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老虎”#183;“中间地带”#183;“两个阵营”——毛泽东“转折年代”的美国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纸老虎论文,美国论文,阵营论文,年代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6年6月,中国内战全面爆发。这意味着以五星上将马歇尔特使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在国共之间进行的所谓“调停”彻底归于失败,也意味着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可逆转的发展道路。中共除了要面对国民党强大的军事优势,还要面对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强有力的支持。能否在缺少苏联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的力量打赢这场中国革命战争?能否确保这场战争不会引爆新的世界大战?这是毛泽东当时反复思考和估量的两个问题。考量的结果是,他不仅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而且提出了“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接受了“两个阵营”划分的新理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在“转折年代”①的美国观,提升了其美国观的理论色彩。
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极为严峻。国民党蒋介石凭借雄厚的军事优势,一时气焰嚣张,不仅在国内鼓噪半年之内就能够消灭共产党的军队,而且在国际上大肆宣传“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等论调;国内一些曾经与中共结盟争取民主和平的中间势力中有一部分人开始动摇起来,怀疑共产党能否有力量与国民党较量,幻想走“第三条道路”;中共内部也有许多人在担心:战争能不能够打赢?
战争能不能够打赢,关键就看美国如何对中国革命进行干涉以及干涉的程度。由于战争的异常激烈,中共与美国已不再有直接的沟通和联系。双方的较量,乃是通过国民党这个中间环节来展开的。此时,毛泽东关注的焦点无疑是战争的进程。他认为只要共产党军队打得好,美国干涉的可能就会缩小;解放区的胜利越大,中国革命的高潮就来得越快。②因此,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摒除恐美心理,“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
针对来自党外的怀疑和党内的担忧,毛泽东坚定地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革命力量所处的地位比第一次大战后要好得多,我们对美蒋的压力应当有所让步,但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如无坚决斗争精神,则结果将极坏”。③1946年7月7日,他在修改中共中央“七七宣言”时加写了两段话:“目前中国反动派的猖獗,不是表示他们的强大和有生命力,而是表示他们的软弱和回光返照。”“我们一定要打败中外反动派的一切反动企图,我们一定要实现独立、和平与民主。”④次日,他又亲自起草了中宣部关于学习和宣传“七七宣言”的通知,要求展开党内讨论,将一部分同志中存在的悲观失望情绪根本扫除。8月20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党内指示中,他号召共产党人“用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攻势”,并乐观地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⑤
为了澄清党内出现的种种模糊与错误认识,扫除对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恐惧心理,鼓舞和增强全党打败美蒋的信心和勇气,毛泽东决心找一个适当的时机来系统地分析一下战后国际形势,在廓清自己美国观的同时,也打破党内党外对美国的种种迷信,阐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0年前,当毛泽东要向外界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时候,美国记者埃得加·斯诺不期而至;10年后,当毛泽东要向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共反对“美蒋反动派”的决心的时候,另一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又如约到来。
1946年8月6日,在延安窑洞前的石桌边,毛泽东面对斯特朗,发表了他震惊世界的又一篇著名谈话。首先,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们的样子看起来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⑥接着,他娓娓道来地举例分析: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前,俄国国内究竟哪一方面拥有真正的力量呢?从表面上看,当时的沙皇是有力量的,但是二月革命的一阵风,就把沙皇吹走了。这说明,俄国的力量其实是在工农兵苏维埃这方面,沙皇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希特勒不是曾经被人们看作很有力量的吗?但是历史证明了他也是一只纸老虎。历史还证明了墨索里尼是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如此。相反的,苏联以及各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民的力量,却是比人们预料的要强大得多。
既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毛泽东指出,提起美帝国主义,人们似乎觉得它是强大得不得了,中国的反动派也正在拿美国的“强大”来吓唬人民。但是美国反动派也将要同一切历史上的反动派一样,被证明为并没有什么力量。在美国,只有一类人是真正有力量的,那就是美国人民。
对于中国的内战形势,毛泽东分析说,我们现在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些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⑦
如果把美国也看成“纸老虎”,那么又该如何看待它手中握有的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发生过巨大威力的原子弹呢?对此,毛泽东的回答是:“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⑧
半年之后的1947年2月10日,毛泽东在与斯特朗的另一次谈话中,再次谈到了原子弹的问题。他补充说:原子弹在爆炸的同时,也就结束了它的生命。全世界那些笨人在侈谈原子战争,但是原子弹在战争中已不能再度使用。它在广岛上空的大爆炸已炸毁了它自己。它的收效也就是它的死亡,因为全世界的人民都反对它。⑨
毛泽东关于原子弹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谈话,当时并没有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立即发表(这篇谈话最早发表在《美亚杂志》,时间是1947年4月;香港《群众》杂志6月5日译载,题为《毛泽东论世界形势》)。然而历史的发展,已经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发挥这一理论,认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对立统一规律)一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⑩。
尽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但对这个问题的厘清,显然使毛泽东本人更加坚定了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解除了党内包括他本人思想上曾经有过的一些忧虑。后来,他这样回忆说:“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开始向我们进攻的时候,我们许多同志,全国人民,都很忧虑:战争是不是能够打赢?”说到这里,他特别补充道:“我本人也忧虑这件事。”(11)
坚定了自己必胜的信心之后,毛泽东更加注重对全党的宣传,并亲自指导党刊党报的写作。这年9月11日,他在中宣传部部长陆定一送审的《解放日报》社论稿《蒋军必败》上批示:“不但澄清对美幻想,主要应澄清悲观思想,指出必胜前途,这是目前的中心问题。”(12)半个月后,他再次致信陆定一,指出:“文章的写法宜改变,因为在解放区军民中目前的中心问题不是对美蒋的幻想问题,存在这种幻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毛泽东认为,目前解放区军民心目中的中心问题是战争能否胜利与如何取得胜利,尤其在丢失了一些地方之后大家对此更加关心。“因此我们的文章与新闻立论之重点,不是说敌人如何压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释敌人虽有二百师兵力,虽有美国援助,虽已经占去一些地方与还可能占去一些地方,但是有种种条件我军必胜蒋军必败。”他强调,今后宣传的方针是:“每遇一次胜利,即写一篇社论鼓励之,证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写一短文解释之,说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恢复。”(13)显然,毛泽东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在全党范围内树立起“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信念。
二、“中间地带的革命”
要想“把革命进行到底”,除了要有“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坚定信念,还必须有一系列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廓清中国革命与新的世界大战危机之间的迷雾。这种迷雾,不仅笼罩在国内中间势力、人民群众乃至共产党内,而且笼罩在美国、苏联乃至世界各国人民中间。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否会导致美国更大规模的援蒋内战、甚至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其次是中国的内战是否会引起国际上的美苏冲突,甚至触发新的世界大战?
早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毛泽东就曾对这个问题作过初步探索与思考。1946年4月,他针对国际社会关于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忧,写下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的党内文件,分析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他认为,在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同苏联的关系不是破裂或妥协,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不过西方国家与苏联的这种暂时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反动势力对于人民的民主势力的原则,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将来消灭之。针对这种情况,人民的民主势力对于反动势力,亦应采取同样的原则。”(14)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当时已经感觉到,虽然美苏也许还会继续妥协一段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中共以自卫战争反对美国和国民党的压力。各国共产党人应当把美苏斗争和本国内部的斗争区别开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斗争。
既然美苏之间的暂时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战争”;既然“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而且能够“克服战争危险”,因此毛泽东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共对国民党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不仅不会触发新的国际危机,而且将对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作出积极贡献。
这篇文章当时虽然只在党内少数高级领导干部中传阅过,但它相当清楚地表明在与美蒋的长期谈判和交锋中,毛泽东已经深化了美苏关系与中国革命相互作用的看法,即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美苏妥协促成国共和解,另一方面又不因为美苏之间的这种暂时妥协而放弃中国革命。
正是在这一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内战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4个月后,面对国民党咄咄逼人的战争攻势和美国“美苏必战”的舆论鼓噪,毛泽东在与斯特朗的那次著名谈话中,进一步深化了美苏关系与中国革命的看法,初步形成了关于“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
首先,毛泽东指出,当前美帝国主义确实是在准备着反苏战争的,目前的反苏宣传和其他的反苏宣传,就是对于反苏战争的政治准备。美国反动派非常痛恨苏联,确实梦想消灭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目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的时候,美国如此大吹大擂地强调美苏战争,闹得乌烟瘴气,却是另有所图的。其目的就是在反苏的口号下面,疯狂地进攻美国的工人和民主分子,并把美国向外扩张的一切对象国都变成它的附属物。
接着,他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一方面,“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大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美国正面临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就是美国反动派同美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帝国主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美国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必须进攻美国人民。“他们已经在进攻美国人民了,他们从政治上、经济上压迫美国的工人和民主分子,准备在美国实行法西斯主义。”其次,它必须压服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间地带”的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15)也就是说,当前世界除了美苏之间的矛盾之外,还存在着“中间地带”的国家与美国的矛盾、美国反动派同本国人民的矛盾、美帝国主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没有解决之前,美国是不可能也无法直接发动反苏战争的。正因为如此,“中间地带”国家的人民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斗争以及美国的人民斗争,都会对世界形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因素。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最后指出:“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只有这个斗争胜利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才可以避免,否则是不能避免的。”(16)
既然美国在压迫本国人民和“中间地带”国家的人民之前,尚不可能向苏联进攻;既然“中间地带”各国人民反对美国反动派和及其在本国走狗的斗争,有助于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走狗蒋介石的革命,不仅不会触发新的国际危机,而且将对防止世界大战作出积极的贡献。
这年11月21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会议,就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发挥了“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他指出:战后的世界变为美国反动派与世界人民的对立,这种对立也反映在中国,就是美国支持蒋介石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因此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有密切的联系。在前一段时间,中国人民中间以及共产党内都有打不打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是解决了,剩下的问题便是胜不胜,我们一定要建立必胜的信心。
谈到国际条件的时候,毛泽东说:“我们也不会孤立。”他分析道,现在世界上有三块地方:美国,苏联,还有美苏之间。这三块地方的人民都反对美国反动派,因此今天的世界是美帝国主义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和对立。几个月以前,我们对美国记者说,美国的政策是错的,他们不相信,还要辩护。现在他们不辩护了,他们到延安来只是问你们为什么不批评苏联。美国国内的人也在起变化,那里的人民会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的。说到这里,毛泽东乐观地指出:美国的危机就要到来,比过去要严重得多。美帝国主义外强中干,蒋介石也是如此,都是可以打倒的。“我们说中美反动派外强中干,要藐视他们,这不是单单为了鼓励自己,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总之,“世界在进步,苏联在发展,美国在面临危机,今天主要矛盾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其他国家的矛盾,美国和中间地带的矛盾。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宽广的。我们只要熬过明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17)
如果说,此前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对外国记者的宣传,尚未在党内外得到广泛传播;那么他现在关于“中美反动派外强中干”的论断,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阐明的,不仅得到全党的拥护,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观点。这是毛泽东美国观的又一次深化和发展。
12月9日,毛泽东在王家坪回答了三位西方记者的提问。在回答当前世界局势是否还有利于民主运动的发展时,他认为:“现在更高涨了。今年二月迄今,美国帝国主义分子所干的一套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快要失败了。美国反动分子和美国人民是有区别的,反动分子想独霸世界,势必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他举例说,几个月以前,美国人民还不认识美国的反动政策,但现在对在中国驻兵、干涉中国内政、扶蒋反共等这样一些政策,连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都写文章表示反对,“很少有人替美国政策辩护了”。总之,“现在美国反苏是放烟幕弹,是想独霸世界,首先是损害中国和英国的利益,其次是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而苏联闭门搞建设,对它毫无影响。所以这种政策一定要失败。”(18)
到1946年底,毛泽东根据自己的美国观,对国际形势的独立思考已经基本成熟,大致构建起了他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为了让全党更加明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他指导陆定一撰写了《关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发表在1947年1月2日《解放日报》上。文章对毛泽东自1946年4月以来对美国的认识和国际问题的看法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指出: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世界内民主势力和反民主势力的矛盾。“美国帝国主义已成为世界反民主势力的主要堡垒,它竭力要支配美国人民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并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各民族变为美国的附属物;美国人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势必联合起来,战胜美国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19)
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以独特的政治视角和世界眼光来分析中国与世界的格局,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和区别,论证了在“中间地带”爆发的中国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它在世界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对世界革命的特殊影响,有助于消除当时国内外、党内外对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悲观估计和妥协思想,消除了人们对新的世界大战的担忧和恐惧。这一理论的成熟,标志着中共在国际斗争中有了更加明确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主张。它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一脉相承,互为支撑,构成了这一时期毛泽东美国观和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两个阵营”的划分
既然中国内战不会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剩下的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否会导致美国更大规模的援蒋内战,甚至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美国的军事援助是否一定能够带来国民党的最后胜利?
对于美国将会给蒋介石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是毛泽东预料中的,也是蒋介石赖以发动全面内战的根本条件。事实正如毛泽东后来所分析的那样:“蒋介石反动集团在一九四六年发动全国规模的反人民的国内战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敢于冒险,不但依靠他们自己的优势的军事力量,而且主要地依靠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手里拿着原子弹的美国帝国主义。一方面,以为它能够像流水一样地供给他们以军事上和财政上的需要;另一方面,狂妄地设想所谓‘美苏必战’,‘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这种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依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世界各国反动势力的共同特点。”(20)众所周知,内战一开始,美国给蒋介石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包括武器、物资和借款),其目的就是想帮助国民党打赢这场反人民的战争。
毛泽东不否认,美国的援助对蒋介石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日子也许会迟一些,其因内战而灭亡的日子也许会早一些。但是毛泽东坚信,无论美国给予多少援助,都改变不了国民党失败的命运。他指出:“在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帝国主义,是否真如蒋介石和各国反动派所设想的那么强大呢?是否真能像流水一样地接济蒋介石和各国反动派呢?并不如此。”他认为,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国内国外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胁美帝国主义,美国就是坐在这座火山上。“这种情况,迫使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建立了奴役世界的计划”,“组成帝国主义和反民主的阵营,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一切民主势力,准备战争,企图在将来,在遥远的时间内,有一天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败民主力量”。说到这里,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判断,那就是:“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21)
提出“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阵营”这样两个全新的概念,并认为“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的国际国内局势作出的新判断,也是对欧洲工人党和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及其《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的呼应,发展了他此前关于“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
1947年这一年,国际形势是美苏冷战与对抗开始加剧,并引起世界格局的大变动。这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被称为“冷战宣言”的咨文,其内容后来被概括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在咨文中声称: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独裁政权”,另一边是“自由国家”,“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6月5日,新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在哈佛大学演讲的机会,抛出其酝酿已久的、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复兴欧洲”方案,主张利用美国的财政经济援助,复兴战后的欧洲经济,限制苏联在欧洲各国的影响,并为美国控制欧洲局势创造条件和机会。
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反共势力空前增长。面对美国外交攻势造成的冲击,苏联采取了与之对抗的措施。从7月到8月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先后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营垒。9月下旬,苏联与欧洲各国共产党代表在波兰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欧洲工人党和共产党情报局,并通过了在苏共代表日丹诺夫报告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已经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目标是摧毁帝国主义制度和巩固民主制度;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反民主阵营,它的目的是确立美国对世界的统治和摧毁民主制度。各国共产党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高举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随着“两大阵营”的初步形成,战后美苏妥协的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越来越明确地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力量受到了明显制约。此时的毛泽东显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国际局势对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对国际格局、美苏关系及中国国内形势的综合分析,进一步坚定了中国革命既不会引发美苏冲突,也不会导致美国武装干涉的判断。
早在这年7月21日召开的小河会议上,毛泽东就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指出,目前出现了以美国反动派为首的各国反革命统一战线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企图搞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另一方面,以苏联为首的各国革命统一战线也大大发展了,这个统一战线将要战胜反革命统一战线。(22)
12月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召开会议,讨论苏联和英美的关系问题。与会人员存在不同的意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一种是在若干问题、包括某些重大问题上,早一点妥协或者迟一点妥协。毛泽东将1946年4月起草的关于“中间地带”的分析材料印发给与会人员,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看应该是第二种提法,而不是第一种提法。世界上的反动派是要搞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的危险是充分存在着,但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美、苏迟早要妥协。”他解释说:“妥协也不是在一切国际问题上妥协,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妥协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国内问题的处理”;“各国人民的方针是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斗争”。显然,毛泽东坚持其“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认为美国对战争也未准备好,“我们可以争取时间制止战争”。(23)
正是根据上述分析,毛泽东对美国出兵干涉中国革命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国直接出兵帮蒋介石打内战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美国只是怕苏联也出兵,否则对我们来个不宣而战他们是不在乎的。”(24)
12月28日,毛泽东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获得会议通过。在报告中,他援引日丹诺夫关于“两大阵营”的提法,首次使用了“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概念,并把中国革命力量看成是“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目前,“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优势是在我们方面,不是在敌人方面。”他分析认为,美帝国主义的政策,已引起各国人民的严重不满,各国共产党的力量有很大的发展,反动派想要压服他们是不可能的,美国反动派和被美国反动派所扶助的各国反动派,必将陷于孤立。正因为如此,两大阵营之间目前不会爆发战争,这种战争只是在“将来”,即“遥远的时间内”才有可能爆发;而且即使爆发,全世界的民主势力也一定能制止战争。最后,毛泽东得出结论:“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一切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和过低地估计人民力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和全世界民主力量一道,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够打败帝国主义的奴役计划,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使之不能发生,推翻一切反动派的统治,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的胜利。”(25)
杨家沟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大反攻的转折之际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所作的《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集中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美国观,标志着他在完善“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的同时,又接受了“两个阵营”划分的理论。如果说,前一个理论是毛泽东的独创,它重在说明中国革命发生在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突出了其革命的特殊性的话;那么,后一个理论则是直接从苏联移植过来的,它更多的是说明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所处的位置,强调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与不可分割性。这两个理论到后来都被毛泽东加以进一步的发展,前者形成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后者则成为新中国向苏联“一边倒”的理论依据。
1947年初,马歇尔在离开中国时说:“国民党已经明显地到达了其军事成功与领域扩张的顶点。”到了顶点,自然也就意味着要开始走下坡路。这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宣言,响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历史的发展就来了个大转折。在这个“转折年代”里,由于此前的“调处”失败,美国人在中国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开始由台前走向幕后,只能通过援助国民党的方式来继续干涉中国内政,与中国共产党人展开间接的较量。这就使得毛泽东在指挥战略防御和部署战略反攻的繁忙日子里,不能不花费大量的心血来分析和考量站在战场远端的美国,即既要从中国革命的动态去思考世界局势的发展和走向,又要从世界格局的新动向来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思考的结果,不仅形成了“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而且深化和发展了“两个阵营”划分的思想,从而使得毛泽东的美国观开始具备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特征,而过去那种仅仅作为斗争策略的方法论特征,则随着“美国在中国的失败”(26)而渐渐淡去。
注释:
①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2002年版。
②《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0页。
③《对美蒋的主要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④《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5页。
⑤《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7页。
⑥《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5页。
⑦同上。
⑧同上,第1194-1195页。
⑨《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⑩同①,第1191-1192页。
(11)《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编辑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12)同④,第133页。
(13)《给陆定一的信》,《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1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5页。
(15)《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4页。
(16)同上。
(17)《要胜利就要统一战线》,《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197页。
(18)《同三位西方记者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页。
(19)陆定一:《关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1947年1月4日《解放日报》。
(20)《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8页。
(2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9页。
(22)《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8页。
(23)《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的讲话记录》,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824页。
(24)《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页。
(25)《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9-1260页。
(26)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标签:第三次世界大战论文;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文; 毛泽东论文; 美国共产党论文; 国共内战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美国革命论文; 历史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帝国主义时代论文; 蒋介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大战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