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值班电变站系统运用可进一步提升变电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变电系统运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予以高度重视,对无人值班变电站不同运维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运维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运维管理模式的应用,从而为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技术模式及应用。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技术模式;应用
1 无人值班变电站模式的优势
1.1 有利于对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
无人值班变电站无需进行人员的24小时管理,仅通过智能化设备即可实现变电系统的自运行。传统的变电站对人员依赖性较高,无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规范化管理,无法保障相关人员工作量及工作效率,而无人值班变电站则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在帮助技术人员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变电站运行效率。
1.2 提高了供电的安全和质量,减少了运行费用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较高,不仅具备故障自我处理能力,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亦可对其远程操作,实现无人化的系统控制,保障技术人员对变电站管理的实际安全。在电子技术运用方面,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具有完善的电子系统管理体系,通过多个计算机终端的连通实现网络化运行,降低了传统设备定期检测的基本资金消耗,仅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化处理即可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使变电设备运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1.3 投资少,建设工期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也短
传统变电系统运行不仅在人员方面需要大量投入,同时因变电站建设环境较为复杂,在设备管理方面也需逐步增加相关投入。
2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
2.1 “调度所+操作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分析
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会促进整个运行维护管理的工作,还会拉低管理质量,不利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及发展,故而经常将这种管理模式称为“理想型管理模式”。调度所通过相关通信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必要时会进行远程操作,保证变电站能够正常运行。操作队定期检查变电站,一旦察觉存在安全隐患便会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检修和维护。不仅如此,当调度所在监控中发现变电站出现异常情况,除进行基本的远程操作外,还会将情况告知操作队,操作队则通过调度指令采取行动进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这种管理模式非常方便,所有的调度指令都由调度所发出,对协调与操作队的合作关系,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好处,更有利于开展运行维护管理的工作。调度所工作量大,需要承担重大的责任,因此调度队对调度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个人素质等要求十分严格,但工作中还是特别容易出差错,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故而实践过程中,“调度所+操作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并不受欢迎。
2.2 “调度所+监控中心+操作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有独立的监控中心,所有监控工作由监控中心全权执行,并且负责一些必要的遥控操作。操作队的作用与“调度所+操作队”模式并无异同,日常巡视与按令检修。可以说,监控中心与操作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监控中心的运行人员数量最少也应增加8名,可把他们按2人一组的方式,分成4个组,如果这些人员需管辖的变电站比较多时,还应相应增加运行人员的数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监控全网的工作是由监控中心来完成的,发生事故后,分析判断的综合效果比较好,有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但由于工作人员现场操作机会少,很多人都不熟悉现场设备,这必然会增加他们准确分析判断信号的难度,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可通过增加监控人员与具体操作人员的交流沟通来应对。
2.3 “调度所+集控中心”运行维护
这种运行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将所有需要监控管理的变电站按照地理位置及数量进行划分,每个集控站都有固定的监控及遥控管理范围,并且负责变电站的日常巡视及检修维护工作,包括接受来自调度所的指令,开展一些列的故障处理及检修工作。集控站的管理工作归变电运行工区负责。集控站完成了工作内容中的主要部分。每个集控站监控人员的数量都要增加6名左右,可把他们也按2人一组的方式,分成3个组。可借助人员合理调配的方式,如通过班组白班或其他人开展监控作业,这样可以实现最终的减人增效。由于监控与具体操作都是由集控站来完成的,这必然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人员工作疲劳现象极易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人员的数量来应对。集控站是管理具体监控人员的主要部门,他们比较熟悉管辖变电站的具体设备情况,这有助于他们准确分析与判断各种信号,精简各项操作,当出现异常事故时,监控人员与操作人员距离较近,这样便于他们的沟通,可把事故的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3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应用发展
3.1 精简操作系统的自动化
信息近年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使得操作系统中自动化信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利于运维人员在出现事故或天气异常的情况下,对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判断或监控。因此,应保证变电站运维系统自动化信息的精简化,并对该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基于此,选择适宜性的上传方式,从而将变电站监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可将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系统自动化信息划分为多种信息类型,以便监控人员和运维人员能够及时系统运行状态下的故障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故障,从而提高运维人员和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促进图像监控系统的发展
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中,需要加大对联动遥视操作系统的开发力度,并大力推广其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的应用,实现操作和故障设备的自动跟踪,并对遥视点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全方位、全面的远程控制。另外,运维管理人员可通过图像监控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巡视,现场巡视和远程巡视相结合可有效缩短无人变电站现场的巡视时间,避免安全故障的发生,在安全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对故障全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报警联动系统将故障相关信息反映给调控中心,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远程遥控,以此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保证现场设备的有效运行。
3.3 不断优化员工管理模式
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主体,保证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同时,要做好工作岗位的分工,每个部门要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并出台工作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处罚一些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的相关工作人员,从而杜绝无人担责的现象出现,保证权责统一,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运维人员的数量和工作内容,对于一些事故频发的区域要重点照顾,安排较多的人手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工作。
总之,随着变电站的自动化不断增强,一方面减少了电力企业的用人量,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但无人值班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燕宝峰,楼书氢,刘世欣,王晓冬.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及其应用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115-116+121.
[2]蒙有福.试析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技术模式现状及发展[J].通讯世界,2013(21):59-60.
[3]张旭升.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与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论文作者:梁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变电站论文; 人员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操作论文; 工作论文; 模式论文; 数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论文;