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域结构的演化机理初探①
曾 超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全域旅游域结构的演化机理,认为全域旅游域结构是由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所构成的自组织系统,结构复杂性是其演化的基础、熵值定律是其演化的基本定律、充分开放的系统是其演化的前提、创新机制是其演化的序参量、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其演化的动力。
关键词: 全域旅游;演化机制;自组织;耗散结构
一、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的基础:结构复杂性
全域旅游域结构是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行为主体、要素主体、产业主体,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们是由大量数目的子系统构成,而且还表现在他们具有复杂的行为,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从宏观上看,这些子系统服务于一些特定的目的,当初始的约束条件给定时,系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各子系统能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即子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
二、 全域旅游的自组织系统:来自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将全域旅游域结构概括为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和社会组织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自组织行为。
首先,全域旅游的核心是产业融合,以 “旅游+” 打造相互协同的产业集群,旅游业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而是综合了各个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跨产业结构,除了包含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还关联了农业、工业、交通、文化、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是以旅游为功能,统筹各个要素形成的产业综合体。
其次,全域旅游的概念本身就是由政府部门首先提出,并自上而下逐步实施,全域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全产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财政、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
最后,社会组织是全域旅游建设和成果分享的主体,在全域旅游概念的界定下,全域旅游的制定者、实施者、受益者不再只是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而是所有全域旅游的社会参与者,包括社区居民、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等。
三、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的基本定律:熵值定律
全域旅游的所有子系统在融合之初是一个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不是不平衡,而是相对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而言的,当系统处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时,系统会自动恢复到稳定状态,这是量的变化,各个子系统从外界不断获得资金、人力、管理、科技等能量输入,同时输出产品、形象、经验、口碑,所有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子系统总是存在自发的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同时又受到其他子系统对它的共同作用,这些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和无规律的随机扰动由两组控制参量所决定,即 “快变量” 和 “慢变量”,而慢变量就是序参量,起到主导作用。 随着控制参量的不断变化,当系统靠近临界点时,涨落就会出现,涨落是众多子系统的统计平均效应的反映,一般情况下,涨落相对于平均值是很小的,只是一个扰动项,就是偶尔有大的涨落也会被系统耗散掉,但是当这些扰动接近临界点时,这时系统的不稳定就会被放大,最后促使系统达到新的稳定态,即量变引起了质变,系统的突变由此产生。 全域旅游耗散结构的出现都是以这种临界点附近的突变方式实现的,而促成突变的外部干扰因素是全域旅游的创新机制,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保障创新、技术创新等,这些都是全域旅游演化发展的核心序参量,当这些序参量促成全域旅游各个子系统内部发生深刻的变化时,就会产生系统的 “巨涨落”,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将不再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其中积蓄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被放大,最终从量变到质变,全域旅游随即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发展模式进入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发展区域,如图1所示。
今按《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五《黄鲁直催绣词帖》录黄庭坚行书四行:“前岁迷藏花柳,恰恰如今时候。诸事几时忺,镜中赢得清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并有按语云:“右山谷先生《催绣词帖》真迹一卷。先生平生语庄,此帖故游戏耳。”岳珂《宝真斋法书赞》颇为严谨,内中涉及多篇黄庭坚书法及其诗文词作等,均极可靠。此帖未言系黄庭坚书写秦观作品,当系自作。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此词著作权应属于黄庭坚,嘉靖本不误。
全域旅游产业、政府、社会组织三个子系统之间的演化路径依赖于他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即T =f (i ,c ,s ),在线性系统中,随着自变量i 、c 、s 的变化,全域旅游域结构T 作为一个整体,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而非线性系统中,当i 、c 、s 发生变化时,T 本身有时对外界信号拒不理睬,有时又反应激烈,有时甚至会产生性质上的突变,进入耗散状态。
四、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的前提条件:充分开放的系统
传统的线性相关作用中,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博弈主体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他们直接相关,呈现持续的联动关系,而在全域旅游的耗散结构中,全员参与性是其显著特征,非线性相关的作用主体扩展至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社会成员,他们既是全域旅游的服务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种创新的理念和机制全面激发了全域旅游结构由近平衡态的线性区域向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转变,从而进入一个质变的发展阶段。
五、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的序参量:创新机制
熵是一种反应事物混乱状态的参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即能量并不是相互转换的,而是由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沿着衰减的方向进行不可逆的转化,表现为有序性减弱,无序性增强的熵增过程。 全域旅游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也存在熵增现象,表现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各产业内部缺乏创新机制,产能过剩;政府只关注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和社会效益;社区居民虽然从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获得收益,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得到同比增加。
全域旅游耗散结构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只是间接性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舆论引导、规划引导、秩序引导等方面,这些引导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验证,其发生的过程因为受到彼此间利益、产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经常性的问题是,政府在全域旅游政策推进的过程中,产业并不配合,政策制定到政策红利期间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可能大于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政府更加合理而创新性的制定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通过 “旅游+” 和“+旅游” 进行双向产业融合。
图1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示意
六、 全域旅游域结构演化的动力: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在现行的监管框架下,发行主体在发行证券时可能会受到不确定的多个主管机关的监管。这一现象大大增加发起人的成本,引发混乱局面,降低监管效率,不利于应收账款的有序证券化。
从自组织理论角度出发,全域旅游域结构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它是一个运行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终而实现产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新的稳定和统一。
(一)产业与政府之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
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升并无实际意义。
肉牛日增重、日粮养分消化率和氮利用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从10.91%增加到13.07%,或添加75 mg RPFA显著提高。但日粮蛋白质水平与RPFA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二)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
全域旅游域结构是由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耗散结构。 在开放的条件下,全域旅游域结构内部熵值dS 是由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deS 和系统内的熵产生diS 两部分组成的,即:dS = deS+diS,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要求系统内的熵产生非负,即diS>= 0,这说明无论产业、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其内部必然出现熵值增加而产生矛盾和紊乱的现象,如:产能过剩、政策的偏经济效益导向,以及社区居民的无目的性生产,只有保证系统的充分开放,从外界给全域旅游注入外部熵值deS,因为这个值可为正、零或负,在deS<0 的情况下,只要这个负熵流足够强,它除了抵消掉系统内部的熵产生diS 外,还能使系统的总熵增量dS 为负,从而使系统进入相对有序的状态,也即,全域旅游中的产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彼此作为其外界的熵负因素,保证dS的终值小于零,从而最终形成政府牵头、产业融合、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有序状态。
(三)产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
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产业为重心的复合型产业结构,其参与主体由原来的旅游组织,扩展到相关产业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的功能型组织,对组织的管理也由以定居者为重心的空间行政管理体系向以移动者和定居者双向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转变,推动旅游业由产业管理逐渐过渡到社会管理,从而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七、 结论
全域旅游 “域” 结构是一个由产业子系统、政府子系统、社会组织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系统开放性是其演化的基本条件,在创新机制这个序参量的作用下,三个子系统之间发生持续的非线性相关作用,作用的结果是,全域旅游域结构在临界点发生突变,在熵值定律的作用下,形成耗散结构,全域旅游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终而实现产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新的稳定和统一。
参考文献:
[1]程强,石琳娜.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J].软科学,2016,30(4):22-26.
[2]严伟.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J].社会科学家,2016(1):91-96.
[3]范德成,刘贇,李昊.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结构演化系统熵变研[J].中国科技论坛,2018(1):83-92.
[4]郭伟,高颖,张鑫,等. 全域旅游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8(21):50-53.
[5]H.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28(2019)11-0040-02
①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0509)。
作者简介:
辛镇地区沙四段沉积早期砂体是辛镇地区勘探的主力油层,而高压盐水层主要发育在其下部,这种分布方式是油水的分异作用造成的。由于水层比油层对储层物性的要求更宽松,故盐水层的分布范围较油层应该更为广泛,在研究时考虑砂岩储层均可作为盐水层的载体,因此沉积体系和储层展布规律是研究盐水层形成机理的一个重要前提。
曾超,男,南京溧水人,硕士,三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