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文章首先对低碳建筑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建筑碳排放量的降低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方法
1低碳建筑的相关理论
所谓的低碳具体是指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气候环境被严重破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步加剧,臭氧层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给整个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这一背景下,低碳的概念被提出,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如低碳生活、低碳建筑等等。低碳建筑中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在低碳理念下,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建筑的各项功正常之外,还要确保建筑的舒适性,并且要满足大多数人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低碳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较低的碳排放量,主要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低碳、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在这一前提,建筑使用的材料均应低能耗、高环保为主,而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遵循的是对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减轻对建筑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低碳建筑的概念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低碳建筑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由此能够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各种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能耗的激增。同时在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空气、水资源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久而久之,人们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恶劣。低碳建筑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低碳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在保障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对低碳概念进行合理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
2.1建筑场地低碳设计方法
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场地的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低碳理念下,可采取如下方法对场地进行设计:
2.1.1保护并利用原场地。对建筑工程场地进行开发利用时,尽可能不要对场地原本的地形地貌进行过大的改变,这样可以使场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通常情况下,用于建筑建设的场地并不全都是平坦的地形,其中不乏复杂且特殊的地形,在具体的设计中,应基于低碳理念,结合地形的基本特征,对所有不利于建筑建设的因素进行转换,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场地内土方的开挖量,并对各种植被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大面积开挖造成水土流失。
2.1.2场地内的植被设计。实践表明,外来植物的大量引入会对场地内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造成破坏,所以,应当在场地中多应用本土植物。对场地内的植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以本土植物为主之外,还要保证在植物的种类、数量科学合理,由此可使建筑场地的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对建筑物周围的植被进行布设时,可依据朝向选择植物,如可在南向种植体量高大的乔木,由此能够对太阳敷设起到遮挡的作用,从而使室内环境始终保持舒适。在建筑的北向,则可选择常青树,其可以抵御冬季的严寒,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热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如除菌、降尘、吸收有害气体等。
2.2建筑单体的低碳设计方法
2.2.1体型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体型的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型越大的建筑,单位空间的热损失就越大,由此所产生的能耗也就越高。与板式建筑结构相比,点式结构的建筑在体型系数上优势更为突出,所以,在建筑体型设计中,应当以点式作为首选,由此可实现低碳的目标。
2.2.2围护结构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和屋面两个部分。①墙体的低碳设计方法。在建筑墙体进行设计时,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保温隔热系统:菲舍尔立面系统、特郎伯墙系统、黏土面砖系统等等。在对墙体上的外窗进行设计时,可以选用双层的玻璃幕墙窗,其可以对通风量进行有效控制。②屋面的低碳设计方法。屋面是建筑的顶部围护结构,主要承受阳光照射,在低碳的理念下,可以对屋面进行保温隔热设计,并尽可能减轻屋面的自重,具体可以采用的屋面形式有以下几种:蓄水屋面、通风屋面、种植屋面等等。根据上述几种屋面形式的应用效果,笔者建议在屋面设计中,优先选择种植屋面,由此可达到最佳的低碳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 在低碳理念下,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应当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低碳理念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以此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这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希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7).
[2]谭光伟,吴丽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建筑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2010,(06).
[3]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02).
[4]郭理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 2010,(07).
[5]江澜,翟理名.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筑,2013.(10).
[6]钟国友,李万林.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7).
[7]李昕.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8).
[8]万国洪.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
论文作者:张彦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建筑论文; 低碳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屋面论文; 场地论文; 概念论文; 排放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