读主要是为查漏补缺,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诵读过很多国学经典,为增强学生记忆,促使其保持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抽查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一个月以来诵读过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尝试着背诵,基本内容回顾完成后,教师进行抽查,通过抽查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并引导学生主动背诵,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评选出“诵读之星”以此激励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的热情。
(二)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经典诵读
1.在古诗中融入国学经典诵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融入古诗词,为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供了契机,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的融入古诗文诵读。还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对推荐的古诗进行延伸,比如,在学习《江雪》时,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关于冬天古诗句,再适当引入课外古诗;结合《梅花》这首古诗的学习时,可以积累一些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再联系和季节相关的诗句,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不同季节的诗句积累。如《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嗽,二月杨花满路飞。通过课外古诗文的诵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2.在神话、寓言等故事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神话古诗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化悠久的民族精神,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教材选入了《大禹治水》这篇神话传说故事,教师在经典诵读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适当引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也与课外阅读结合,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神话故事的引入,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
寓言故事也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课文,部编教材中选入了不少中外的寓言故事,同样可以和经典诵读结合,进行延伸和积累。比如,《三字经》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了解《三字经》中的内容背后的故事,从而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规律,明白道理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诵读作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并通过多种诵读形式提升学生诵读兴趣,以此提升诵读质量,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魏晓芳.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小学低年级开展经典诵读实验回顾[J].学周刊.2015(22).
[2]叶留香.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以南京某小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7(17).
[3]张保华.沐浴经典诵读的春风,让孩子茁壮成长——对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的几点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
论文作者: 程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国学论文; 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