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61-01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孩子们在选择解题方法时,往往只注意题目中的某一个因素,于是常常把运算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果见到“还剩”、“少”的时候,他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减法,如果看到的是“一共”、“多”的话,他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影响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让孩子们觉得困难的应用题变得容易呢?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应用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我经常用这两种方法即数形结合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
一、数形结合,以形促教,化难为易
早在中国古代,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在数学中就已经作为很重要的思想了,在刘徽《九章算术》的注释:“析理以辞,解体以图”中可见一二,赵爽注释《周髀算经》时也说过“辙依经为图,以披露堂之奥”。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在实际教学中,“数”辅助“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形”辅助“数”,可以使“数”直观化。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小学低段解决应用题时显得更为重要。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往往不能借生活经验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出图形,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比如:
在教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桶油连桶重910克,倒出油的一半后还重510克,桶重多少克?”
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在明确“910克”是由“桶”和“油”两部分组成的重量之后,再把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画成了线段图,孩子们都热烈的讨论着,一个学生认为:桶和油是由910克变成510克,是因为倒出一半油所致。因此可以求出半桶油的重量是910-510=400克,那么桶的重量是910-(400+400)=110克。
另一位学生认为:因为半桶油和桶共重510克,所以求桶的重量只需要用510克减去半桶油的重量,也就是说:半桶油+桶=510克,桶=510-(910-510)=110克。
还有一位学生通过线段图以及以上同学的解答受到启发,他认为因为一桶油和一个桶就是两份半桶油和半个桶的共重,也就是说半桶油和半个桶重为455克(因为455+455=910),然后用510-455=55克就计算出了半个桶的重量,最后两份半个桶的重量加起来就得到一个桶的重量了,也就是55+55=110克。
整节课中,同学们都在积极的思考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线段图,数形的结合,学生解题的思路得到了开阔,解题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对比教学,促进迁移
比较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概括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观察,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思考,进行内化和感悟,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出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因此我尝试运用比较方法教学应用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将新知与旧知、新知与新知进行对比整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如在教学第三册两问应用题例5时,可以这样设计对比:
复习: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例: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复习题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例题是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复习题的问就是例题第一步计算,这样的对比将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今后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又例如教学例6,可这样安排:
复习: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例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两题都是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为什么复习只用列一条算式,例题却要用列两条算式,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复习题中现在车上的人数是下车后的人数。所以只用一个算式就可求出车上的人数,而例题中车上的人数是又上来9人后的人数,而车上原有人数没有直接告诉,只有先算出车上原有人数,才能算出现在上了9人后的现有人数,所以要用两条算式。通过比较分析,不仅突出一问与两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更突出了解答两问应用题的关键——寻找中间问题的解题思路。
除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外,我在教学时注重关系对比,突出解题思路。
关系对比就是改变例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形成多个有内在联系的例题,抓住比较环节,寻求例题这间的异同。关系对比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从而归纳概括出解题的规律,加深对新知的深刻理解,不断培养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第四册教完除法应用题后,我改变第二个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①食堂运来27筐白菜,平均分9天吃,每天吃几筐?
②食堂运来27筐白菜,每天吃9筐,可以吃几天?
③食堂运来27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几倍?
(1)求同比较:三个例题什么相同?(①都是一步计算;②都是用除法计算,算式都是27÷9。③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食堂运来27筐白菜”)
(2)求异比较:以上例题中引导学生比较算式的不同(第①小题“27÷9”是表示把27筐平均分成9份,求每份是多少;第②小题“27÷9”是表示27筐里有几个9筐;第③小题“27÷9”是表示27筐是9筐的几倍。),这样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学生发现解题规律,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各小题的意思。从而不仅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更注重让他们掌握正确解题的方法。
教学应用题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发现适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法可以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从而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在比较中勤思多想、判断辨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思路,从而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余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应用题论文; 例题论文; 学生论文; 算式论文; 都是论文; 方法论文; 重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